海西:土地绽活力 沃野展新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牧场里,膘肥体健的牦牛和羊群悠闲觅食;田野上,一望无际的藜麦随风起伏;枸杞地里,红艳艳的果子挂满枝头;大棚中,青椒、西红柿等蔬菜鲜嫩翠绿、长势喜人……在广袤的柴达木大地上,一幅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美。新时代的海西正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蓬勃发展,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尽情铺展在柴达木大地。

在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阳光透过棚膜照进温室大棚,春意盎然,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合作社就在家门口,在这里打工很方便,每月平均能赚3500多块钱,我很满意!”柯鲁柯镇民兴村村民马有兰一边采摘西红柿,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靠丈夫常年打工过日子的马有兰家,在两个孩子上大学后,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2017年年初,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来到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打工,成为一名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于农牧民群众而言,步入小康社会,最直观的感受还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在马有兰看来,有份稳定的工作,收入有保障,离小康也就不远了。

在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像马有兰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据了解,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周边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突破口,以此带动周边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保增长、稳增收、优结构、提品质”是海西州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2019年,海西州农牧业生产稳中向好。据行业统计,2019年种植业总播面积增加,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呈现“三增一减一持平”的态势,畜牧业草食畜和家禽的存栏总量和出栏均有所增加,肉奶蛋产量呈现肉减、奶蛋增的“一减两增”态势。种植业方面,全州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6.23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13万公顷,增长2.1%。畜牧业方面,全州存栏各类草食畜312万头只,牛羊出栏143.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2%;禽蛋产量1404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奶产量1.9万吨,同比增长25.5%。全年农林牧渔业(含服务业)总产值为55.5亿元,实现增加值35.69亿元,较上年增长5.5%, 2019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14855元。

特色产业是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把土地变成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在枸杞藜麦产业振兴逐步加快的当下,海西州各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聚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成立于2015年6月的青海华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青藏高原特别是柴达木盆地特色生物资源深加工,以当地特有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有机食品及保健品,筹建的枸杞酵素项目,目前公司生产4大类15种产品。

目前,海西州培育160余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同仁堂、兴诺杞、杞九庄园、大漠红、沃福百瑞等27家加工企业入驻都兰、德令哈产业园,建成集生产、保鲜、色选等生产线900余条,机械制干能力达5万吨。枸杞浓缩汁、果酱、食品饮料、枸杞酒和枸杞医药食品等100余种系列产品进入市场。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12月初通过国家认定验收,布局建设了生产、加工、物流、科研、示范、休闲观光、综合服务七大功能区,园区聚集引领功能有效提升。枸杞汁、枸杞酵素、枸杞健康酒、藜麦饼干、藜麦酒等精深加工产品使特色产业链条有效延伸,产业附加值显著提高,一产带动二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柴达木枸杞一产产值34.8亿元,二产产值59.94亿元,三产产值13.3亿元,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到108.04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海西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组织畜产品品牌附加值,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海西州生态省牧业合作社产品体验营销中心在西宁火车站民族商贸城于2019年12月28日开始运营,成为海西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桥头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