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党群齐心抓治理 美丽乡村换“新颜”

近期,华亭市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行组织引领、支部牵头、党员带动、群众参与方式,因村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提升乡村“颜值”,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砖添瓦、锦上添花。

组织引领 全民动员“打底妆”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整治脏乱差、共建洁净美”发展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抓点示范,乡镇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印发产业发展、绿化美化、环境整治等工作方案及《华亭市开展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华亭市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千分制考核细则》,明确重点工作,细化分解责任。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城乡联动、共治共享”的原则,聚焦工矿企业、建筑工地、居民小区、公园绿地、景区景点、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扎实开展集中治理活动,全面实现城乡共同提升目标。全市10个乡镇、城市社区和工业园区迅速行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百日攻坚行动”,通过会议传达、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重点清理房前屋后“三堆”、道路沿线杂草、巷道树枝修剪、花田树畦整理,为环境美化打好基础、做实功课,切实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支部牵头 文明新风“扮新妆”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引领和组织在强化宣传思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围绕“人精神、地干净、物整洁、院绿化、畜规范”目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按照清扫保洁“六无六净”标准,坚持“面子”和“里子”兼顾、“长治”与“长效”结合,严格落实“日消毒、日清理和日检查”的工作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节点打造、乡风文明等紧密结合,发动党员群众,成立卫生监督小分队,分片包抓“责任田”,纵深推进“一带三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和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展现新作为,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拉满弓”。

党员带动 整体推进

坚持“常规工作不能丢,创新动作精细化”的要求,在做好日常卫生清理清洁的基础上,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与乡村旅游、村组道路拓宽硬化、塌陷区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土坯房改造消除、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做到工作一起部署、项目一起实施、问题一起解决、面貌一起改观。积极挖掘农村党员、返乡党员干部、社会能人,带头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聚焦群众需求,扎实开展健康服务、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90余次,努力使村民得到实惠、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让一个个美丽乡村增了“颜值”,有了“气质”。上关镇、神峪乡、河西镇等偏远乡镇,依托实施乡村振兴“整乡推进、整市提升”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组织党员志愿者,利用废旧木椽在村庄道路沿线搭建围栏,根据不同地形设计不同篱笆造型,将沿路打造成整齐划一的田园风光,构筑起“点成景、线成荫、带成廊”的立体绿化美化格局。

群众参与 建章立制“定容妆”

严格落实“村集体主导、保洁员负责、农户分区包干”的常态化保洁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和环境治理督查考核机制,采取“周评比、旬督查、月调度”的办法,落实“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任、定标准”的“四定”要求,不定时开展庭院、村庄、道路、河道等点、线、面结合的综合保洁工作,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卫生清理保洁,把工作落实结果与目标考核、评先选优紧密挂钩,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年终考核,进一步巩固阶段性整治成果,确保乡村“容妆”持久亮新。综合运用无人机巡察、媒体曝光、红黑榜和卫生标示贴等方式,以农村公共区域、农村主干道路两侧、农户庭院、宅前屋后为重点,加大督查检查力度,推动综合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目前,全市清理清运农村生活生产垃圾3.2万吨,回收废旧地膜203吨,清理村内沟渠227公里,依法拆除残垣断壁、废弃厂房棚舍98处,整理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341处。完成绿化整地1.8万亩,实施整修造林工程22680亩,退耕还林补植5359亩,村庄绿化补植302亩,堤岸绿化0.05公里,新植行道树13.1公里、补植82.8公里、涂白188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