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用綠色描畫鄉村美景

鄉村,先民們最初勞作和棲息之地,紮下了根,留下了魂,以致我們芸芸後來者的血脈和情感,都與鄉村有著絲絲縷縷纏繞一起、難以割捨的情緣。

面對鄉村振興,這是在回望和找尋來時的路徑;這是在重新擘畫安身立命的家園;這是再度舒展河裡游泳、溪裡捉魚、池塘洗菜的田園畫卷;這是從共和國的最基層,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熔爐,鑄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德令哈,蒙語“金色的世界”,正踏著新時代的激昂節拍奮筆疾書,書寫出改變鄉村亙古歷史的“考卷”。

綠色,鄉村就應與之為伴

海西沙多,海西風大;海西乾旱少雨,海西缺草少樹。德令哈市就處在這茫茫戈壁無遮無攔的懷抱裡。這座從古驛化身的城市,一路在大漠跋涉而來的腳窩裡,長久迴盪著生活在這裡的各族群眾,以植樹種草與“沙害”不懈的抗爭之音。

追求綠色的堅韌與篤行,在點點滴滴綠色的匯聚中,這座城市手牽散處周邊戈壁上的鄉村,從大漠的蒼茫寂寥,走向鮮活與靈動。

選擇從空中或是外圍的廊道打量德令哈,這裡呈現的自然風貌與我省東部區域有別,東部的山巒或河谷都被一汪汪的綠色浸潤著。而再一腳踏進柴達木,裸露的沙塵和戈壁呈現的單一,讓人近乎萌生睡意。隨著一排排的林地、一片片綠色包裹著農家屋舍,綠色在西行中漸行漸濃,浮出一座城市的面容,這便提醒人,已置身於德令哈市的身旁。

徜徉在德令哈的城市,尤其是鄉村,耐旱的林草為這裡的鄉村塑造了別樣的韻味。由村外向村內延伸的樹行,似乎還留存著幾分曾經的農墾遺蹟。留下的是樹,還有附著在樹上的人文精神。外在的山水林田路房的改善,加之農墾文化留下的內蘊,都讓德令哈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巨筆,在生動實踐中飽吸濃墨。

城市的綠茵,在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樹起風向標。一掃曾經的荒涼,今天的德令哈市綠地面積達799公頃,綠化覆蓋率36.3%,人均公園綠化面積10.92平方米。以城區綠化為骨架,郊區鄉村綠化為依託,展開了“新建增綠、整治擴綠、拆牆透綠、庭院補綠”的“四綠”工程。城市的綠色基點向鄉村渲染延伸,為寧靜的鄉村鋪陳了美好的生態底蘊,顯化出盎然生機。

地處德令哈市河東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東山村,在城市擴容中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城中村。雖然位於市區東部邊緣地帶,卻因獨特的生態之美,成為鄉村振興中的出彩之地。村民們搬進的樓群綠樹掩映,林帶含煙。

村黨支部書記童學成說,以前村民們居住的都是散亂的民居,房前屋後堆滿柴草,各家的旱廁散出的氣味瀰漫在村間,生活的汙水常見直接流向村道。搬進樓房後,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村容村貌和群眾的生活習慣,也因了近在咫尺的城市無聲潤物,發生著改變,向著城市文明靠近,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質。美好的生態不僅美化了人居環境,許多村民還藉此開起了“農家樂”,田園風光和秀美鄉村,成為村民“栽在家門口的搖錢樹”。

良好生態,為鄉村振興在戈壁上破題開篇。

綠色,鄉村振興的肌理

鄉村振興憑藉綠色引領,讓曾經在人們印象中定格的“髒亂差”的鄉村一改容顏,鄉村美起來了、靚起來了,腳步沿階而上,依然靠著綠色引領,在鄉村振興這顆大樹上嫁接出蔥蔥郁郁的產業新枝。

距離德令哈市區十幾公里的柯魯柯鎮金原村,一排排民居院落在規劃中有序地排列在村中。跟隨鎮上的聯村幹部推開幾戶村民的家門,家裡多是老人和孩子,回答說家裡的男女勞力都到位於村子西北角的花卉大棚裡打工去了。

驅車出村片刻,站在路邊就可看到80多棟大棚的龐大陣容鶴立在眼前。村主任王玉雲是一位幹練而又善談的年輕人,與之簡短的交談,便摸清了金原村的村民從種莊稼到侍弄花草的來龍去脈。

金原村分割到戶的土地並不算少,但大多是鹽鹼土質,莊稼的收成到了村民的腰包裡已是微乎其微。如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帶領村民增加收入,發展鄉村集體經濟?既是對村級組織的能力考量,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要義。村委會主任王玉雲和駐村第一書記尹春財等人,急於為金原村在鄉村振興中順勢而為,尋找出發展的突破口。

一個偶然的機緣,尹春財和王玉雲瞭解到,德令哈市每年都有美化市區環境的3個多月的花堆展示期,盆花種植有著較大的市場需求。村裡有現成的土地資源,盆花種植也沒有太高的技術需求。村委班子的心思定在了建大棚培育種植盆花上。

把全村的扶貧資金捆綁起來,把村民手裡的土地流轉到一起集中連片,動員村裡的勞力投工投勞,近80棟的日光節能大棚,很快在金原村外以前薄收的鹽鹼地裡“立”了起來。

改良大棚裡的土質,從500多公里外的西寧市湟中縣訂購的首批20餘萬株牽牛花、萬壽菊、孔雀草盆栽觀賞花,也很快進了大棚;村裡的20餘名婦女成為金原村苗木花卉基地的聘用工人,每天百餘元的工資,讓她們開始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尹春財和王玉雲把在湟中縣生態園親歷學到的花卉培植和管理本事傳授到了工人手裡,一盆盆花卉由幼苗到奼紫嫣紅,繼而扮靚德令哈市區觀賞點。在盆花的“迎來送往”中,靠栽植盆花掙來的錢交納了全村的醫療和養老保險費用,資助村裡的貧困家庭。接下來,他們又思謀著成立苗木花卉產業合作社,形成8000多平方米的規模,發展成集鮮花、培育、銷售、觀光於一體的新型旅遊景區。

綠色發展理念,讓曾經成為沉重包袱的鹽鹼地裡長出了“金元寶”。

綠色,前行的“定海神針”

一場深層次的變革,在鄉村延續的歷史上書寫了新篇章,煥發出新氣象。要把鄉村振興築牢夯實,綠色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定海神針”。

距德令哈市懷頭他拉鎮不遠的枸杞種植基地,七月時節,密密麻麻的果實已經泛出豔紅,沉甸甸地掛滿枝頭,又一個豐收的季節已經悄然來臨。

在這裡負責枸杞種植田間管理的柴達木防沙治沙公司人員說,雖然因為市場原因,枸杞的價格一度有些下滑,但他們也有自己破解的辦法和“招數”,那就是咬定綠色生態,堅定不移地打有機牌,以高品質的生態枸杞產品,築起抵禦市場風險的“防洪大壩”。

一望無際的枸杞種植基地枝繁葉茂、果實累累,這得益於這裡的科學種植。腳下是一塊自然形成的嚴重缺水的土地,雖然水資源匱乏成為制約因素,但同時又面對著防沙固沙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枸杞林需要水的滋養。

蹊徑就在眼前。德令哈市引導各鄉村的種植戶,一改曾經慣用的大水漫灌,把滴灌技術引到了枸杞種植的田間地頭。既讓彌足珍貴的水資源在發展中得到合理利用,同時又繞開了“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的誤區。

在一個數百平方米的院落裡,這裡堆積發酵的羊板糞和農家肥壯若山丘。種植基地人員介紹,這些都是為枸杞樹備下的“口糧”,基地和周邊鄉村枸杞種植戶圍繞打造綠色有機枸杞品牌,給枸杞樹施的都是綠色環保的農家肥,雖然費時費力,卻避開了急功近利的“大肥大藥”,利在長遠。

正因德令哈市在引導著鄉村把“該減的減下來、該退的退出來、該治理的治理到位”,鄉村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成為飄金落銀的聚寶盆。

距離德令哈市20餘公里的可魯克湖、託素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在封閉的保護中,湖面水色瀲灩,岸邊蘆葦搖曳,這裡是上百種珍禽和水生物的棲息家園。遠處的鄉村與之相伴,和諧共生。

走過數公里綠樹拱起的長廊,漫步在仿舊如舊的柯魯柯鎮,人如穿越時光,品讀這裡長久積澱的農耕文明;夏日的柏樹山蒼山翠柏、蓊蓊鬱鬱,而在其懷抱一側的古柏保護群落裡,形象各異的古樹名木,承載著這塊土地的前世與今生,成為德令哈市推進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不可或缺的稀有元素……

金色世界裡的鄉村,在以綠色描畫鄉村振興中益發美麗起來,而且將由內而外地美麗下去。作者:劉法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