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勢騰飛邁上增收致富路

步入德令哈市海鋒特色農牧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大門,不時傳來牛兒哞哞的叫聲。放眼望去,一排排現代化牛棚、飼料加工車間、消毒間、青儲飼料池應有盡有。蘇海鋒和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在牛圈裡忙著填飼料,看著滿欄撒歡、健康茁壯的犛牛,喜不自勝。

“去年銷售量挺好的,出欄2000頭犛牛,存欄1500頭,銷售額將近2000萬元。”蘇海鋒笑呵呵地說。

德令哈市海鋒特色農牧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由德令哈市紅光村5位村民組織成立,是一家中、藏藥材種植、購銷;牛、羊、豬繁殖、育肥與購銷;糧食加工、購銷;飼草料加工專業合作組織。自2008年12月20日註冊成立以來,利用當地豐富的飼草資源,帶領群眾發展犛牛產業,經過幾年發展,逐步呈現出經營範圍多樣化、經營規模擴大化、人才隊伍年輕化的喜人格局,不僅使合作社“畜”勢騰飛,更讓大家及周邊農戶邁上增收致富路。

“一年只在田地裡忙活幾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合作社打工。自己家的麥秸稈賣給合作社,還能掙些錢。我現在的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合作社其他成員的日子也都比以前好多了。”合作社農戶李師傅說。

為了抱團增收致富,合作社不僅提供工作崗位讓村民家門口增收,還收購麥秸稈做飼料,動物糞肥還可以是莊稼的“好飼料”,省錢環保兩不誤。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去一到秋天家家戶戶焚燒秸稈,放眼望去,濃煙遮天蔽日。如今合作社發展得越來越好,需要的飼料也更多,小麥秸稈用來喂牛,秸稈得到了充分利用,還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汙染,為村民節約了種小麥的成本,實現了互利雙贏。”蘇海鋒說。

合作社先後帶動全村及周邊農戶100餘戶實現家門口就業,齊心協力、共同致富的想法點燃了農戶們奔小康的新希望。

蘇海鋒表示,將進一步壯大合作社發展規模,逐步建立起優質牛的良種繁育體系,讓犛牛肉走向更廣市場,擺到更多人的餐桌上,同時吸納更多村民入股合作社,讓更多村民享受到紅利。(文圖 記者李淑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