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堅守,只為種好有機枸杞

  海西新聞網訊(柴達木日報記者吳婷婷)“來,咱們分下工,今天早上把這塊區域的枸杞枝條修剪完。”見到張勇時,他戴著手套,拿著剪刀,正帶領大家在枸杞地裡剪枝。

  2010年,聽朋友介紹,德令哈適合種植枸杞,張勇便從寧夏銀川來這裡考察,看著遼闊的土地,雙手捧起沙土……這一來,他就決定紮根德令哈種植有機枸杞。“這裡基礎設施好,地裡用的是滴灌系統,適合種植有機枸杞。”他說,“剛到這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枸杞地規模很大,但是疏於管理,地裡雜草眾多,只能在草裡撿枸杞苗,當時的苗又特別小,我就趕緊從寧夏把枸杞苗運過來補種,第一批補苗我投了40萬元。”

  滿腔熱血奔赴德令哈種植有機枸杞,看著地裡的每一棵枸杞苗,張勇都像呵護孩子一樣呵護這些“寶貝”。“只為種出質量上乘的有機枸杞。”是張勇的初心,他也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但當時家人不太支持他的做法,擔心他在異地拼搏,沒有親人又害怕他失敗。張勇通過努力,讓家人看見了奮鬥的成果,家人也就放心了。

  有一年,枸杞長勢好,但在採摘第二、三茬時連續下了半個月雨,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果子爛在地裡。那一年,前期枸杞長得好,但遇到高溫天氣,病蟲害嚴重,看著紅紅的枸杞掛在樹枝上,就是摘不下來,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他的心都要碎了……

  當問起他,是什麼動力,讓他堅持在德令哈一直種植有機枸杞,他說:“這裡年均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水源、土壤無汙染、無農藥和重金屬殘留,種植出來的有機枸杞黃銅含量高於其他產區,糖含量也高。這裡民風淳樸,人特別實在,讓我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本地的員工幹活踏實,我在不在現場,他們都乾得很好,我也從來不欠他們工資。”

  “十年了,我在德令哈種十年枸杞了,還有第二個、第三個十年,這裡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捨不得離開。”張勇說。

  “把這棵樹多餘的枝條剪掉,讓其它枝條長得更好些。”德令哈市柯魯柯鎮希望村村民焦玉芳和其他工友說,“我在這片枸杞地裡剪枝、打芽、鋤草快乾了十年,剛開始我也不會,慢慢學著就會了,今天家裡沒農活,我就來這裡幹活,工資一天100元按天結算,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真好。”

  “我只種有機枸杞,只做良心產品,這是我遵守的底線,也是我的標準。”張勇說。

  站在枸杞地裡,張勇對今年的枸杞收成充滿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