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体检报告里的血脂项,你看对了么

血液检查报告里的血脂项你看对了么?

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血脂的检查结果正常,你可能会长舒一口气:终于放心了。

但是,先别高兴得太早。如果不知道血脂的参考标准,就算化验单上的结果看起来正常,实际你的血脂也可能“超标”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检查项目的4个指标里,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约占总胆固醇的60%。

血液体检报告里的血脂项,你看对了么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的就是“好胆固醇”,约占总胆固醇的30%。它就像血管清洁工,将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出动脉,运回肝脏分解,医学上称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这一过程可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这种胆固醇多些更好。

研究表明,高密度胆固醇值低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将加。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HDL-C每减少0.026毫摩尔/升(1毫克/分升),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将增加2%~3%。即使使用药物升高HDL-C,也未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血液体检报告里的血脂项,你看对了么

血脂疾病逐渐年轻化

血脂异常不是爷爷奶奶的“专利”。其实年轻人常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只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脑血管病以前确实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45岁以下发病者比较少见,但近几年来,临床上收治的脑梗患者逐渐年轻化,其中部分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

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

工作压力太大、常熬夜甚至通宵达旦、饮食不规律、久坐、缺乏锻炼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中危及着年轻人的身体健康,使身体代谢发生变化,长此以往可出现血脂异常,引发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甚至致残。

建议:年轻人不要倚仗年轻,只要事业,不要生活。有了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铸造健康的身体。

血液体检报告里的血脂项,你看对了么

降脂不能单靠节食

降脂不能单靠节食。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材料之一,还是合成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的原料。前者的功能是使脂肪乳化,帮助脂类吸收;后者包括皮质醇、醛固酮、睾酮、雌二醇、维生素D等。

胆固醇分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健康成年人每天体内可合成1~1.5克胆固醇(约占总来源的2/3),饮食摄入0.3~0.5克,可满足需要。正常情况下,体内胆固醇总量维持着动态平衡,即使只吃低脂食物,机体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也是不断进行的。

受年龄、性别、体力活动、生理状态和自身代谢等因素影响,个体对胆固醇的需求有所不同。在控制胆固醇方面,应该遵循以下建议。

健康成年人:不必过分控制胆固醇量,只要饮食上科学搭配,各种食物都可兼顾。

血脂代谢紊乱者:胆固醇控制是一个贯穿终身的话题。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胆固醇摄入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长期、充分的降脂药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