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肿瘤患者出院后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重要」肿瘤患者出院后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而肿瘤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绝大多数患者经过阶段性治疗后,医生通常会这样建议:

“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得不错,你可以出院休息了”。

“治疗结束了,你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吧。”

这里要注意,不要把医生所说的“休息”理解为足球场上的“终场休息”,这可只能算是“暂停”——稍做休整而已。在出院“休息”期间如何更好的进行肿瘤康复,便成为患者出院后的首要任务。

「重要」肿瘤患者出院后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拥有医生的一个联系方式

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上来说,患者出院便意味着与医院的关系结束。患者出院后遇到各种与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等有关的问题,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沟通。仅靠复查就诊这有限的接触时间,很难为患者及家属解决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

为帮助患者在院外也可以得到专业健康指导,平台邀请到您的主诊医生,利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推出了“私人医生”个性化服务。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即便您不在医院也有医生管理病情,确保在有疑问或身体不适时能及时找到你的主管医生,让您远离焦虑,获得全病程的呵护。

非紧急需求,医生将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集中回复。主诊医生讲话将会根据您的症状体征情况给出患者的康复建议。

复查、随访必不可少

肿瘤患者通常在治疗结束后,医生往往会嘱咐患者要随访,但常常有部分患者会陷入随访的以下误区:

“随访就是检查,CT、B超对人体有辐射,致癌啊。”

“哎呀,治都治疗完了,还随访干什么呀,白花些钱受罪。”

“万一到时候随访复查的时候,检查结果说情况恶化了怎么办?”

“好嘛,即便到时候随访复查检查出了问题,未必都可以给我治好了呀!”

那到底有没有随访的必要呢?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告诉大家:有!肯定有!绝对有!

当前的肿瘤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在完成肿瘤的第一阶段治疗后,仍需要给予后续治疗,如化疗、放疗、中医药、免疫等治疗,这些治疗需持续6至24个月,甚或更长。通过随访,可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转移和第二原发肿瘤。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后,并不意味着治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可能复发和转移,而复发和转移如能早发现、合理处理可以延长生命,甚至治愈。故定期的随访是必要的,同时随访还可以发现新的原发肿瘤。

如复查发现存在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您进一步检查。由于害怕“万一真的癌症复发了怎么办”,而不接受进一步检查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已经有了癌却放任不治,才是最可怕的。

「重要」肿瘤患者出院后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随访时间的长短在不同的肿瘤中是不同的,大多数恶性肿瘤的随访时间以5年为宜,随访间隔为3个月。一般2年后可改为6个月一次。不同肿瘤的随访项目也不同,要根据该肿瘤的复发、转移特点决定。患病后应坚持复査随访,若5年后仍未复发,才可松一口气。

保留好自己的病情资料库——病历

为了详细记录诊断和治疗内容,自您第一天来到医院看病,医院就会为您建立病历。在门诊看病,有门诊病历;住了院就自然就有住院病历。

住院病历的内容通常包括:住院记录、出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检査、化验单。在住院期间,您的病历由所住科室记录并保留,出院后交由医院的病案室统一保管。病历为患者和医院共有,出院后,您可以持个人有效证件,去医院的病案室复印获得自己病历资料。

告别焦虑,找到生活寄托

从健康人到病人,到重新回归社会,社会角色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要重新认识自我,学会面对,与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多沟通。对家属而言,能给予病人最大的支持,就是陪伴。陪伴不仅仅是在他身边照料他,而是要让他感觉到,我和你的心在一起,这种心灵与情感意义上的陪伴在病人诊断、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都至关重要。

「重要」肿瘤患者出院后必须要做的几件事!

斯坦福医院有个医生患了肺癌,治疗后,他坚持写作,记录心路历程,身体开始好转后就回到了临床线上,如今的他写得更多、看得更多、感受更多。每天早上5点半,当他按下闹铃,僵硬的身体苏醒,而妻子仍在身边酣睡时,他会又一次对自己说:“我不知道我可以前行多久,但我仍将前行。”穿上了手术衣,仍然走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他重回岗位不是因为经济拮据,而是因为只有工作才能让他忘记病痛,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能找到生存的价值。

本文综合来源杨宇飞医生、医妹儿、广中医一附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