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生态葬,效果却不尽人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为了深化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制定的法规。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于2016年2月19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自2016年2月19日起实施。

到现在为止,已实施两年有余了。

虽然有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并联合社会各界人士推进,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人仍然不会选择生态葬,为什么呢?

一边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入土为安;一边是环境恶化,土地日益紧张的严峻现况,我们该如何选择?

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生态葬,效果却不尽人意?

我们的传统葬丧文化讲究“入土为安”。人活了一辈子了,逝去了,总要有个地方安放,以便久久留存:做一口棺材,埋与老家旁山上,上立一石碑。实现了入土为安,并有位置安葬,石碑的矗立也让后人可去祭拜。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本身就是人口大国,人均土地面积为0.96公顷,不及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所以造成了现在死人与活人争土地的现状。且传统殡葬多采用土葬等,一方面占用土地,另一方面石碑等也造成了“白色污染”,长时间受自然腐蚀,总会石化,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等。或许几年后,国家实施绿水青山建设时,满山的坟墓又该如何处理,迁往它处,逝者又能得到入土为安吗?

那么,如何选择就成为了问题。

或者,我们不做选择,和谐共处不就好了?

入土为安,生态葬也可以做到;希望在这世上留下足迹,生态葬也可以做到;后人能够祭拜,生态葬同样能够做到。

那么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生态葬,效果却不尽人意?

生态葬可行

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花坛葬”、“海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环保、节约和成本低等特点。在葬下逝者同时又与自然相结合。

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和世间万物一样,出于自然,也将复归自然。

草坪葬

将逝者骨灰撒于草坪土层下,让其自然溶解,在上面留一块碑。实现了入土为安的观念,并有利于绿化环境。

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生态葬,效果却不尽人意?

花坛葬

将逝者骨灰撒于花坛土层下,让其自然溶解,围墙上镌刻一块牌。实现了入土为安的观念,并有利于美化环境。

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生态葬,效果却不尽人意?

海葬

乘船出海,将逝者骨灰与鲜花等一起,慢慢撒于大海。海葬是继墓葬以来最大的改革,冲破了传统入土为安的观念,有利于节约土地,移风易俗。

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生态葬,效果却不尽人意?

树葬

为逝者种下一颗树,将骨灰装于再生纸研制的新型骨灰盒葬入树下的泥土中,或直接撒于树根处,让其成为树木的滋养物,树前留下一个标示牌。实现了入土为安的观念,又种下了树木,美化环境。

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生态葬,效果却不尽人意?

生态葬不可行

另一方面认为,生态葬不可行。将逝者骨灰撒在泥土中,几年后不就没了吗?那祭拜时我又在祭拜谁?像海葬那样,将骨灰撒于大海后,能留下什么呢?清明时,我又怎么去祭拜?

案例

一位85岁的老人,生前立下遗嘱:死后不烧花圈、不请道士、将骨灰运回老家进行树葬。

但在老人逝世后,如何安葬家人却起了争议:

家里一些长辈说,一定要土葬,还要烧一栋纸屋,不然老人在阴间没有房子住;老人的孩子还说,要请人看看风水,选择好的地方下葬。后来达成一致,将老人骨灰装于棺材中,于清明运回老家安葬,不搞其他仪式。

老人的孩子说:入土为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很难打破,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很可能会背负不孝的骂名。

论述

传统葬丧文化当然可以与现代生态葬相融合。

以树葬为例:将逝者的骨灰撒入树下泥土中,使其成为树木滋养物,让树木更好的生长,逝者与树木融为一体,不也是实现了入土为安吗?

我们都喜欢永远这个概念,所以也把它应用于葬丧中。但试想:就算购买再好的骨灰盒,它又能存放多久呢?

也许在我们这一代,它就已经被自然溶解掉了。

在那是你还会说你是在祭拜谁吗?

到时再去寻找一个替代品吗?

不过是形式主义罢了。

为什么不在现在做呢?

为后世留下一棵树,可以活几百年,待到其进入生命晚期,将要枯死时,剪下新芽进行嫁接播种,不是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永远吗?待祭拜时去看看这棵树,其意义,依然存在。

对于海葬,或许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接受。

它的做法,或许让逝者在这世间留不下一丝痕迹。但又想一想,谁又能永远留下呢?唯有自然。我们出于自然,也必将回归自然。

至于不孝,是不是我们在自我设限呢?

周总理逝世后,他的家人将他的骨灰撒于北京长城上空、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入海口、黄河入海口。

周总理的家人是不孝吗?显然不是。

我们同行

生态葬将是未来大势所趋,为什么我们不在现在考虑一下,让逝者真正的入土为安,是怎样的。

我们,终将同行~

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生态葬,效果却不尽人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