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互联网“第四极”武汉的焦虑

Kopu导读:率先提出"第二总部"概念的武汉,这几年真没闲着,光谷设立"人才特区",实施"3551人才计划",接着"青铜计划"、"楚才回家"、"百万大学生留汉"等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也着实吸引了一批VC机构和互联网在线教育行业落户武汉,一时间,武汉变成国内炙手可热的创新热土,一度成为继逃离北上广后的最大接盘侠。但,武汉,真的适合成为全国互联网"第四极"吗?

Kopu城市:互联网“第四极”武汉的焦虑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会,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也是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外商投资中部的首选城市,尽管武汉的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科教资源强盛,但错过互联网发展春风的武汉,还不得不接受连年人才流失的苦果。

互联网行业在资本撼动的影响下颠簸起伏,巨大生活压力下的年轻人纷纷逃离北上广,加之武汉的抢人计划,所幸的是,武汉城市定位的调整,"第二总部"概念提出,大大增加了光谷创业的氛围,清新的空气和宽松的生活环境,使得在2017年武汉光谷迎来了一波互联网教育公司,除了猿辅导,科大讯飞、尚德机构、考虫、沪江教育、跟谁学、小站教育……纷纷涌入,投入武汉的怀抱,一时间武汉成为互联网"第四极"的实力种子选手。

Kopu解读:光谷得失,人定胜天

从地理环境区位来看,光谷除了有高大上的办公大楼,也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资源。在光谷,随处可见意气风发的创业青年,三五成群讨论梦想,憧憬未来。对于光谷来说,人才资源是其优势,但也是劣势,如何长久留住人才才是最关键的事项。

Kopu城市:互联网“第四极”武汉的焦虑

素有"教育大省"的湖北,有高等本科院校66所,其中有2所"985工程"大学、7所"211工程"院校,国家部委直属重点大学8所。大学生人数居全国榜首, 130万大学生穿梭在湖北,集中在武汉的就有118.33万人,占常住人口11.69%,武汉的大学生总人数超过北京,但与人才培养形成对比的是,留在武汉的人才却了了无几,先天的优势抵不过后天的流失。大多数毕业生都会选择奔往北上广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于大学生而言,北上广的吸引力在于工作机会更多,优质企业更多,实现梦想的几率也就愈大。然而,武汉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优质企业,纵然有心留在武汉,但对于教育之外的行业需求自然也就缺失相应人才资源。

其实,Kopu产业在线了解到,从互联网教育行业来看,对比北京,中关村四区(海淀黄庄),一大批培训机构在这里诞生,满目的培训机构招牌高低错落,这里写满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是中国教育培训的"硅谷",互联网+教育的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和中关村相比,武汉的起点并不低,2009年3月,中关村被国务院第一个批复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到半年,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了第二个被批复的示范区,而第三个示范区则出现在两年之后的上海张江。但在2015年以前,武汉的互联网氛围并不浓厚,教育+互联网更是无从谈起。

Kopu城市:互联网“第四极”武汉的焦虑

也就是说,武汉具备良好的教育底子,也具有孵化互联网产业的环境和氛围,唯独缺失的人才一环。逃离北上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路,武汉光谷也在积极部署高端优质企业的入驻,打造中国的硅谷。或许武汉的焦虑,也只有人才这一关可以缓解,毕竟人定胜天。Kopu君相信,在人才辈出、气象万千的武汉光谷,必定能开出一朵重生的花,撑起互联网教育培训的"第四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