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網際網路「第四極」武漢的焦慮

Kopu導讀:率先提出"第二總部"概念的武漢,這幾年真沒閒著,光谷設立"人才特區",實施"3551人才計劃",接著"青銅計劃"、"楚才回家"、"百萬大學生留漢"等等一系列人才培養計劃,也著實吸引了一批VC機構和互聯網在線教育行業落戶武漢,一時間,武漢變成國內炙手可熱的創新熱土,一度成為繼逃離北上廣後的最大接盤俠。但,武漢,真的適合成為全國互聯網"第四極"嗎?

Kopu城市:互聯網“第四極”武漢的焦慮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會,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武漢也是首批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外商投資中部的首選城市,儘管武漢的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科教資源強盛,但錯過互聯網發展春風的武漢,還不得不接受連年人才流失的苦果。

互聯網行業在資本撼動的影響下顛簸起伏,巨大生活壓力下的年輕人紛紛逃離北上廣,加之武漢的搶人計劃,所幸的是,武漢城市定位的調整,"第二總部"概念提出,大大增加了光谷創業的氛圍,清新的空氣和寬鬆的生活環境,使得在2017年武漢光谷迎來了一波互聯網教育公司,除了猿輔導,科大訊飛、尚德機構、考蟲、滬江教育、跟誰學、小站教育……紛紛湧入,投入武漢的懷抱,一時間武漢成為互聯網"第四極"的實力種子選手。

Kopu解讀:光谷得失,人定勝天

從地理環境區位來看,光谷除了有高大上的辦公大樓,也有充足的人才儲備資源。在光谷,隨處可見意氣風發的創業青年,三五成群討論夢想,憧憬未來。對於光谷來說,人才資源是其優勢,但也是劣勢,如何長久留住人才才是最關鍵的事項。

Kopu城市:互聯網“第四極”武漢的焦慮

素有"教育大省"的湖北,有高等本科院校66所,其中有2所"985工程"大學、7所"211工程"院校,國家部委直屬重點大學8所。大學生人數居全國榜首, 130萬大學生穿梭在湖北,集中在武漢的就有118.33萬人,佔常住人口11.69%,武漢的大學生總人數超過北京,但與人才培養形成對比的是,留在武漢的人才卻了了無幾,先天的優勢抵不過後天的流失。大多數畢業生都會選擇奔往北上廣看看外面的世界,對於大學生而言,北上廣的吸引力在於工作機會更多,優質企業更多,實現夢想的幾率也就愈大。然而,武漢沒有足夠多足夠好的優質企業,縱然有心留在武漢,但對於教育之外的行業需求自然也就缺失相應人才資源。

其實,Kopu產業在線瞭解到,從互聯網教育行業來看,對比北京,中關村四區(海淀黃莊),一大批培訓機構在這裡誕生,滿目的培訓機構招牌高低錯落,這裡寫滿了中國民辦教育發展的歷史,是中國教育培訓的"硅谷",互聯網+教育的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和中關村相比,武漢的起點並不低,2009年3月,中關村被國務院第一個批覆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不到半年,光谷(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成為了第二個被批覆的示範區,而第三個示範區則出現在兩年之後的上海張江。但在2015年以前,武漢的互聯網氛圍並不濃厚,教育+互聯網更是無從談起。

Kopu城市:互聯網“第四極”武漢的焦慮

也就是說,武漢具備良好的教育底子,也具有孵化互聯網產業的環境和氛圍,唯獨缺失的人才一環。逃離北上廣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之路,武漢光谷也在積極部署高端優質企業的入駐,打造中國的硅谷。或許武漢的焦慮,也只有人才這一關可以緩解,畢竟人定勝天。Kopu君相信,在人才輩出、氣象萬千的武漢光谷,必定能開出一朵重生的花,撐起互聯網教育培訓的"第四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