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错题岂能“深表歉意”为止?|时评

中考错题岂能“深表歉意”为止?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一则题为“齐齐哈尔爆料中考数学出错题”的小视频在网上传播。6月29日,由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主办的齐齐哈尔市教育信息网上发布了一则公告称,“2018年中考数学试卷中,由于第12题所给数据不科学,造成此题为错误试题。经研究决定,对全体考生均给本题分值3分。对出现此问题,深表歉意。”

虽没必要神化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但不等于可以对中考试题的错谬一笑而过。有网友调侃,“想借数学0分c位出道的亲,死了心吧!我们给每位考生免费赠送3分!”舆情发酵在前,公告说明在后,从时序上看,结论只能有两个:要么是命题部门自始至终蒙在鼓里,连错题都没能自我纠错出来;要么是明知错误而无法应对,指望拖着遮着就蒙混过去了。真相不管是哪个版本,都叫人匪夷所思而愤懑难平。

中考是个什么等级的考试?这个问题,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中高考竞争端口前移的语境下,不少家长和舆论可能对中考更看重几分。有两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者,中考命题有严谨而审慎的程序,甚至几套试卷、几份方案,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也非平时的小考可以比对。理论上说,但凡在命题、审题、执行、监管方面多上点心,断不至于在中考数学命题上掉到自己的坑里。二者,一道错题对孩子的伤害,绝不只是3分的选拔性区分度而已。据查,2018年齐齐哈尔市中考时间为6月25至28日,近3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考试。放弃这道错题的“智者”倒也罢了,正常的考生哪个敢怀疑如此严肃的考题还会出现bug?一旦纠结在这道错题上而难以自拔,这份数学试卷的公平选拔就会演化出诸多失公失允的现实可能性。普加3分,除了和稀泥、还能弥补什么呢?

最叫人意难平的,是地方教育部门应对舆情的态度。“深表歉意”四个字,既没有解释出错的原因,更没有表态纠错与罚错的意思。对如此重要的考试,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明明可以追本溯源出肇事者和埋单者,却偏偏在最关键的黄金时间里没有核心回应、没有诚意作为,地方教育部门如此操作,如何让涉事考生及家长信服,如何让舆情民意心安?

这些年来,中高考试题里的争议性话题不时出现。比如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考试结束后,考生们在网上炸开了锅,单选题第八题有两个答案,A可以,B也可以。最后,十省教育厅公告裁定选A选B均得6分。不过,类似齐齐哈尔中考数学这样简单而严密的命题,竟然出现题干型低端错误,不仅闻所未闻,更影响恶劣。承认错误固然是一种勇气,但,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错误、没有在全民关切上应对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一错再错”。不得不说的是,齐齐哈尔教育部门起码眼下还没有找到应对错题的“正确解题思路”。

越来越开放多样化的教育,对命题的要求势必越来越严苛。中高考这些带有重要指向意义的考试命题工作,恐怕须在两个层面“洗心革面”:第一,建立专业命题机制。如美国的托福、GRE等考试,出题和判卷专业操作,打破所谓专家库的小天地,引入权责对等的竞争机制。第二,重构错题究责机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大错小错,既然错了,总要责罚。谁来执罚、依何执罚,这都需要明文规定的操作。有权必有责,出错必被纠,这当成为专业化命题机制中的基本逻辑。

宽恕的前提是自省,谅解的前提是惩戒。教育法治化之路,必须在中高考等民意关切的热点之上有所显影。这世间本没有绝对正义,试题的公平性也是相对的,我们或许能理解出错题的教育部门的焦灼与歉意,但是,眼下还需要一份更详细的说明书:告知犯错的环节,让前车之鉴成为一种警醒;开列犯错的成本,让受损利益的相关方安心。

一句话,教育对待错误的姿态,比常识本身更能窥见教育的本心。

适用话题:“中考” “教育法制化”

作文君小议:“中考虽不如高考,但也是学子人生的一次选择。还是慎重为好!”

互联网企业要以品质发展赢得用户 

【新闻随笔】

不久前,在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颠覆搜索引擎既有商业模式,推出“简单搜索”,并承诺这款手机搜索应用“永远没有广告”。

“无广告”的标签让“简单搜索”在当下主要以广告收入为核心的诸多搜索引擎中脱颖而出,而体验过的用户不难发现,其背后更大的价值在于AI技术从底层技术支持上升到产品架构核心。

面对“永远没有广告”的承诺,很多网络用户发出了质疑:这样的一个App,是“自绝财路”还是“自我革命”?在业界看来,这款搜索的问世本身意味着一个互联网企业的自我革新与颠覆。

多年以来,互联网行业盈利模式已经固化,靓丽的业绩背后更多的是靠广告、游戏收入支撑,这种模式也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当前,走在技术创新前沿的互联网企业依然面临着模式创新的难题。这和中国经济要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逻辑不谋而合。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满足人民“消费升级”的巨大需求,各行各业都需要接受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洗礼,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互联网行业亦是如此。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共享经济,互联网应用的价值是“以人为本”。从初创时期的艰难攀爬,到科技赋能助力全产业链升级,中国互联网产业走过了不寻常的路。面对新时代,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急功近利的急躁,规避无序竞争和“丛林法则”带来的种种弊端,才能引导产业和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正如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内在基因一样,互联网企业发展需要的就是想象力、颠覆和超越,需要不停地试错和创新,并从中寻求机遇。很多模式究竟谁对谁错,也许在当下很难下定论。但有一点无须置疑,即关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并从战略高度寻求解决的方案,会对互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石。

从这种意义上看,“简单搜索”能否颠覆既有的搜索引擎商业模式,虽然仍待市场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尝试体现出一种对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创新难能可贵。如果说,剔除广告是在舆论对于竞价搜索诟病之下搜索引擎的一种修正,那么简单搜索背后更多的亮点——AI赋能则可视为互联网企业转型的标志之一,更是消费升级的市场背景之下,建设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与用户价值取向共生生态的有益探索。

来源丨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