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錯題豈能「深表歉意」爲止?|時評

中考錯題豈能“深表歉意”為止?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一則題為“齊齊哈爾爆料中考數學出錯題”的小視頻在網上傳播。6月29日,由齊齊哈爾市教育局主辦的齊齊哈爾市教育信息網上發佈了一則公告稱,“2018年中考數學試卷中,由於第12題所給數據不科學,造成此題為錯誤試題。經研究決定,對全體考生均給本題分值3分。對出現此問題,深表歉意。”

雖沒必要神化中考的指揮棒作用,但不等於可以對中考試題的錯謬一笑而過。有網友調侃,“想借數學0分c位出道的親,死了心吧!我們給每位考生免費贈送3分!”輿情發酵在前,公告說明在後,從時序上看,結論只能有兩個:要麼是命題部門自始至終矇在鼓裡,連錯題都沒能自我糾錯出來;要麼是明知錯誤而無法應對,指望拖著遮著就矇混過去了。真相不管是哪個版本,都叫人匪夷所思而憤懣難平。

中考是個什麼等級的考試?這個問題,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中高考競爭端口前移的語境下,不少家長和輿論可能對中考更看重幾分。有兩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一者,中考命題有嚴謹而審慎的程序,甚至幾套試卷、幾份方案,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也非平時的小考可以比對。理論上說,但凡在命題、審題、執行、監管方面多上點心,斷不至於在中考數學命題上掉到自己的坑裡。二者,一道錯題對孩子的傷害,絕不只是3分的選拔性區分度而已。據查,2018年齊齊哈爾市中考時間為6月25至28日,近3萬名初中畢業生參加了考試。放棄這道錯題的“智者”倒也罷了,正常的考生哪個敢懷疑如此嚴肅的考題還會出現bug?一旦糾結在這道錯題上而難以自拔,這份數學試卷的公平選拔就會演化出諸多失公失允的現實可能性。普加3分,除了和稀泥、還能彌補什麼呢?

最叫人意難平的,是地方教育部門應對輿情的態度。“深表歉意”四個字,既沒有解釋出錯的原因,更沒有表態糾錯與罰錯的意思。對如此重要的考試,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明明可以追本溯源出肇事者和埋單者,卻偏偏在最關鍵的黃金時間裡沒有核心回應、沒有誠意作為,地方教育部門如此操作,如何讓涉事考生及家長信服,如何讓輿情民意心安?

這些年來,中高考試題裡的爭議性話題不時出現。比如2018年全國高考理綜考試結束後,考生們在網上炸開了鍋,單選題第八題有兩個答案,A可以,B也可以。最後,十省教育廳公告裁定選A選B均得6分。不過,類似齊齊哈爾中考數學這樣簡單而嚴密的命題,竟然出現題幹型低端錯誤,不僅聞所未聞,更影響惡劣。承認錯誤固然是一種勇氣,但,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錯誤、沒有在全民關切上應對錯誤,這本身就是一種“一錯再錯”。不得不說的是,齊齊哈爾教育部門起碼眼下還沒有找到應對錯題的“正確解題思路”。

越來越開放多樣化的教育,對命題的要求勢必越來越嚴苛。中高考這些帶有重要指向意義的考試命題工作,恐怕須在兩個層面“洗心革面”:第一,建立專業命題機制。如美國的託福、GRE等考試,出題和判卷專業操作,打破所謂專家庫的小天地,引入權責對等的競爭機制。第二,重構錯題究責機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管大錯小錯,既然錯了,總要責罰。誰來執罰、依何執罰,這都需要明文規定的操作。有權必有責,出錯必被糾,這當成為專業化命題機制中的基本邏輯。

寬恕的前提是自省,諒解的前提是懲戒。教育法治化之路,必須在中高考等民意關切的熱點之上有所顯影。這世間本沒有絕對正義,試題的公平性也是相對的,我們或許能理解出錯題的教育部門的焦灼與歉意,但是,眼下還需要一份更詳細的說明書:告知犯錯的環節,讓前車之鑑成為一種警醒;開列犯錯的成本,讓受損利益的相關方安心。

一句話,教育對待錯誤的姿態,比常識本身更能窺見教育的本心。

適用話題:“中考” “教育法制化”

作文君小議:“中考雖不如高考,但也是學子人生的一次選擇。還是慎重為好!”

互聯網企業要以品質發展贏得用戶 

【新聞隨筆】

不久前,在貴陽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顛覆搜索引擎既有商業模式,推出“簡單搜索”,並承諾這款手機搜索應用“永遠沒有廣告”。

“無廣告”的標籤讓“簡單搜索”在當下主要以廣告收入為核心的諸多搜索引擎中脫穎而出,而體驗過的用戶不難發現,其背後更大的價值在於AI技術從底層技術支持上升到產品架構核心。

面對“永遠沒有廣告”的承諾,很多網絡用戶發出了質疑:這樣的一個App,是“自絕財路”還是“自我革命”?在業界看來,這款搜索的問世本身意味著一個互聯網企業的自我革新與顛覆。

多年以來,互聯網行業盈利模式已經固化,靚麗的業績背後更多的是靠廣告、遊戲收入支撐,這種模式也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桎梏。當前,走在技術創新前沿的互聯網企業依然面臨著模式創新的難題。這和中國經濟要實現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邏輯不謀而合。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滿足人民“消費升級”的巨大需求,各行各業都需要接受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洗禮,作為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互聯網行業亦是如此。

互聯網經濟的本質是共享經濟,互聯網應用的價值是“以人為本”。從初創時期的艱難攀爬,到科技賦能助力全產業鏈升級,中國互聯網產業走過了不尋常的路。面對新時代,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摒棄急功近利的急躁,規避無序競爭和“叢林法則”帶來的種種弊端,才能引導產業和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正如創新是互聯網企業的內在基因一樣,互聯網企業發展需要的就是想象力、顛覆和超越,需要不停地試錯和創新,並從中尋求機遇。很多模式究竟誰對誰錯,也許在當下很難下定論。但有一點無須置疑,即關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並從戰略高度尋求解決的方案,會對互聯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石。

從這種意義上看,“簡單搜索”能否顛覆既有的搜索引擎商業模式,雖然仍待市場檢驗,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嘗試體現出一種對於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創新難能可貴。如果說,剔除廣告是在輿論對於競價搜索詬病之下搜索引擎的一種修正,那麼簡單搜索背後更多的亮點——AI賦能則可視為互聯網企業轉型的標誌之一,更是消費升級的市場背景之下,建設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與用戶價值取向共生生態的有益探索。

來源丨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