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一部定義喜劇片的電影,爲何能讓觀衆淚流滿面

《我不是藥神》一部定義喜劇片的電影,為何能讓觀眾淚流滿面

《我不是藥神》上映兩天票房破10億。作為國產片鮮有的現實主義類型片,《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以一群掙扎在生命邊緣的草根為代表,講述他們如何在高昂的醫療費用和卑微的求生慾望之間苦苦掙扎,最後成功逆襲的故事。結合故事背景,2003年,我國的醫保制度還不是很健全,進口抗癌藥還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眾多癌症患者面對一個月四五萬的高昂藥價只能望洋興嘆,即使賣掉房產也支撐不起龐大的醫療費用,最後只能等死的悲催時代。低廉的印度仿製藥的流入,無異於成為了癌症患者絕望中的一縷曙光,那些苦苦掙扎在死亡邊緣的人們又看到了生機。但奈何這種仿製藥並沒有獲得合法進口的途徑,國家監察機關大力打擊之下,一大批販賣仿製藥的藥販落網,國內的供藥幾乎全線癱瘓,失去了廉價藥物的支撐,卑微的草根患者面臨的只有死亡。在情理和法律面前,有時候很難找出一個平衡點。這部標註著喜劇的影片所闡述的題材卻是沉重的,劇中五大淚點人物,引得觀眾紛紛垂淚。

《我不是藥神》一部定義喜劇片的電影,為何能讓觀眾淚流滿面

第一大淚點人物——呂受益,這個看上去又高又慫,走路顫顫巍巍,一副駝著背的窩囊樣子的年輕人,正是掙扎在死亡邊緣的癌症患者。他從最初知道自己患病,想要放棄生命,到因為兒子的出生又重新鼓起求生慾望,每一幀畫面都流露出他對生命的渴望,他想要活下去,想要看到兒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看到他結婚生子,然而命運卻給不了他那麼多的機會,在殘酷的現實裡,為了不再拖累妻兒,他最終選擇了結束生命,這個悲慘而無奈的結局。他留在這個人世間最後那一眼,看著熟睡中的妻兒欣慰而不捨的眼神,實在讓人心酸。

《我不是藥神》一部定義喜劇片的電影,為何能讓觀眾淚流滿面

第二大淚點人物——單身母親劉思慧,這位出場方式及其性感炸裂的夜店豔舞女郎,實際上是一個白血病患兒的母親,作為一位單親媽媽,面對老公跑路,女兒患重疾這樣的逆境,寧願犧牲自己,在夜店跳舞來換取為女兒治病的診金,也不願意放棄女兒的生命。面對救命恩人程勇酒後提出的不理智要求,她仍然選擇默默接受,在她的眼裡,沒有什麼比女兒的生命更重要。

《我不是藥神》一部定義喜劇片的電影,為何能讓觀眾淚流滿面

第三大淚點人物——黃毛彭浩,一位來自農村的打工仔,因為患白血病無力支付高昂藥費不想連累家人而默默等死的卑微屌絲。本是二十出頭,血氣方剛的年紀,他的生命卻要提前畫上句號,為了不連累家人,他離家出走,默默在上海等死,為了照顧和自己一樣患病的朋友,他不惜把冒險搶來的抗癌藥分給朋友吃,就是這樣一位社會地位底下的三流痞子青年,最後為了報答程勇,當公安機關追捕時,不惜替程勇頂包,在和警察飆車的過程中,出車禍死亡的悲慘結局。一切來得猝不及防。一直想回家的他,到最後還是沒回去。看到他買好的回家車票,瞬間淚奔。

《我不是藥神》一部定義喜劇片的電影,為何能讓觀眾淚流滿面

第四大淚點人物——患病老奶奶。面對警察的追問,她說“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短短的幾句話,已經讓觀眾眼淚直流。

《我不是藥神》一部定義喜劇片的電影,為何能讓觀眾淚流滿面

第五大淚點人物——程勇。一個落魄的離婚男人,本劇的靈魂人物。凌亂的頭髮,粗糙的皮膚,穿著邋遢,對老婆家暴,疼愛兒子,孝順老爸,好面子,典型的傳統男人。他靠走私印度神油維持生計,經濟拮据,當面對老爸鉅額的醫藥費和兒子撫養權時,這個卑微 的男人最終決定鋌而走險,成為藥販子。面對生死和自身的利益,他也曾掙扎過,但最後他還是完成了從賣性藥的頹廢老闆到貼錢救人的藥神轉變。影片最後,程勇被抓,在囚車裡,街道旁數以萬計的群眾為其送行的場面,令人動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