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九边重镇,辽宁是哪一边镇?

青梅煮酒58727816


在明朝,辽宁是属于辽东镇,是最东边的一镇。辽东镇应该算是辽宁省的雏形了。

“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云。”所以明朝不仅大修长城,而且在北方边境地区设立了九座军镇,也就是九边重镇。“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关于九边重镇,最直观的当属明朝时绘制的地图了。1949年在沈阳故宫就发现了一幅《九边图》,上面描绘了九边重镇的概况。《九边图》上不仅有九边镇地区的建置、山川等地理内容,并且加以文字解读,甚至包括驻军多少。

辽东镇是九边重镇中比较独特的,因为它不仅要面对蒙古各部,而且还要防御东面和北面的女真人。所以辽东镇的镇城设置也不一样。辽东都指挥司是设在辽阳,但是是辽东副总兵和巡按等官员的驻地。而总兵和巡抚的驻地却是广宁,也就是现在的北镇,广宁设的却是都指挥司的分司。

在沈阳故宫发现的《九边图》的第一幅图就是辽东镇图。镇图是以辽阳为中心,以辽河为界,一共有东、西两图。上面绘制了辽东镇的十三个最为重要的卫所。三座驻有重兵的卫城是南路的前屯卫城、西路的义州卫城、北路的开原卫城。

按照《明世宗实录》记载,辽东镇有二十五卫,一共有兵将15万6千9百余人(据《明史·兵志》记载,一个卫的驻军大体上5000人上下,一个所的驻军大体上1000人上下)。


辽沈晚报


明朝九边重镇,辽宁是辽东镇 ,总兵驻广宁(现辽宁北镇),管辖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南至山海关,全长九百七十余公里,全镇官兵九万九千八百七十五人。辽东“三面濒夷,一面阻海,特山海关一线之路可以内通,亦形胜之区也。” 辽东孤悬东北,环列诸夷,从右侧牵制着蒙古的左翼,是明朝北部边防之左腋。 洪武四年,元阳行省平章刘益归降。置辽东卫。当年刘益被部下所杀,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辽东新近归附,人心没有安定,不是大有作为之防线,很难保固疆土,又考虑以元臣纳哈出等拥众未归附,与北元汗廷遥相呼应,五十设定辽东卫,总辖辽东各卫,赋予其更大的权力。 辽东地位特殊,辽东从开始,便相对其他地区,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力,以应对辽东复杂的形式和来自纳哈出的威胁,从而镇戍特点更为明显,近似于大将镇守制度和其后的总兵镇戍制度。由于辽东独当一面,地理特殊,所以明太祖十分重视。西部逐渐攻占之后,明太祖开始加强辽东的经营,洪武十八年,授郭英靖海将军,镇守辽东,又进征虏右副将军,仍镇辽东。 而且在洪武二十一年,派冯胜等率大军征讨纳哈出。纳哈投降,辽东平定。派遣都督杨文在辽东操练军马、提调屯田。 洪武三十一年,又耿炳文镇守辽东。建文时期,朝廷为平灭燕王叛乱,令耿炳文佩大将军印,自辽东征讨燕王,建文元年十一月,又令杨文镇守辽东,赏赐辽东兵。辽东地位,更显得重要。明成祖即位之后,对辽东更加重视。明成祖刚即位,就命左都督府左都督刘贞镇守辽东,其他都司属卫军马悉听节制。虽然没有称总兵官,而是职权却是总兵之权。第二年正月,改派亲信孟善镇守辽东。 永乐十三年时,任命都督刘江已为辽东总兵官。


孤狼啸月31600808


自明太祖击灭元朝以后,元顺帝率领其臣民仓皇北去,但是“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所以,“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据《明史·兵志三》记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所以辽宁省在明朝时当是辽东镇无疑。


据《明史·地理志二》记载此镇洪武四年七月置定辽都卫。六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改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治定辽中卫,治辽阳县。其管辖范围“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海口,北至开原”。而《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东起自鸭绿江,连朝鲜国界,西抵瑞昌堡、山海关,连蓟镇边界,延袤一千五百七十五里;南起旅顺海口,北抵开元境外旧归仁县边界,九百八十里”。这是辽东镇的建制及其管辖范围。



辽东镇的战略地位非常的重要,其地处于防守蒙古的右翼,所以明初时候十分重视辽东之防务。如朱元璋说辽东镇“沧海之东,辽为首疆,中夏既宁,斯为戍守”。而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九边四夷备录》的《辽东论》载:“辽东为燕京左臂,三面濒夷,一面阻海,山海关限隔内外,亦形胜之区也”。所以辽东镇对明朝边防之重要不言而喻。


也正是因为如此辽东镇防守最为困难,在査继佐的《罪惟录》里如实写道:“诸边皆难,而辽东、甘肃为尤难。何则?辽东僻处海滨,三面受敌,甘肃孤悬天末,四面受警也”


辽东镇的军力据《罪惟录》记载为“延边墩台、障塞、操守官兵共九万五千三百六十九员名。辽东都司定辽中等二十五卫,安乐、自在二州,招集马军七万三百十八名,步军三万七千四百九十五名,屯军一万八千六百三名,“字缺”盐军一千一百七十四名,铁军一千五百四十八名”

以上就是明朝辽东镇的大致情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