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唐朝为矩州,而后为水东宋氏辖地。在元朝时期,被改名为顺元城。朱元璋时期,开始修建贵州城,设立贵州宣慰司。永乐时期,贵州省成立,治所在贵州宣慰司。后来设立贵阳府。贵阳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和民国时代的古建筑,同时当代又修缮了许多建筑,加上民族村寨建筑,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群。这里只介绍明清的。

青岩古镇: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甲秀楼:西湖路边,南明河畔,“城南胜迹”牌坊后,甲秀楼和浮玉桥已经是近几百年贵阳城的一张名片。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巡抚江东之下令所建,甲秀楼和浮玉桥是明初贵阳八景之“鳌矶浮玉”。据康熙《贵州通志》记载:“浮玉桥,在府城南堤,所谓‘鳌矶浮玉’是也。”原先的甲秀楼浮玉桥下,曾有奇观被贵阳人称为“九眼照沙洲,长江水倒流。财主无三代,清官不到头”。九眼,是指原先这座桥有九个桥洞,后因西湖路扩宽桥身变成今日模样;沙洲是指桥不远处有一片沙滩,名唤芳杜洲。在太阳初升的时候,从桥下望去,就是九眼照沙洲;而桥边有漩涡,水从桥下流去之后,经漩涡被卷,又返还桥洞处,造成水倒流的样子。现在桥上涵碧亭楹联书:“人在青莲瓣里行,水从碧玉环中来”,和楼中楹联大师刘韫良的174字长联,其中哲思和文化内涵,在建筑美之外更添另一种魅力。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甲秀楼:中国九大名楼之一

翠微园与城南甲秀楼相毗邻,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2006年作为甲秀楼古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翠微园

古城门:明初,宋阿重之孙宋钦与水西霭翠归附明朝,明朝将宋氏和安氏的土地设为贵州宣慰司,并且开始修建贵州城。武十五年(1382年)都司马烨在顺元城的基础上将土城拆建为石城。重建石城周长九里七分,共修建了五座城门,东称武胜门,南称朝京门,西称圣泉门,北称柔远门,次南称德化门。在平定水东宋氏叛乱的过程中,又重修贵阳外城,天启六年(1626年)总督张鹤鸣,巡抚王珹于北门外增砌外城六百余丈,由于外城建成时间较晚,俗称新城,增设了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小东门四座城门。民国35年(1946年),省主席杨森兼贵阳市长,以拓展市区,便利交通为由,下令拆除全部城墙,城基路即当时北门至威清门城墙拆除后在其基础上修建马路而得名。贵阳老城墙现仅在东门、都司路等处有残留痕迹。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武胜门(东门)

文昌阁:贵阳老城墙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先后建有“九门四阁”。随着历史的变迁,贵阳老城墙和“九门”已淹没在时光的尘埃之中,不复存在。“四阁”仅余文昌阁,静卧于东门一段残垣之上。文昌阁,位于贵阳城区东隅,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占地1200平方米,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而着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是中国一种传统祭祀建筑,许多地方都有修建,但各地文昌阁内所祀神只数目不一。一般来说,文昌阁都是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但贵阳文昌阁却是九角形楼阁,建筑风格奇特:文昌阁底层呈正方形,第二层和第三层是不等度数9个角;文昌阁共有81根梁、54根柱,都是9的倍数;二、三层的椤木,各为9根。“九”在易经里意味着至高无上,代表崇高的地位。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文昌阁

阳明祠: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阳明祠是三组古建筑的总称,它包括阳明祠、尹道真祠、扶风寺三部分。三组古建筑共同组成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的扶风山风景区,清代西南巨儒郑珍曾赞之为“插天一朵青芙蓉”。阳明祠是后人为了纪念明代着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心学的创始人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1472年—1528年)而建立的祠堂。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文物荟萃,引人注目。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阳明祠

达德书院:坐落在贵阳闹市区,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霁云庙,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院子里,地上落满了紫色梧桐花,让人都浸透在淡淡的芳香之中。现在的书院是一个集戏院、书店和茶馆为一体的消闲地,穿过忠烈宫后的操场,就是达德学校旧址的主体部分,一所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四合院,设在礼堂内的达德校史展览,向游人展示这个开始只有二十几个小学生的私立小学,是如何发展成拥有1600多名学生的门类齐全的学校的。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达德书院

黔明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畔阳明路,是贵阳市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均设于寺内。黔明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142座全国重点寺庙之一。该寺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咸丰年间,黔明寺曾改作舒家祠堂。民国年间,广妙法师移驻于此,藏经日丰,皈依者众,成为重要丛林。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黔明寺

仙人洞:位于贵阳市仙人洞路(原名险峰路)和水口寺路之间的山上(此山又名铜鼓山,有铜鼓遗爱之称,为明代贵阳八景之一),是贵阳着名的道教胜地,现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志书说仙人洞是诸葛亮部将南征时藏铜鼓之地,故名铜鼓洞。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仙人洞

三元宫:紧靠市西河,背抵中山西路,一边喧闹一边安详。三元宫原名三官庙,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至1820年),用于祭祀道教的“三官”:天、地、水,后因年久失修毁坏;几百年多次被改建,民国8年(1919年),建成了有大殿、钟鼓楼、众乐亭、明文阁、船楼等楼阁为主体的建筑群,曾是贵阳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如今这里是贵州省美术馆。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三元宫

观音洞: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明区青年路,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半山腰有一处天然洞穴,洞内有一个天然生成的观音像,是为一奇观。天然观音坐像本就很奇特,而一则从清朝末年就流传的传言,更是让观音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据清代陈鼎《黔游记.观音洞》记载,洞深五百余里,他曾具十日炬,果一旬粮而入,在洞中经九日半,从后洞出,乃都匀府之穵麻地方。并说在洞中一处石壁畔,看到有名方绍宗的人煮泉留下的铜鼓和岩壁上的题字。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观音洞

弘福寺: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弘福寺坐落于黔灵山杖钵峰、宝塔峰、象王峰相拥的山窝间,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庄严、古朴,曲栏长廊,廊庑广阔,布局精严,古雅清幽。主要建筑有法华塔、九龙浴佛石壁、大山门、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说法堂、客堂、双桂楼、方丈苑、碑廊、五观堂、五百罗汉堂、素香斋等,大小建筑72座,加上放生池,茶楼等处,占地11433平方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来筑,结茅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民国初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弘福寺

檀泉: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始建于清代以前。据《云岩区志》记载,该泉始建于清代以前。井前为一水池,井水静止不动,边上有泉水流向水池。而对于檀泉的记忆,不仅和贵阳老市民的生活相关,也留下了一些文化印记。黔灵山弘福寺创始人赤松和尚曾咏诗赞檀泉:“那是檀山幽涧水,和烟和月到前溪”。可见曾经檀泉水之清澈,意境之深远。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檀泉

燕楼古堡:青岩往西7公里处,有座市文物保护单位—燕楼营盘,当地人称公牛屯。它位于燕楼乡政府东北面一公里处,山突兀耸立于田野之中。远观如巨牛卧地,山顶中部微凹,整个近8000多平方米的山头是一座规模宏大罕见的古城堡。至今保留商号的古城堡城门有三座,两座位于微凹的南北两面,一座位于山西头的半山。古城堡内建筑群井然有序,129间屋基石依然一目了然,以街巷格局建筑在山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燕楼古堡

永乐古堡:位于贵阳市东部近郊的永乐乡,古堡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为屯兵所筑,平面布局呈八卦图形,为内外两城,有东、南、西、北四城门,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今残存西城门和城垣(矮墙)数段,长1650米,高3米,厚2米。古堡整体布局:整体上分为内堡和外堡两部份, 分别修建有富丽建筑物和围墙(城墙),内城墙围绕永乐山的山顶部分而建,内堡是内城墙围绕的部分,原建有玉皇殿、马王庙、五显楼等主要建筑、在“0”中被毁,内城墙沿东、西、南、北面的山腰而建、有东、南、西、北四道门与堡外连通,外城墙与内墙之间的区域,内居住权贵阶罢,而外堡侧多是平民百姓。这种布局符合属中国传统城池布局的特点,体现了防御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贵阳经典明清古建筑汇总:以后不要说贵阳没有底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