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曼:陪伴詩人臧克家走完半個世紀,實至名歸的中國好繼母

童話故事裡,繼母的形象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壞蛋。如今新聞裡也總是報道出各種關於繼母虐待孩子的負面消息,所以人們提起繼母這個詞,想到的不是惡毒,就是殘忍。但是,難道所有的繼母都是壞人,就沒有正面例子嗎?當然有,只不過如俗語所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鄭曼:陪伴詩人臧克家走完半個世紀,實至名歸的中國好繼母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傳遞一個關於繼母的正能量例子。詩人臧克家的妻子,鄭曼的故事。抗日戰爭爆發後,臧克家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積極投身抗日愛國活動。1942年,他在國民黨第五戰區做抗戰宣傳工作。此時鄭曼也在這裡一個高級將領的家中擔任家庭教師。

鄭曼久仰臧克家大名,也非常喜歡他寫的詩。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這兩人走到了一起。然而,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後,蔣介石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這便使得臧克家等一些國統區的進步文人,在國民黨部隊中倍受排擠。

鄭曼:陪伴詩人臧克家走完半個世紀,實至名歸的中國好繼母

這時,國民黨的特務開始迫害國統區的進步人士。為了逃避災難,1942年7月,臧克家憤而辭職,他和鄭曼冒著酷暑從河南葉縣歷經艱難徒步來到了重慶。同年8月,臧克家和鄭曼在重慶結婚了。那時生活十分困難,臧克家靠寫作賺取稿費維持生活,鄭曼則在一個衛生實驗院工作。四年後,他們來到了上海,在這裡度過了一段平靜的生活。

然而,沒多久,一封來自山東的信函,打破了兩人平靜的生活。原來臧克家早年有一段婚姻,和前妻生有兩個兒子。離婚後,孩子們跟著姑姑一起生活。如今,國內四處打仗、民不聊生,孩子們流浪到了青島,生活無著落,靠擺小攤賣煙度日。接到信後,臧克家和鄭曼一整晚都睡不著。

鄭曼:陪伴詩人臧克家走完半個世紀,實至名歸的中國好繼母

於是,善良的鄭曼想將丈夫的兩個孩子接過來一起生活,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引導孩子們走上正確的革命道路。但是,臧克家卻有顧慮。因為那時他已經被國民黨特務盯上了,處境很危險,需要隨時搬家。孩子們過來,一方面不安全,另一方面,臧克家手頭也比較拮据,更會拖累鄭曼。所以,臧克家斷然沒有答應。

誰知鄭曼卻厲聲斥責臧克家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愛。最終在鄭曼的堅持下,臧克家將兩個兒子接到上海一起生活。這10多年來,孩子們第一次生活在了父母身邊,這一家總算真正團圓了。

孩子們來了之後,家裡的房間太小,鄭曼就在樓道上搭幾塊木版,隔成一個小房間,讓孩子們暫且安身。她像親生母親一樣對待他們,每天關心著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除此之外,鄭曼還處處省吃儉用,精打細算,想盡辦法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鄭曼:陪伴詩人臧克家走完半個世紀,實至名歸的中國好繼母

當時,鄭曼在一個屠宰場做會計,下班後會帶回一些葷菜,頓頓湯給孩子們喝,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這兄弟倆在一起也難免會吵吵鬧鬧,但鄭曼從不發脾氣,總是言傳身教,讓孩子們漸漸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解放前,為了躲避特務的抓捕,臧克家獨自一人先行去了香港。鄭曼則留在上海,帶著兩個孩子東躲西藏,逃避特務的迫害。不久,臧克家在香港身患疾病。鄭曼得知消息後,決定去照顧他。於是她妥善安排好兩個兒子回到山東,並把他們輾轉送到了解放區。此後這兩個孩子投身到華北大學這個革命的大家庭中,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鄭曼:陪伴詩人臧克家走完半個世紀,實至名歸的中國好繼母

自1942年鄭曼與臧克家相識相愛並結合後,直到2004年,臧克家逝世,鄭曼陪伴他走完了半個多世紀。如今,臧克家的兩個兒子早已事業有成且兒孫滿堂了,孩子們非常愛戴並感恩這位繼母。鄭曼,也的確是實至名歸的中國好繼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