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一些长期霸占鳞翅目体型巨头的幺蛾砸

小时候逛花鸟市场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卖装框标本的一条街,在参差不齐的混装标本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通体红棕色、翅膀有透明大斑、有着蛇头花纹般前翅的超大型“蝴蝶”置于中心,标签也多写为【霸王蝶】等等,时至今日在一些旅游区仍然可以见到这类具有浓郁改革开放气息的“旅游纪念品向”标本……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夏秋时节不定时就会在野外或者夜间灯下看到这类巨型鳞翅目昆虫,然鹅这里面包含的众多种类由于前翅款式皆为【蛇头型】经常被混为一谈….中国分布的“蛇头蛾”皆为大蚕蛾科下的物种,包含了三个属:Samia樗蚕蛾属,Attacus巨蚕蛾属和冬青巨蚕蛾属Archaeoattacus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日本发行的印有乌桕大蚕蛾的邮票

这当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当属乌桕大蚕蛾Attacus atlas(Lineaus, 1758),该属现生约15种,广泛分布于东洋区,而我国仅分布乌桕大蚕蛾一种,在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较为常见,因为巨大的体型和拉风的配色导致出镜率极高;综合翅面积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鳞翅目昆虫之一【如果按照翅展计量最大的应为南美洲的强喙夜蛾Thysania agrippina】,成虫的体积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轻松覆盖成年人的两个手掌,幼虫的形态也颇为拉风,寄主主要是乌桕、樟、柳等;值的一提的是这类巨型蛾砸成虫口器退化不取食,目的仅是繁衍,而支持成虫活动所需的能量在幼虫时期就开始积攒…..

@三蝶纪三叠老师前段时间曾经po过乌桕大蚕蛾养成记录的头条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去观赏~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乌桕大蚕蛾的幼虫,感谢虫飞拍照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乌桕大蚕蛾的成虫,感谢虫飞拍照

小时候第一次采集到乌桕大蚕蛾把家里老人吓了一跳,说这玩意她们老一辈叫做gu【只知道发音不知道咋写…】,翅膀上四个透明的大斑是摄魂的,晚上在野外独自玩耍的小盆友遇到了这货以后魂儿会被拐跑,回家就变成智障hhhhhhh,颇为有趣的传说~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交配中的乌桕大蚕蛾,图源自维基

在西南地区和乌桕大蚕蛾同地分布的另一个属,即冬青巨天蚕蛾属Archaeoattacus由于非常近似前者而常被混淆,事实上该属成员在早期分类上皆置于Attacus巨天蚕蛾属下,后面才被单独提出作为近缘属(Watson in Packard, 1914);该属种类不多,目前仅知四种,其中我国境内分布有两种:冬青大蚕蛾Archaeoattacus edwardsii(White, 1859)以及马来冬青大蚕蛾Archaeoattacus malayanus(Kurosowa & Kishida, 1984),后者曾经作为前者的亚种,之后在DNA分子证据和外生殖器的证据支持下提升为独立种。直的一提的是在国内,真正的冬青大蚕蛾目前仅知分布于藏东南地区,云南、广西等地分布的“冬青”本质上都是马来冬青,两者确实非常的近似,但是细看之下….气质上还是大不相同~顺便介绍下另外两种国内没有分布的该属成员,一个是辐射冬青大蚕蛾Archaeoattacus staudingeri(Rothschild, 1895),主要分布于马来半岛、婆罗洲和爪哇,翅型和斑纹都非常的拉风;另一个是2016年发表的新种越南冬青大蚕蛾Archaeoattacus vietnamensis(Nanmann, Rougerie & Wolfgang, 2016),目前仅知分布于越南中部和南部,极其近似马来冬青大蚕蛾。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马来冬青大蚕蛾,图源自google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真正的冬青大蚕蛾,与笔者手进行了对比,体型不亚于乌桕大蚕蛾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马来冬青大蚕蛾翅型较冬青大蚕蛾相对圆滑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冬青大蚕蛾的翅型和花纹与马来冬青大蚕蛾还是有细微区别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主要产自马来地区的辐射冬青大蚕蛾,图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主要产自马来地区的辐射冬青大蚕蛾,图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越南冬青大蚕蛾外观形态一览,和马来冬青非常像

最后一类就相对常见,在绿化比较好的城市中到了发生期都可见于市区或者夜间误入民居:Samia 樗蚕蛾属,这个属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包含了将近20个物种而且种间差异很小,可以看做袖珍版的乌桕大蚕蛾系列~国内从长江以北到南方均广泛分布,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王氏樗蚕蛾Samia wangi(Naumann & Peigler 2001),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台湾皆有分布,相对同属的樗蚕蛾

Samia cynthia(Drury, 1773),老王较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翅上的月牙型斑纹比较尖细,整体翅色比较均匀,而后者在国内其实并不多见,翅型和月牙型斑纹相对比较圆润。另一个比较常规的种类是角斑樗蚕蛾Samia watsoni(Oberthür, 1914),和老王的分布区域近似,但个头就要大很多…在野外第一次见到的时候还以为是发育不良的乌桕大蚕蛾23333333配色也十分近似乌桕~台湾还分布有角斑的近似种:台湾樗蚕蛾Samia formosana(Matsumura, 1931),模样和角斑没什么太大区别~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真正的樗蚕蛾,图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真正的樗蚕蛾四个翅膀上的斑比较圆润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王氏樗蚕蛾,相对樗蚕蛾来说斑纹尖细一些,图源自台湾产蝶蛾图鉴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王氏樗蚕蛾的幼虫,身上具多列小黑斑,图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台湾樗蚕蛾,很近似角斑樗蚕蛾,图源自台湾产蝶蛾图鉴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笔者于华东地区采集的角斑樗蚕蛾,咋一看就是小号的乌桕大蚕蛾~

最后说说不太常规的滇藏樗蚕蛾Samia kohlli(Naumann & Peigler, 2001)。此种和老王同年发表,但是在国内的分布地主要在川滇藏三地,外观上相比老王,翅面中带的粉红色区域边缘愈发尖锐,前翅顶角弧度也比老王紧缩,看起来就是一种干练的…高原气息。而另一种在国内边缘化分布的Samia canningi

(Hutton, 1860)尚无中文名,形态感觉介于老王和滇藏之间,还是很难区分啊【气质分类大法准备】,笔者在云南南部边境采到了外观疑似此种的标本,但没有进一步进行jj解剖校对,所以先保留意见…值得一提的是樗蚕蛾很多近似种的成虫差异非常小,但幼虫的肉突颜色、身体斑纹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笔者在云南省中部采集的滇藏樗蚕蛾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滇藏樗蚕蛾标本图【就是上图同一只】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滇藏樗蚕蛾的幼虫,肉突颜色比较鲜明,图源自SATURNIIDAE World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笔者于云南南部采集的疑似 S. canningi的种类,尚待确认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蛇头蝶”

canningi的幼虫,配色很未来范儿,图源自SATURNIIDAE World

夏天很快就要到来,大家准备好去野外碰碰这些蛇头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