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不要再打孩子,那能證明的只有無能!

今天起,不要再打孩子,那能證明的只有無能!

我一直希望父母是孩子的明燈,即使做不到,至少也能做到理解孩子,不打孩子。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說從來沒對孩子動過手的家長几乎沒有,相信更多父母是動手之後又陷入無邊後悔。教育孩子從來不是個簡單問題,參天大樹不是打出來的,而是呵護澆灌出來的。給大家講幾個故事,每位家長都應記住,不要打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打孩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

先說捱過50多板子的賈寶玉,被打之後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這事發生在《紅樓夢》第三十三回,那是一個夏天的午後,老爹賈政聽說兒子寶玉結交了賈家敵對勢力忠順親王的戲子琪官,憤怒異常。偏偏此刻,寶玉同父異母的弟弟賈環又添油加醋說寶玉“強姦(母婢)未遂,(金釧)賭氣投井”。賈政再也控制不住內心怒火,回到書房將賈寶玉一頓暴打,打了50多板子,打的賈寶玉皮開肉綻、奄奄一息。

從道理上說,寶玉捱打不冤,結交政敵戲子,是可能給整個家族帶來厄運的,這不是小事,這個錯在賈政看來絕對不可饒恕;另外,賈環雖然添油加醋,但賈寶玉確實撩了金釧並最終導致金釧賭氣投井,這個事賈寶玉也脫不了干係。這兩件事都不是小事,另外賈政再想想賈寶玉平時荒疏學業,愚頑怕讀文章,賈政如何不氣?

但是50板子過後呢,以賈母為首的一脖子人心疼的呼天搶地,賈寶玉悔改了嗎?賈寶玉不過嘆氣說:“不過為那些事,問他做什麼!”賈寶玉還說“我雖然捱了打,並不覺疼痛。我這個樣兒,只裝出來哄他們。”

你這是認錯悔改的態度嗎?當然不是。

可以說,寶玉捱打是《紅樓夢》中的精彩章節,但誰又能看到賈寶玉從捱打中有一絲一毫的悔改。

捱打,從來都是皮肉之苦,倘若心有不甘,豈能懸崖勒馬、知錯悔改。小說中如此,現實中也是如此。

2

有個朋友,平時一直很少打孩子,但前兩天爆發了,打完之後跟我說,其實那一刻,他感覺很無助。

他的孩子11歲,挺好一個孩子,但有些懶散。朋友說,他希望孩子做事能認真一點,凡事有頭有尾,但每次孩子做件事都能把房間裡弄得亂七八糟,很少收拾整理好。每次朋友都是提醒,但沒有什麼效果。

事發當晚,他下班回來,發現孩子在做作業,桌子凌亂攤滿課本作業本,地板上也攤了一地。他不由得火冒三丈,要求孩子立刻整理好,但孩子懶洋洋的就是不積極,做事勁頭就像慢鏡頭回放。他當時騰的火大,猛的將孩子拽起來,大罵一通。

朋友說,他看到了孩子眼中淚水,他那會也心酸難過。朋友說,沒有孩子的體會不到他的憤怒,他覺得對孩子這個簡單的要求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效果,他覺得無助而沮喪。

他說,孩子漸漸長高長大,漸漸在心理上遠離他,他不知道還有沒有時間能幫助孩子糾正一些壞習慣。

不是沒有好的例子。

小區裡有個小女孩,小學六年級出了一本書,寫作能力超棒。我看過那本書,文字優美,對人生充滿憧憬和幻想,是一個心靈透徹的孩子該有的狀態。而且這個小女孩學習也好,性格恬靜柔和。

典型的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後來知道,她的父母從來不吵架,更不會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父母恩愛,家庭和睦,夫妻倆去超市都是手牽手。父母倆培養孩子的目的也簡單明確,希望孩子快樂,孩子不願意的課外輔導堅決不上,這個小女孩從來沒有上過奧數,學習習慣也好。小女孩喜歡寫寫畫畫,父母就鼓勵孩子去寫作,鼓勵孩子去學畫。

成功不是沒緣由,打罵教不出優秀娃,好父母才能教出好孩子。

3

打罵孩子有什麼不好?在接待孩子和父母的諮詢中,我簡單的總結至少有以下幾點壞處:

經常被打的孩子容易說謊,因為他為了避免被打,會編造一些謊言討好父母,久而久之形成了說謊習慣。

經常被打的孩子性格暴躁,因為在被打中逆反的種子迅速成長,形成對抗,這種對抗如果不及時扭正,可能未來會引發一些家庭悲劇。

經常被打的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孩子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好,最後形成習得性無助,形成自卑性格,逐漸沉默寡言。

經常被打的孩子性格一般懦弱,因為被打怕了,形成應激反應,在未來的日子裡經常處於怕被打的狀態,本能的把自己保護在懦弱的殼裡。

當然經常被打的孩子還容易造成身體傷害。

沒有一種成功是打出來的,但有一種笨卻是打出來的。2010年,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公佈了一項歷時4年,涉及1510名兒童的研究結果。研究發現,在806名2歲-4歲的兒童組中,沒有遭受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捱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歲-9歲的兒童組中,這一差距是2.8分。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無能者為無能尋找的藉口。仔細想想,你能打孩子,無非孩子比你小、比你弱,需要依附於你,倘若孩子比你高、比你強,不求於你呢,你還能打嗎,你打得過嗎?所以不要為打孩子找藉口,甚至佔據道德的制高點說“我是為他好”,你能對孩子動手,無非就是以大欺小罷了,能說明的也只有一點:無能。

做一個好父母,是一輩子的功課,至少應該做到:不打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