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千辛万苦拿到十米外的玩具,和别人帮他拿到手,结果想不到

很多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胆小、不够自信,怎么办?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顶天立地的,都是非常自信的。孩子今天的不自信,都是我们父母造成的。当你的孩子一岁,刚刚学着走路,他看到十米以外有个色彩鲜艳的玩具,他想去拿,他走一步摔倒了,又爬起来再走一步,又摔倒了,又爬起来,这时你会怎么做?

孩子千辛万苦拿到十米外的玩具,和别人帮他拿到手,结果想不到

科学家就这个场景做过一个实验,给孩子头上带着生物反馈仪,当一个孩子,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千辛万苦在最后拿到那个玩具的时候,仪器显示,他的开心满足程度比成年人中了500万彩票还要高。他在想,太棒了,我做到了!孩子开始自信;相反,当他想要那个玩具,刚刚准备去拿时,立刻有人帮他取到玩具,这时孩子的脑波显示,他的能量场相当于内疚、自责的状态。他觉得,我没有能力,我做不到,孩子开始自卑。

类似这样的事情,你们做过吗?一岁半左右,你的孩子看到大人们拿着筷子,可以随意的夹到桌上的任何一个菜,他很羡慕,很想尝试。如果你不怕吃一顿饭,就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一次衣服,打扫一次房间,你愿意陪伴他成长,并不断嘉许他每一次能吃到嘴里的成就,孩子就会因为你的肯定,获得了自信。一个有自信的孩子,会因此而自爱,一个自爱的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会产生自尊,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会产生更多美好的感受,愿意做更多的尝试,培养自己更多的能力。

孩子千辛万苦拿到十米外的玩具,和别人帮他拿到手,结果想不到

可很多人嫌麻烦,没耐心,对孩子说,你怎么会吃啊,来吧,来吧,我喂你。他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如何培养出能力和经验,又怎么可能得到肯定,没有无数次的肯定,怎么可能有自信?

记得我国家庭教育专家戴东老师说过一句话:只给孩子朴素的爱是不够的,要给就给孩子科学理性的爱。我的理解就是按照孩子成长过程的敏感期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环境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自己去体验,而不是代替成长。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现在一事无成,我问她:“孩子小时候,你是怎么关心他的呢?”这位妈妈回忆道,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个死结,从此他就再也没给孩子买过系鞋带的鞋,因为她害怕孩子将鞋带再次打成死结时;孩子小时候,一次洗碗不小心弄伤了手,从此他就再也没让孩子做家务,因为她害怕孩子在做家务过程中再次受到伤害;等孩子上小学时,他每天很早就起来帮孩子整理床铺书包亲自送她上学,风雨无阻;孩子上中学时,她对孩子生活中的一切细节都非常关心,甚至孩子日记里写的什么她都要知道;当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时,他除了亲自打理旅游用品外,还暗自跟着孩子,担心发生意外;孩子大学毕业后,他为了帮助孩子找工作动用了所有自己能用到的关系,让孩子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他人梦寐以求的好工作;可孩子工作后处处碰壁,领导和同事们都看不起他,他的个人生活也很不幸,因为他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从来不懂关心别人,年过30,至今没有成家。

孩子千辛万苦拿到十米外的玩具,和别人帮他拿到手,结果想不到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让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会把事儿做好,殊不知,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都会在孩子的人生刻下深深的烙印,越小时候的烙印,越加深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越加深远。家长过分照料孩子,越俎代庖,不让孩子承受人生中的种种磨难,那么孩子最终会变得非常幼稚,依赖性强,等孩子离开你以后,他没有任何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连值日扫地都做不了,老师的阳光雨露会洒在他身上吗?同学们会喜欢她吗?学校里得到的嘉许会多吗?于是孩子变得更加自卑,更加依赖,等再大一点,家长看到这种后果,再想锻炼孩子,孩子只会在遭受重重打击后变得更加懦弱、不自信、很难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孩子长大后要面对来自家庭、事业、社会的种种考验,今天你代替了孩子成长,未来孩子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学会他小时候就应该学会的东西,所以,请家长一定记住,你能代替孩子一时,却不能代替孩子一辈子。6岁之前人生的剧本已经写完,7岁之后的人生就在按照剧本进行演出而已。(本文系公母俩育儿原创)

孩子千辛万苦拿到十米外的玩具,和别人帮他拿到手,结果想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