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作战勇猛的特种部队,由乾隆钦点组建,最终却死得很惨

提到特种部队,想到是卓越的作战技能,先进的装备,过硬的军事素质。今天要说的这支特种部队,大家可能不那么熟悉,那就是清王朝的特种部队。

一支作战勇猛的特种部队,由乾隆钦点组建,最终却死得很惨

这支部队有一个给予了乾隆皇帝厚望的名字----香山健锐云梯队。部队设置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看到位于北京如果认为它最初设置的功能是为了拱卫京师,保证皇家的安全那就错了。这支部队的最初设立目的是为了对付偏远地区的一少数民族。

这支少数民族旧时成为番族,也就是现在藏族的一支,位于现四川省阿坝自治州境内的金川县。在明清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统治者们推行以番治番的土司制度。大、小金川原本只有小土司统辖,雍正元年,川陕总督年羹尧上书建议再设大金川土司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雍正皇帝批准。哪想后来发生了大、小金川土司之争,大金川土司夺小金川土司受印,发动叛乱。在川清军攻克不下,乾隆帝弘历又抽调云贵总督助战,但还是屡战屡败,气得连斩两员大将。

一支作战勇猛的特种部队,由乾隆钦点组建,最终却死得很惨

其实攻不下真的不怪清军,去过川西北的人可能见过,那里的建筑非常特殊,就地取材用坚固的石头和着黄泥土垒砌而成。高高的战碉耸入云端,高至几十米,除了底部有很小的入口外,跟外界只预留了瞭望窗口和射击的枪眼,居高临下,敌人前来远远地就能侦查到,远可射,近可砸,敌在明,我在暗,以守代攻,游刃有余。

一支作战勇猛的特种部队,由乾隆钦点组建,最终却死得很惨

愤怒之下的乾隆并没有气馁,他想到当年皇太极老人家怎么就能攻克固若金汤的大明朝的城墙,暗下决心必破此番。兵家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乾隆帝弘历下令在西山脚下修建金川样式的碉楼,终日研究攻克它的战术,终于于十四年平定了叛乱。

前车之鉴怎能忘,何况这支部队也是乾隆颇为骄傲的资本,“发扬传统、保存精锐、平时扈从、有事急用”,成为这支特殊部队继续存在的使命。乾隆钦此名香山健锐云梯队。在北京四合院盛行的建筑堆里,这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碉楼林立,所练战术也颇为特殊。最为精锐敏捷要数云梯队,云梯队的演习让人拍手叫绝,数名云梯队员手持云梯迅速的搭在碉楼边沿,背插利刃的数名队员随即爬梯跟上,负责防护的弓箭手向城上万箭齐发,以绝妙的配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城。

一支作战勇猛的特种部队,由乾隆钦点组建,最终却死得很惨

在所有的部队当中这支部队也受到皇帝特殊的关注,他们享受着优厚的物质待遇。但是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这里的军纪也异常严格,设立了十不准制度。其中一条就是不准从事工、农、商业。这一点在初期确实保证了军队的积极性,也使这支军队在平叛叛乱和起义之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建立赫赫战功。

盛极必衰是必然的规律,这支部队也难免宿命。尊贵的社会地位,宽裕的物质生活,让这些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听曲儿、斗蟋蟀、玩鸟、下棋、斗鸡这类文娱活动盛极一时,各种雅俗文化悄然兴起。清朝实行的是军民一体制度,入则为兵,出则为民,但到了清朝中后期,一是由于军中人口滋多,军饷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加上朝廷对外赔款不断,军饷的发放也要大打折扣。明令禁止不许经商,军中这些人的生计便成了大问题。加上生活习性的改变,参与各种文娱活动,遂成游手好闲,耽于游乐,荒废军训之势。外敌当前,这支所谓的特种部队也如同清王朝的八旗、绿营军颓废,骁勇精锐也已成为昨日之事。

一支作战勇猛的特种部队,由乾隆钦点组建,最终却死得很惨

外战受挫,对内作战能力同样很弱,同治年间,健锐营曾被命令去和南方太平军作战,归来时十人九亡。清朝末年,其命运如同清王朝其他旗营一样被解散。民国年间健锐营旗民为了生计更是变卖房产,纷纷改名换姓,或成为开荒种地的农民,或称为走街叫卖的小商小贩,昔日的威赫一时军营,已成为断壁残垣的稀落村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