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朱元璋吃力地重複著四個字,所有人卻都裝作沒聽清

從夏王朝開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這標誌著我國古代社會“家天下”體制的確立,對於統治者來說,國即是家,在千家萬戶中皇家無疑是最尊貴的,因此為了這種尊貴,在歷史上從來不缺少爭鬥。

秦始皇是創立皇帝制度的第一人,他從“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用來皇權獨尊的地位,而在前面冠以“始”字,則蘊含了嬴政另一個想法,那就是他希望大好江山在家族中永世傳下去,一代兩代三代以至萬代。可惜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是一個短命的王朝。但歷史上每一個王朝的開創者在君臨天下後無不為子孫計長遠,他們千方百計為後代掃除政治上的障礙,而在這方面做得最極致的,就是朱元璋了。

臨終前,朱元璋吃力地重複著四個字,所有人卻都裝作沒聽清

朱元璋從一個孤兒乞丐混跡成一國之君,可謂是非常的勵志了,別樣的曲折經歷使他成為了一個極具鐵血手腕的君主。在國家權力方面,朱元璋表現出十足的控制慾望,他廢除丞相制度,將異姓功臣收拾殆盡,換之以十幾個皇子封為藩王鎮守四方,把國家軍政大權牢牢掌握在朱家人手裡,他本人也可以算是中國最勤勞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似乎將一切都做得很到位,但沒想到到晚年時另外一個問題卻讓他憂心忡忡,那就是皇位傳承問題。朱元璋子孫眾多,在眾多的兒子中,最讓他滿意的是太子朱標。然而造化弄人,哪知朱標早早就撒手人寰,朱元璋對此悲痛不已。

後來,他又退而求其次把全部的希望傾注在長孫朱允炆身上,熱切地盼望這個長孫可以擔負起治國的重任。

臨終前,朱元璋吃力地重複著四個字,所有人卻都裝作沒聽清

然而,老皇帝的選擇卻引發了太多的不滿,太子死了還可以新立,怎麼好事就偏偏落到了一個黃毛小兒的頭上,這個朱允炆讓很多叔叔懷恨在心,尤其是四叔朱棣更加憤憤不平。其實在眾多的兒子中,最有朱元璋當年風範的就是老四朱棣,他有勇有謀,文韜武略都不在話下,好不容易熬到大哥過世,卻還是沒能繼承大典,對於老子的決定他有太多的不服。

朱元璋雖然年事已高,但對這種暗湧的紛爭也並不是沒有察覺,為此,在生命快走到盡頭的時候,他提前準備好了一道聖旨,內容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下旨在他死後,各地藩王不得來奔喪。尋常百姓家老人過世,兒孫都要奔喪,何況是皇帝?

其實這包含了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他既擔心藩王走後各地反叛勢力伺機作亂,也考慮到皇叔們的回京會對小皇帝形成壓制,思前想後,下了這道聖旨。

臨終前,朱元璋吃力地重複著四個字,所有人卻都裝作沒聽清

​然而,還是有一個人始終讓老皇帝不太放心,那就是老四朱棣,當病情加重,朱元璋自感不久與世之時,又下了一道秘旨傳令老四速來覲見,至於要讓他來幹什麼,史籍並無記載。只是消息一傳出,令朱允炆很不安,他不知道老爺子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難道是後悔了,要改遺照立四叔為皇帝?越想越慌張,為此朱允炆找來了謀士齊泰等合計對策,最終他們大膽草擬了一道假聖旨,傳給了已在半路上的朱棣。

臨終前,朱元璋吃力地重複著四個字,所有人卻都裝作沒聽清

一道聖旨明確要求回京覲見,另一道卻說不必進京,老四雖然懷疑是事情有詐,但還是原路返回了。

老皇帝已經氣若游絲,時而清醒時而糊塗,醒來時,向大臣詢問:“燕王來否”,然而連問多遍都無人回應,最終只能帶著掙扎的內心閉上了眼睛。朱元璋為何要召老四回朝?他在生命的最終時刻在想什麼?如果老四到來,是否就能使大明免於一場干戈?然而這些猜測都已無法證實,也只能是猜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