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近期国内的游戏行业发生了不少大事件,上周的CCG,周六的WeGame游戏之夜,新奇体验和爆料的轰炸之下,让我们似乎把某个日子忘在了脑后——有一款叫《精灵宝可梦GO(Pokemon GO)》的游戏,在7月6日迎来了它的两周年纪念日。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国外相关统计机构sensortower在这款游戏两周年诞辰之际给出了一份宝可梦GO两年间的营收报告,结果相当惊人:两年之间玩家平均每日在游戏上花费了总计200万美元,最后总营收达到了惊人的18亿美元。游戏在上个月仍然跻身iPhone应用收入榜的前十,以约7000万美元的收入位列第9位。截至目前,《精灵宝可梦GO》在英美等21个国家的iPhone应用收入榜中全都跻身前十,在日本则位列第14位。

WTF?!猫猫着实惊呆了,原来这款游戏不仅没凉凉,现在还赚得瓢泼盆满啊?

Pokemon Go 的三分钟热度

至少在2016年宝可梦GO刚出的时候,热度的确是相当恐怖的,精灵宝可梦本身就是个老牌情怀IP,但对于宝可梦GO初期的成功而言,玩法大于情怀。因为它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概念,把一种大家从未见过的玩法推到了玩家的面前——AR手游。AR(增强现实技术)和VR(虚拟现实)其实是同一种概念,用通俗的话语描述,AR就是在屏幕上把虚拟物件搭建在现实场景上。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在现实的世界里面捕捉小精灵,代入感要比一款把人物锁在屏幕里面的普通2D、3D手游来得强烈许多。甚至当时的社交网络上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宝可梦GO的火,“奥巴马用了8年的时间都没能说服美国人上街跑步,《Pokemon Go》在24小时之内就做到了”。

但“让游戏宅们走上街运动”的热潮并没有持续很久,宝可梦GO上市没一年,热度就开始急剧下滑,根据2017年夏波士顿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Apptopia发布的一份报告,和16年相比《Pokemon Go》活跃用户流失90%,营收缩水了74%。

撇开什么“玩宝可梦GO闯入民宅、发生车祸”这类耸人听闻的事件,作为不送命的普通玩家而言,对这款游戏的三分钟热度也是有原因的。宝可梦GO新奇的AR技术的确让人获得了一阵的新鲜感,但游戏内容的单调却成为了它本质上的硬伤。没有持续性的刺激,自然不能留住玩家。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一周年宝可梦GO的大版本更新似乎给把这游戏从死球的边缘给拉了回来。终于是加入了团队副本和社交元素,这样的做法固然能给游戏续命。但在成为宝可梦GO灰色区域的中国,已经为时已晚。其实到现在,如果不是之前E3老任的出场加上近期推出的《精灵宝可梦:探险寻宝》的一点消息,国内的玩家几乎都要快把宝可梦GO给遗忘在脑后了。

Pokemon GO在中国水土不服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宝可梦GO有过加入中国地图的想法,但也仅仅只是想想了。依托于AR技术和谷歌地图的宝可梦GO如果要在中国运营,必然要解决偏差,不过由于政策问题,国内并不支持谷歌地图。而且政策不是全部,即使没有这层政策,宝可梦GO在中国也是水土不服做不长久的。

神奇宝贝动漫在国内虽然有着一批“情怀”,但口袋妖怪游戏国内的粉丝群体却不及国外,为此买单的人比较有限。加上刚才提到过,宝可梦GO初期玩法太过单一,仅仅只是出去到小巷子草丛里面找精灵,翻翻牌子打打架,而且还是单机的,就算是情怀买单,也难以弥补可玩性的硬伤。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很多国外的手游初期火起来时并没有怎样考虑中国市场,所以后来在开发中国市场时因文化差异水土不服、对用户特征了解不到位等原因凉凉的例子比比皆是。拿着手机到街上暴走运动,通过健身带起的社交并不适合中国人,中国人的喜好是等级、团队、荣誉这些看起来让人有奋斗目标和归属感的东西(看看隔壁王者荣耀)。

其实宝可梦GO一周年时的版本大改,团队社交元素的融入是符合中国玩家喜好,也是符合中国手游当前的网游潮流的,但是当代的中国青年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忙着上班上学,就是忙在来回的路上,要国内玩家长期顶着高耗电高流量去抓精灵显然是不实际的。Niantic亚洲统筹市场经理须贺健人也早就发推说修复了中国玩家能登录《Pokemon GO》的BUG,可见是直接放弃治疗了。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国内AR手游的困境

宝可梦GO在国外虽然通过版本改革,引入沙盒理念和增设团队副本的方式拉回了口碑,在宝可梦之后,《哈利·波特:巫师联合》也表现出了不错的成绩。AR手游作为一种新奇的形式,在国外能够获得成功,但在中国却始终是凉凉的状态,至今国内市场上也很少能见到成功作品。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国产手游对于AR的尝试其实是有的,阴阳师的现世召唤、现实鬼王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例子。只可惜对于阴阳师这款游戏而言,AR始终不会是游戏的核心玩法。而把AR作为游戏核心玩法的游戏,又实在太少太少了。

出于政策、安全等考虑,国内AR游戏通过GPS定位把游戏场景覆盖到现实世界的可能性很低,探索限制局限了国产AR游戏的思路。国产AR游戏总体数量让人堪忧,更糟糕的是在为数不多的AR游戏之中还充斥着粗制滥造的产品,也没有像宝可梦一样的情怀支持。尽管也有《悠梦》和《行界:零》这样的优秀独立游戏存在,但AR游戏的品种仍然单调,除了冒险解谜之外没有新的花样了。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想要摆脱粗制滥造,必然伴随着高强度、长时间的技术投入。一款不说优秀,起码不是劣质的AR游戏研发需要解决很多的技术问题,比如场景的定位、画面识别等,当然还包括了卡顿、耗能、内存等一些硬件问题。要解决问题,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资金投入。

对许多AR技术开发商和投资者而言,与其选择游戏,还不如把资金人力技术都投向传媒、旅游、导航、医疗、教育这些板块来为国民谋福祉,不仅赚钱还能收到扶持,可谓名利双丰收。而对于国内游戏厂商而言,国产AR手游没有像宝可梦这样成功的先例在,AR游戏宛如一个高风险投资,大厂不如转头安心做网游赚钱,中小厂商没有这个实力更加不会选择AR,等同于一个死循环。

凭什么Pokemon GO两年18亿,国产AR就一片凉凉?

如今,尽管国内AR在旅游、医疗、教育等其他领域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在游戏这一方面仍旧未能见到突破。科技的发展让人欣喜,但猫猫同样希望,国产游戏也能在AR上做出新的尝试,带给作为玩家的我们焕然一新的娱乐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