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甘肃布政使王亶望特大贪污案

王亶望是江苏巡抚王师之子。早年为举人,因捐资获得知县职务,授官云南武定知府。乾隆三十九年,转任甘肃布政使。乾隆四十二年,升为浙江巡抚,因上报旱灾有功,擢升为陕甘总督。几年之后步步升迁,官至浙江布政使,并暂代浙江巡抚一职。


清朝乾隆年间甘肃布政使王亶望特大贪污案​王亶望向上爬的秘诀就是用钱开路,行贿送礼,巴结上司。他被调任甘肃后,搞起了“捐监冒赈”的勾当。所谓“捐监”,就是为解决粮食歉收问题,官府允许一些人通过捐粮换取监生资格。王亶望把粮食折成银两,进行“监生”资格拍卖。他向朝廷谎报旱情,编造说把“监粮”用来赈灾了。实际上,他把捐纳的银两全部私分,从总督到州县官员人人有份。从此,甘肃省有一多半大小官员,参与了“捐监冒赈”的贪污侵吞活动。

清朝乾隆年间甘肃布政使王亶望特大贪污案​当然王亶望分得最多。下面官员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拼命给王亶望送银子、送礼物,盖房子。这一切,乾隆都被蒙在鼓里,还升王亶望为浙江巡抚。直到有人反映地方官员在浙江海塘工程中弄虚作假,中饱私囊,才引起乾隆的怀疑。不久,乾隆又从来自甘肃的奏报中得知当地并无旱灾。乾隆马上派官员去浙江对王亶望进行严审,王亶望只好招认。乾隆抄了王亶望的家,没收财产折合白银300万两。此案终结时,共判死刑57人,发配56人,还有不少人受到牵连。王亶望最终也落到了被斩首的下场。

清朝乾隆年间甘肃布政使王亶望特大贪污案

案件过程

乾隆三十九年,王亶望转任甘肃布政使。甘肃省惯例,让百姓交纳豆麦,给予国子监生的资格,可以应试入官,称为“监粮”。乾隆命令停止这种做法,不久,又令肃州、安西二府按旧例收捐。

王亶望到任后,向总督勒尔谨申请,以内地粮仓储备不足为理由,上疏请求各州县都可以收捐。不久,又向勒尔谨请求,让百姓改为交银。王亶望当年又虚报旱灾,胡说要用粮救灾,而将民间的捐银变为私有,自总督以下都有份,而王亶望得银最多。改为收银的建议刚刚推行,只有半年,王亶望便上疏报告收捐人数达一万九千名,得到豆麦八十二万石。

乾隆说:“甘肃百姓贫穷,土地贫瘠,怎么会有二万人捐银获监生资格呢?又怎么会有这么多余粮?现在半年已得八十二万石,年复一年,时间长久而变质,又将如何食用?即使说每年借给百姓,怎么比得上就留在平民之中,由他们自由流通呢?”并由此而发出“四不可解”的疑问责问勒尔谨。
清朝乾隆年间甘肃布政使王亶望特大贪污案

勒尔谨以托辞粉饰而上疏答复,乾隆指示说:“你们既然担任总督、布政使等职务,还是以尽力妥善工作为好。”

东窗事发乾隆四十六年,河州回民苏四十三作乱,勒尔谨作战屡败,也被逮捕。大学士阿桂外出视察部队,没有立即赶到,乾隆命令尚书和珅先到那里。和珅上疏说到入境后就遇到下雨,阿桂报告军队的情况也多次谈到下雨。乾隆由此而怀疑甘肃连续几年报旱灾不属实,命阿桂及总督李侍尧将实情上报到朝廷。

阿桂、李侍尧上疏揭发王亶望等令将监粮改为纳银以及虚报救灾粮食而私吞等各种情况,乾隆特别愤怒,派遣侍郎杨魁到浙江会同巡抚陈辉祖召王亶望严审,没收他的家产,得到的金银超过一百万两。

服诛就法乾隆巡幸热河,令逮捕王亶望、勒尔谨,及甘肃布政使王廷赞送到巡幸所在之地,让各大臣会审。王亶望全部供认了揭发他的关于把监粮改为纳银,命令兰州知府蒋全迪示意各州县谎报旱灾,强迫所辖道、府认可并申报的事实;此外,在任时还很奢侈,皋兰知县程栋专门应付他,各州县的馈赠、贿赂通常以千万计。

定案之后,乾隆命令斩王亶望,赐勒尔谨自尽,王廷赞定为绞刑,同时命令立即去兰州斩蒋全迪。随即令阿桂查处各州县官,凡冒领救灾款至二万两以上者全处死,于是被斩者有程栋等二十二人,其余贬官滴戍、撤职者各有不同。乾隆说:“这二十二人的死,都是由王亶望引诱而使他们绳之以法的,这与王亶望杀死他们有什么不同呢?”命令撤王亶望儿子王裘等人的官职,发往伊犁;年幼的儿子逮捕起来关在刑部监狱,到十二岁时,依次发配;逃跑者一律斩首。陕甘总督李侍尧后又查到行贿各官吏,又杀掉闵(宛鸟)元等十一人,处罚董熙等六人。乾隆五十九年,乾隆将让出皇位,国史馆进呈《王师传》。乾隆看到他的治理政绩,便赦免王亶望的儿子,允许还乡,年幼的儿子也免去处罚,不再遣戍,说“不要让王师断子绝孙。


清朝乾隆年间甘肃布政使王亶望特大贪污案

惩治贪污本可收拢人心,扭转风气,肃正吏治,执法缴赃所得本应上缴国库,但乾隆帝与和珅为了多捞钱财,一起设计了“宰肥鸭”的办法,即对贪官采用“先纵后惩”的办法,明知某地方官有贪污行为,但先不动声色,任其发展,当其贪污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进行惩治、查抄,籍没其家产为皇家享乐,美其名曰:“宰肥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