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分明的董必武

公私分明的董必武

董必武,與謝覺哉、林伯渠、徐特立、吳玉章一起被尊稱為“延安五老”。董必武向來公私分明,從不為親屬謀取特權,直到現在仍為人們所敬仰。

公私分明的董必武

不幫孩子找工作

董必武和妻子何連芝一共育有3個孩子。大兒子良羽出生時,董必武覺得當時國家的工業太差,希望他們這一代人長大後,國家能造飛機。他認為一個國家能夠製造飛機就說明它的富強,所以給第一個孩子取名“良羽”。出於這樣的想法,第二個孩子出生時,董必武就繼續在“羽”字上做文章,為她取名“良翬”(音huī),意思是羽毛的顏色。最小的孩子出生後,又為他取名“良翮”(音hé),意思是鳥翎的莖。

董良翬原在部隊工作,因為視力不好不適合畫圖,退役到北大讀書。到了畢業分配的時候,因為她沒有工作分配的名額,學校裡的領導跟她說:“你回家找你爸爸去,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回到家,父親對她說:“我能有什麼辦法?那你就在家待著吧。”

後來,學校裡有同學因學業不合格畢不了業,董良翬這才得到一個空額,被分配到一個小學教書。她到教育局報到的時候,有人通知她學校已經不開課了,又讓她回家等著。

不久,北大的同學來電話,說給她調了工作。原來,她一個分配到外文局的同學因為被單位退回,這樣她才頂替同學的空缺去了當時的外文局。在外文局,董良翬一干就幹了20多年編輯。

公私分明的董必武

董必武夫婦與長子董良羽、女兒董良翬

不幫堂弟貸款

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董必武的遠房堂弟董賢煦因家鄉遭受水災又生病,於當年的10月兩次寫信給三兄董必武,希望介紹銀行搞到貸款渡過難關。

10月24日,董必武病中請秘書代筆寫了回信,拒絕了堂弟介紹貸款的請求,並從生活費中擠出一部分錢解堂弟之急。

董必武在回信中是這樣說的:“今年我們國家遭受水災的地方較多,有些地方災情較重。各遭災地方的人們都各有困難,政府撥不少糧款物資救濟,但受災的地面大,人口多,每一災民得自政府的救濟畢竟有限,主要是靠災民自己和本地人民共同努力生產,渡過災荒……人民銀行的貸款主要是幫助生產,比如為了農業生產缺乏種子、耕具等請求貸款,銀行一定會考慮的,這樣的事用不著我來介紹。至於要銀行貸款,我介紹也不生效。請你注意,現在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在國家機關工作的人,必須為人民服務,除了法律規定的職權外,任何人沒有特權。在你的思想中對這點似乎還不很清楚……為了救你之急,在我生活費裡撥一些錢給你用。這點當然不能解決你當前的困難,但我又有什麼更多的力量來幫助你呢?”

董良翬說,父親看似是“不近人情”,但其實是“在情在理”的。

公私分明的董必武

平等相待

董必武是清代秀才,毛筆字寫得非常好,他規定自己每天一定要寫100箇中楷。如果這一天在路上沒有條件寫,第二天要補回來。如果連續3天沒寫,他也會把落下的300個字補齊。

董必武十分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情況,寫給董良翮的座右銘中開首兩句是:“學要有恆,尤要專心。”在一封家書中,董必武對孩子們說:“青年學生時代最大的毛病是不好學。”

董必武和孩子們的交流與其說是父子、父女間的交流,不如說是朋友更為合適。在給董良翬的一封家書中,他說:“你說我的性子太急,也說得很對。我不僅性子急,對人的態度也過於嚴厲……後來有些變化,但病根沒有完全去掉,有時復發。你這次揭發我這毛病,我下決心改。”董良翬說,父親是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相待,不會用家長式的權威壓制孩子,這是值得現在的父母學習的。

(選自《新湘評論》)

公私分明的董必武

本週熱文

公私分明的董必武公私分明的董必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