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顧客心理學」知識夠嗎?

孔夫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現代人強調換位思考、理解萬歲。

在商品經濟日益增長的今天,在以人為本的社會,在買方市場主導下,“顧客就是上帝”的觀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你別管我有多少錢,你別管我是什麼身份,只要我走進你的門店就是上帝,店主(當然也包括店員)就得以我為尊,就得接受我的挑三揀四、就得滿足我的要求(哪怕是無理要求,你也只能笑臉相迎,耐心解釋)……

這絕對是社會的進步!什麼店大欺客,什麼唯我獨尊,在顧客面前你都得統統收斂起來。你要享受上帝的待遇,你也去購物。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是消費者——上帝,我們都會接受他人的服務;同時,我們又是服務者,不管我們手中是不是有商品可售,當我們把工作成果向下傳遞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考慮接受者——也當他是上帝,看看他是不是滿意。

如果不滿意,我們就要重新做過(或者重新換過新的產品)直到接受者(上帝)滿意為止。如果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心態,都能在生活、工作中迅速轉換角色,我想和諧社會就應該算是實現了。

銷售的管理者一定要讓員工懂點顧客心理學。顧客進店,是生意做成的前提。沒有人流,哪來資金流?所以顧客進門,要笑臉相迎。上帝來了,你不理不睬,財神爺也會轉身離去。要知道財神爺就是上帝的跟班。畢竟禮多人不怪。

你的“顧客心理學”知識夠嗎?

如果顧客選擇商品時猶豫不決,拿捏不準,這時候你就可以適時上前,詢問上帝有什麼需要你的幫助。記住,不能過早。過早,上帝因羞愧(你看,我來買商品連買什麼都沒想好,多慚愧呀)就會提早離開過遲,上帝因你太冷淡(不拿我當回事兒呢,我還不想在你這兒買呢),也會匆匆離開

向上帝介紹商品時,既不能過分誇張,也不能曲意逢迎,用語實事求是,以不傷上帝自尊為原則。如上帝身矮或體胖,你要說明是商品沒有個性化設計,切切不可有對上帝不敬的言詞。

如果上帝的選擇並不符合你的審美觀,你可以坦誠表示自己的意見,但千萬要說明:“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還有當你苦口婆心介紹半天,上帝偏偏不領情,扔下你轉身而去,你千萬千萬不可冷嘲熱諷。說不定這正是上帝在考驗你有無誠意和耐心,一時三刻,上帝就飄然而至,二話不說,扔下準確的錢款,取走剛才你苦心推薦的商品(因為上帝又出去轉了一圈,發現還是隻有你最誠實)。即使上帝這次走了沒有回頭,說不定下次還會再來。

以誠待客,以心待客,即使今天沒有成交,說不定明天上帝就會惠顧。

服務無小事,細節定輸贏。

顧客心理學並不複雜,把我們日常生活中察顏觀色的本領用上,把我們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禮節用上,把每一個顧客都當作你最喜愛的人,你的顧客心理學知識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