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歷史的進程

第一場: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首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用謀士許攸計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兩年後,曹操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公元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

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曆史的進程

第二場: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 公元208年,曹軍南下荊州,準備統一全國。孫劉兩家與曹操戰於赤壁,曹軍不習水戰,用鐵鏈把戰船鎖在一起,孫劉聯軍用火攻大破曹操,曹軍大敗而歸。這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曆史的進程

第三場: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最後一戰,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成功案例!公元221年,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並於次年在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此後,三國對峙格局基本形成!

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曆史的進程

第四場:魏滅漢之戰

魏滅漢之戰是三國後期強者消滅弱者的一場吞併戰。魏徵西將軍鄧艾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蜀軍主力相持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過蜀軍正面防禦,偷渡陰平,連下涪城、綿竹,直撲成都逼成都。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此戰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公元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開始了三國時代統一的序幕!

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曆史的進程

第五場:晉滅吳之戰

晉滅吳之戰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晉武帝司馬炎發兵水陸並進,直取建業,一舉滅吳國,實現統一的戰爭。此戰,西晉準備周密充分,善擇戰機,兵分多路,水陸並進,發揮強大水軍作用,臨機果斷,一舉獲勝。吳主昏庸,防務鬆弛,將士離心,缺乏統一對策,招致節節失敗。晉滅吳後,使中國自東漢末年開始長達九十年的戰亂和三國鼎立紛爭的局面宣告平定,中國復歸統一。

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曆史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