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收入?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本文是自媒体原创作者“一枝文笔”的原创作品,现通过头条号首发,请尊重版权。阅读更多感人至深的美文,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一枝文笔”。

现在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对于自己的收入,都不满意,这种行为极其普遍。这就像过去的文人调侃的那句戏言一样:“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老婆却是别人的好。”

每当人们在媒体上看到政府公布的居民收入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各项指标时,很多人的感觉就是自己的收入一下子“被提高”或“被平均”了。总是忿忿不平,却也无可奈何。谁让咱普通老百姓拖了有钱人的后腿呢?

我们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收入?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网上流传一个搞笑的短信,内容是:“如果你的家庭全年收入不足10万元,是特困家庭;若在10万至20万之间,属于贫困阶层;20万至40万之间,属于小康;40万至80万,算中产阶级;80万至200万,才是富裕家庭。只有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才是真正的富人。”

按照这个标准,一个家庭年收入不足10万,就是特困家庭。可能有些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毕竟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咱老百姓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那就是通过比较。既和社会上收入比你高的人比,也和自己过去的生活状况比。

当看到一些人生活得比你好,尤其是这些人未必就一定比你有本事,甚至新闻媒体曝出某些国营垄断企业一个普通员工也可以拿十几万年薪时,这种对自己收入极不满意的感觉,就会时时萦绕在心中,挥之不去了。

我们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收入?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其实一个人收入的高低,满意不满意,只是你自己主观的判断认定。这种判断就是把社会上他人的收入作为具体的参照,从而认定。

举个例子,在20世纪50年代,知识分子收入很高,一个大学教授的收入,可以养活一大家人口,包括保姆。讲究一点的大牌教授,甚至可以雇佣厨师。以今天这个时代大学教授的收入水平,养活全家,再雇个保姆,可能就有点吃力了。至于雇佣厨师,想都不用想。

我们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收入?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大学教授的实际生活水平,远远高于生活在20世纪50年代的同行。可今天社会上随便一个金融领域的小经理的收入,就超过这些大学教授,教授们通过这一比较之后,怎么会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呢?

连大学教授都通过比较而不满意自己的收入,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怎么办?还是别比较了,得过且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