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百度不停趕進度要在2018年量產無人車?

一隻漂亮的花狸


百度趕進度量產無人車也是迫不得已,錯過了移動互聯網以後如果再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產品,如何繼續維持BAT的地位?


在PC互聯網時代百度依靠搜索引擎的地位躺賺了很多年,商業模式數年如一日,沒想到有一天喬布斯發明了APP,一下子對搜索引擎進行了降維攻擊。而騰訊的微信、阿里的新零售又獲得了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百度的焦慮可想而知。如何才能找到新的增長點?百度選擇了人工智能作為整個公司的戰略,而自動駕駛是百度接下去最重要的一步棋。


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目前有三樣主打的產品:信息流、DuerOS和Apollo平臺。其中信息流對標的是今日頭條,目前百家號的原創作者已經有了百萬級別,但是比起頭條來還是落了下風;而DuerOS/智能音箱的競爭對手就更多了,小米的小愛同學、阿里的天貓精靈等等層出不窮,百度也沒有明顯的優勢。只有無人駕駛Apollo平臺從目前來講看上去還比較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百度希望獲得領跑的地位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坦率地講,百度現在的無人車量產可能宣傳的成分會更多一些。不僅是因為推出的L4自動駕駛場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封閉路段),並且目前和百度合作的車廠也不是很多。要知道,百度Apollo平臺走的是類似谷歌安卓的路線,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汽車廠商願意合作才能構建出生態體系。


事實上,百度自己規劃的Apollo路線圖上也標明瞭實現L4自動駕駛要到2020年才會比較成熟,和其它競爭對手的時間表差不多。所以百度最近宣佈的無人車量產其實是採取搶佔先機,然後再慢慢迭代的策略逐步推進。不能說百度這樣的做法不好,只能說實際的意義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高挺觀點


在百度無人車完成公開路測之後,2015年12月14日百度正式宣佈成立無人車事業部,並將其當做百度戰略之一來落地。擔任無人車事業部總經理的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在現場立下目標:百度無人車要在三年內商用,五年內量產

百度當時一鳴驚人!這個目標似乎看上去太樂觀了!不太可能實現!然而時間過去2年,在2017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宣佈2018年無人車實現量產!

百度宣佈計劃在2018年7月底,和金龍合作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量產和試運營,2019年與江淮、北汽,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為什麼百度的步伐如此之快,為什麼百度不停趕進度在2018年量產無人車?

Google無人車面世最核心的目的是提升駕駛安全性,因為Google認為,人更容易犯錯。同時,半自動輔助駕駛技術並不能真正更安全,因為它讓駕駛員『偷懶』更多,進而練習更少,最終將適得其反,只有徹底的無人車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徹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輛車徹底無人駕駛;二是道路上的車都是無人駕駛。Google依然還在打好基礎。

百度無人車的最核心目的體現在兩點:智慧出行和分時共享。百度認為無人車只是一種交通工具,負責將人或物從A運輸到B,這跟現在人們習慣於把車當做私有財產的思路相去甚遠,百度要『不同時段讓自動駕駛汽車服務不同人群,以實現汽車資源的分時段共享。』,就是說更強調提供無人駕駛的運輸服務:運輸人就是無人出租車公司,運輸貨就是無人物流公司,運輸遊客就是無人導遊車…

百度提出三年內商用的目標,翻譯過來就是:讓人們坐上無人車,而不是購買。

趕在谷歌之前!

Google深耕多年無人車尚未商用!

Google無人駕駛汽車一直都是屬於Google X實驗室的『實驗項目』,這一實驗室主要是探索一些很有前景卻不那麼容易成功的項目,與Nexus等產品有巨大差別。無人駕駛汽車儘管已經探索這麼多年,但Google依然沒有將之『產品化』的時間表,更別說『商品化』了。

2年前 谷歌還在猶豫怎麼讓無人車如何商品化!但是今天的google在忙著組建新的無人駕駛研發公司,忙著拉世界知名租車公司合作。

問題來了,為什麼google選擇的合作是租車公司而不是汽車主機廠?

原來,google研究了十來年的無人駕駛之後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無人價值從來都不是製造技術驅動,也不完全由互聯網技術驅動,而是由出行的大數據來驅動。從時間進度上看,無人駕駛技術在共享出行和貨物物流上的應用一定會比應用於在私家車上早一些。

那麼誰有最為強大完整的人類汽車出行數據呢?

當然是用互聯網來架構的租車公司啊。於是google一直在與uber合作,不過後來uber也看到這個問題了,自己開始單獨研究無人駕駛。google一怒之下把uber告上了法庭,同時開始和第二大的打車軟件Lyft合作,而Lyft在2015年就開始了和滴滴合作,簡單來說google必須要把無人駕駛建立在用戶出行的數據之上。同時google的無人駕駛並非單純的數據處理,也是需要非常強大的人工智能來支撐。比如,當車前的騎車人伸出左手時,google的無人駕駛汽車就能夠明白他要左轉,然後減速給他留出空間。

那麼google的無人車什麼時候出來呢?按照google方面的消息,2018年,由google提供技術,克萊斯勒生產的無人車將在2018年實現量產和應用。

國內滴滴 ofo 摩拜等出行公司同時也看出了這點,都紛紛在組建自己的無人駕駛部門!

Apollo“開放”路線幫助了“無人車”的量產

Apollo從一開始就走的是“開放”路線,“小度車載系統”和Apollo Pilot正是幫助更多廠商實現“無人車”量產的基礎設施級別產品。正是由於不走造車路線,專注於賦能產業鏈,做無人車及自動駕駛的生態,才讓Apollo突飛猛進。在涉及車、配件、馬路、行人、障礙物等眾多功能模塊和節點之中,如果缺乏全球開發者、技術團隊貢獻的多維度的數據,Apollo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形成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平臺;而其他廠商要再想做開源平臺已經錯失最佳歷史時機。


園遊會少年


作為BAT巨頭之一,總要抓住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站穩巨頭的大腳。

人工智能經常被媒體提起,其實這些科技巨頭們真的都在研究和發展人工智能,並想把技術落地應用,具有相應的產品供商家和消費者使用,在人工智能初期發展佔據一片屬於自己的市場。

阿里巴巴依託自己在電商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在人工智能領域主要做的就是大數據整合與分析、支付、物流等商業領域。例如阿里推出的“魯班”雙11生產4億張Banner,約等於每秒鐘做了8000張海報;菜鳥網絡依靠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讓上架和快遞工作做到更科學的預判,提前將爆款商品調配到二線城市的前置倉庫,讓商品主動走進消費者,極大提升物流效率;研發還有保障系統正常運轉的“天巡機器人”,24小時監測溼度確保中心正常運行。

騰訊作為主打社交產品的公司,其人工智能落地其實更抽象,可能並不是很多的硬件產品。騰訊的關注主要集中三方面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騰訊也想在硬件上有所發展,所以前不久要研發智能音箱,開闢智能家居市場。但是騰訊的人工智能和教育或其他一些軟性的傳統行業合作的可能更大。

百度作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在數據方面具備很大的優勢。但其人工智能產品落地有個尷尬的地位,不具備像亞馬遜、蘋果那樣強的硬件基礎,又不具備騰訊如此龐大的社交軟基礎,又不像阿里一樣縱向的專業性強。所以,百度在一開始要打造人工智能產品,想跟谷歌腳步,走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汽車。並且百度地圖擁有中國細緻的交通圖,結合百度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的人工智能技術,打造適合中國的自動駕駛系統技術還是很有潛力的。

百度的自動駕駛系統也已經和北汽、現代、奇瑞、一起等車廠達成戰略合作伙伴,李彥宏也進行了初步的試驗。說明百度在自動駕駛方面已經初步有成果。加快研發腳步,一是快速佔有市場。畢竟阿里和騰訊也有意向或已經初步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百度要抓住自己的這個優勢。其次,快速量產,也幫助近幾年負面纏身的百度減減壓力。

.


鎂客網


時間回到2013年,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正式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導研發,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

隨後的2015年1月,百度舉行了車聯網發佈會,發佈了跨平臺車聯網解決方案CarLife,並且拉來了奧迪、現代、通用三大汽車廠商合作。當時就有媒體表示疑問:未來會有百度牌汽車上路嗎?對此,百度方面的回答則是“不便作答”,但很快,答案在2015年年底就揭曉了。

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佈其研發的無人駕駛車在國內首次實現城市、環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況下全自動駕駛。同時宣佈成立自動駕駛事業部,將這一業務進行獨立,這也意味著百度無人車從研究院階段,開始進入商業開發和變現階段。

緊接著2017年4月,時任百度集團總裁的陸奇,於上海車展正式發佈了“Apollo”計劃,投入200億元,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軟件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在這之後,百度加快了前進的腳步,頻繁開始路測。

今年3月22日,百度獲得北京市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試驗用臨時號牌;3月30日,百度和金龍客車兩家公司,各獲得3張福建省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牌照,;4月18日,百度獲得重慶市首批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牌照,直至昨日宣佈量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量產的“阿波龍”無人巴士為商用車,並非乘用車。所謂商用車,是指在設計和技術特徵上用於運送人員和貨物的汽車,包含所有載貨汽車和9座以上的客車。

之所以會先從商用車入手,可能出於兩點原因:一方面,百度的戰略計劃是將AI推向商業部署,最快捷的路徑就是商用車的量產,不僅可以產生示範效應,同時也能為百度創造一定收益;另一方面,金龍汽車作為國內客車製造的老牌龍頭企業,具有較好的技術基礎,更易實現無人駕駛技術落地。


新芽NewSeed



第一、搶佔市場

“汽車相比手機來說,消費頻次更低,所以一定要在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汽車更新換代之前儘早研發佈局,搶奪市場。從生活場景方面來看,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汽車將是繼智能手機後下一個改變人們連接方式的超級入口。”-國際金融報

第二、利潤極高

互聯網分析師唐欣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說,“無人駕駛汽車是人類出行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在可遇見的將來,會在很大程度上替代現有的有人駕駛汽車。且相對於VR、無人機和可穿戴設備這類小眾領域,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更加明確,也更加廣闊。對於非汽車領域的企業來說,進入汽車這個盈利能力極高的產業,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PS:李總上了高速公路,雖然貼了一張罰單,但是也闡明瞭無人汽車已經相對成熟,也是宣傳!

歡迎評論


藤蔓VOICE


各位大佬,這事能辦不?現在網絡速度越來越快,大數據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能否每個私家車出行都像航空公司的航班一樣申請專用的線路。比如,從西三旗橋到機場,我們第一天在手機上點擊交管局發佈的APP,申請出行線路,約定好線路和出發時間,一路綠燈,以最優的路線,最短的時間到達。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所有路網,充分利用路網24小時的每分每秒。消失所有的紅綠燈,所有的車都裝有攝像機相關的傳感器精確定位車輛動態,駕駛臺上有交管局配發的專用指路設備,有設備廠商提供安全駕駛的輔佐設備,如主動剎車系統,車道偏移系統,路線指導,語音提示等。按照交管局設定的車速,方向精確行駛。設備廠商和保險公司結合,所有的車都是全險,出問題全部賠償,所有 車輛繳納使用路網的費用,存在路網使用服務費用,也能發揮地鐵的價格優勢。車上有交管局發的路線,速度,駕駛必須嚴格執行,不執行第二天再申請路線時會被拒絕。這樣在大數據的指導下,所有的車輛出行都在控制下,最大限度發揮路網的運行能力,發揮車輛最佳的車速,由於有交管局數據中心的嚴格控制,交通安全極大提高,就像飛機高鐵一樣事故率極低。總之,出行就要申請路線,和飛機申請航線一樣。


yangdianbj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8210009b6035895efa4\

行鄉記


大勢所趨,搶佔先機,佔領技術高地,戰略眼光在哪裡的!



成都北方汽車技術



陳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