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這件事,正在發生著巨變,聽說阿里也瞄上了養豬

液態料飼餵系統在歐洲國家使用較早,普及程度也較高,目前北歐已有60-70%的規模豬場採用這種飼餵方式,南歐達40%,並且有逐年上升趨勢。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一些母豬場或育肥場採用液態料飼餵系統,近年來有逐漸增加之勢。新大牧業2004年首次引進該設備,經過十幾年的摸索,取得了一些經驗。從最初500頭母豬群發展到現在25000頭母豬群,從最初一套液態料飼餵系統發展到現在三套液態料飼餵系統,今年將再投入五套液態料飼餵線。之所以開發這麼多液態料飼餵系統,是因為該系統存在以下五大優勢。

養豬這件事,正在發生著鉅變,聽說阿里也瞄上了養豬

1智能化程度高,提升工作效率

液態料飼餵系統可以實現全面自動化,整個豬場由1臺計算機控制操作。現場操作員根據生產需求將數據輸入預設程序,系統即可按流程(採食曲線)全程智能化運行,每天定時啟動,自動執行循環程序。從而大大節約了人員開支,提升了工作效率,以新大牧業伊川繁殖二場9500頭母豬群為例,妊娠階段只需要一個液態料管理員通過計算機操作即可完成。同時,不能通過乾料自動飼餵系統加藥的問題,通過液態料飼餵系統可以很方便的解決。

養豬這件事,正在發生著鉅變,聽說阿里也瞄上了養豬

2操作準確,便於母豬精細化管理

液態料飼餵系統依靠傳感器傳遞信息,可以準確將指令傳達到各執行端口,根據程序預設飼餵量,將飼料定時定量分配到相應料位,滿足豬隻採食需求。同時該系統可以一次性設置多條飼餵曲線,來滿足不同生理階段、不同季節、不同膘情豬群的營養需要。比如新大牧業同一妊娠舍,會同時存在斷奶母豬與妊娠母豬,兩者對飼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一線飼養員將斷奶母豬集中放置,並將對應料位報給液態料管理員,管理員便可通過程序設置,調整對應料位下料量,實現母豬個體化管理。

3減少飼料暴露,淨化豬舍環境

原料進入儲料塔後,經封閉攪拌,直接進入管道投餵,降低了飼料接觸外界感染的幾率、減少了高溫季節飼料酸敗的可能。同時液態料的使用有效減少了豬舍內粉塵量,降低了豬群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減少了藥物的使用。

養豬這件事,正在發生著鉅變,聽說阿里也瞄上了養豬

4飼料轉化率高,提高生產能力

液態料經過充分混合攪拌,使飼料中的可溶性營養成分充分溶於水,且飼料經過吸水膨脹後,增加了表面積,便於豬隻消化吸收,提高了飼料轉化效率,我公司伊川繁殖二場通過對妊娠母豬飼餵乾料和液態料對比試驗,發現飼餵液態料母豬窩均產活仔數增加0.22頭、頭均仔豬初生重增加0.01kg。另外妊娠母豬便秘是規模豬場常見現象之一,但採食水料比3:1的液態料後,通過採食而大量飲水,幾乎看不到妊娠母豬便秘的現象,同時,增加妊娠母豬飽腹感,擴大胃容積,利於哺乳期間的採食。

5飼料原料豐富,降低飼料成本

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在歐洲,他們會用一些工業副產品或下腳料,多數工業副產品或下腳料是液態或半固態,可以調整配方直接添加,不用烘乾添加到全價料中從而降低飼料成本。玉米多數是和玉米芯一起直接粉碎青貯發酵,通過液態料飼餵系統全年使用,或者將營養價值低的飼料原料通過發酵提高營養價值而添加到液態料中進行飼餵。

養豬這件事,正在發生著鉅變,聽說阿里也瞄上了養豬

液態料飼餵系統有這麼多優點,為什麼國內普及率並不是太高?

液態料飼餵系統在國內沒有充分得到推廣,尤其是針對國外的液態飼餵設備,大概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液態料飼餵系統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首先要懂英語,因為前幾年國內大部分液態料飼餵設備都是全英文操作,而一些小型豬場,一線人員基本全是農民工,專科以上學歷人員嚴重不足,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設備的推廣,並且豬場人員不穩定,流動量大,操作熟練的人員一旦流動,公司往往非常被動。當然,像國內的後起之秀,瑞昂畜牧,採用符合實際情況的操作系統,操作方便太多了,為以後的推廣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