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一夜暴富的比特幣,別再錯過流量的大航海時代

錯過了一夜暴富的比特幣,別再錯過流量的大航海時代

文 | 波波夫

在被各種靠炒幣一夜暴富的故事刷屏的春節假期,工信部在2月24日發佈的一則統計數據消息,被很多人忽略了。

從大年三十到初七的官方春節法定假日期間,國內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了84.9萬TB,同比增長236%。其中最高峰出現在除夕當日,移動數據流量消費12.1萬TB,同比增長245%。而在2017年除夕,全國移動數據流量消費3598萬G,同比增速僅為88.4%。

面對這一超乎尋常的增速,工信部的解釋是:拜年方式視頻化、流量資費大幅下降等多因素。無聲的數字背後傳遞是2018年的第一聲春雷:流量的大航海時代到了。

01 流量還在大爆炸

中國的流量紅利非但沒有結束,反而進入了新一輪的爆發期。

除去春節的特殊時期之外,全年的數據也十分引人注目,國家信息網絡中心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11月,全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累計達212.1億G,比上年同期累計增長158.2%。 

與工信部的解釋類似,國家信息網絡中心的報告認為,4G移動電話用戶持續高速增長、移動互聯網應用不斷豐富,推動移動互聯網流量持續高速增長。

而這裡所說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主要指的就是數字內容產業,既然包括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土豆這樣的傳統視頻網站,同時也包括秒拍、抖音、蜻蜓等短視頻、直播、音頻平臺,以及類似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資訊客戶端。

它們是名副其實的時間殺手。

QuestMobile的統計稱,2017年,中國移動網民人均單日使用手機約為3.9小時,QuestMobile的《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發現,移動網民更偏好在整段時間看視頻,休息和休假時是看視頻的主要時間。

兩家視頻網站近日也分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招股書,儘管愛奇藝和B站均未盈利,但仍雄心勃勃,前者估值接近百億美元,後者估值也接近30億美元。

它們的底氣來自用戶旺盛的視頻消費需求——2017年3月,愛奇藝APP的月使用時長達57億小時,成為僅次於微信的中國第二大APP;B站月度活躍用戶為7180萬,超過80%用戶為出生於1990-2009年的「Z世代」,日均停留時間超過70分鐘。

另一位新興內容產業代表——抖音,儘管被知乎用戶揶揄「摩的司機往車上裝了兩個喇叭,就不能叫摩的了,而是音樂摩的」,近日則在連篇累牘的各類報道中「戰勝」了快手,成為又一個國民級短視頻產品。

春節數據高峰、愛奇藝和B站赴美上市、抖音躥紅,近日這四則彼此孤立的新聞所報道的對象,正是這流量大時代的報春者。

02 誰是紅利收割者

在這一波流量大潮中,還有三波公司將從中獲益。

第一波獲益是電信運營商,這好比車流量增大後,最先受益的必然是高速公路運營公司一樣,過路費收入大增。

工信部不久前發佈的《2017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消費達246億GB,比上年增長162.7%,增速較上年提高38.7個百分點。全年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775MB/月/戶,是上年的2.3倍,12月當月戶均接入流量高達2752MB/月/戶。

這份公報認為,手機上網流量是推動移動互聯網流量高速增長的主要因素。流量紅利之下,三大運營商亮出2018年第一張運營成績單堪稱開門紅。

中國移動仍然是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之一。據最新財報披露,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淨利潤達921億元,相當於每日淨賺3億多元。通過與互聯網公司的深度合作,中國聯通的表現則更為亮眼,2017年前三季度的利潤達到40.54億元,同比增長155.3%。

第二波獲益的則是CDN類公司,還是拿高速公路舉例,車流量增大之後,必然面臨擁堵問題,這時候就又產生了龐大的提速需求。

每一項被用戶玩嗨的產品背後都離不開CDN的加持。從「吃雞」遊戲火熱、抖音躥紅、到動輒百萬人同時在線的直播答題,對於網絡的內容傳輸提出了巨大挑戰,對於直播服務、消息服務都有較高的性能要求,在高併發下容易發生延時增加、消息擁塞、黑屏卡頓等現象。

特別是對於當下火熱的直播答題來說,3 到 10 秒的延遲時間會讓直播和實時問答用戶體驗變得極為糟糕,直播時必須保障問答與直播同步。為追求最佳的用戶體驗,各大平臺不得不加大對CDN的投入。

其結果是CDN行業營收的一騎絕塵。國內最大的專業CDN公司網宿科技,在2017年度業績快報中披露,第四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 60億元,環比第三季度增長15.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3億元,環比第三季度增長62.40%。

民生證券近日發佈的報告稱,2016 年中國CDN 市場規模將近100 億元,預計2020 年將達到330 億元,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第三波受益的則是邊緣計算類公司,除了內容產業之外,物聯網的方興未艾,大批設備接入互聯網之後,也將推動流量的幾何式增長。

特別是隨著IoT市場的爆發,傳感器的融合以及由大量傳感器帶來的數據運算和處理,幾乎相當於再造了一個互聯網,未來五年超500億設備需要連網傳輸,據IDC發佈的相關預測,2018年,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儲存,50%的物聯網網絡將面臨網絡帶寬的限制。

由於這些產生數據的事物和人通常不在雲端,因此需要通過許多形式的在邊緣處的計算來補充雲計算。但邊緣計算並不「邊緣」,在技術與商業的雙重驅動下,邊緣計算產業正在持續走向縱深。

可以預見的是,在邊緣計算產業鏈上各個環節上的企業——從英特爾等上游芯片製造商,到網宿科技等CDN獨角獸,都在發力智能計算網絡,升級現有CDN節點為具備存儲、計算、傳輸、安全功能的邊緣計算節點,以滿足萬物互聯時代的需求。

(波波夫,科技商業專欄作者,公號:波波夫同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