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1644年,清朝政府雄心勃勃地遷都北京,開始接手明王朝政權,準備統治一個龐大的帝國。

雖然搬了新家,但是在清朝統治者看來,老家滿洲(今天東北)是滿族人“祖宗肇跡興王之所”、“龍興重地”,必須加以管控封禁。於是清政府就把東北地區劃為一個特殊的地帶,嚴加保護。

一方面是為了防止其“龍脈”受損。另一方面,就是保護東北地區生產的皇室貴族所需要的人參、東珠等特產,以及供每年採捕供物及皇帝巡幸時圍獵所用的圍場。

為此,清政府在東北“畫了一個圈”,修建起邊境線,用土堆成的寬、高各三尺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條三株,柳條粗四寸,高六尺,埋入土內二尺,外剩四尺,各柳條之間再用繩連結,稱之為“插柳結繩”,就像中原地區的竹籬笆。再在土堤的外側,挖掘口寬八尺、底寬五尺、深八尺的邊壕。這樣就形成了一條柳條的綠色長城,即柳條邊。

“柳條邊”始築於1638年(皇太極崇德三年),完工於1681年(康熙二十年)。歷經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用時四十三年整個工程基本完成,綿延1300多公里,是當時一項大工程。據專家分析,這麼大的工程,在古代的生產技術下,意味著要徵發大量勞動力才能完成。而東北人煙稀疏,所以這項工程應該就是由那些“發配寧古塔”的犯人們完成的。

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柳條邊示意圖

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瀋陽柳條邊遺址

柳條邊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制。在整個柳條邊沿線上每隔一段距離開一座門,稱為邊門,供出入柳條邊之用。

邊門是如何設置的呢?從山海關至鳳凰城,該段柳條邊(稱老邊)共設十六個邊門:由西向東分別是鳴水臺邊門、清河邊門、彰武臺邊門、法庫邊門、鳳凰城邊門。在威遠堡邊門偏西由南向北段稱為新邊,新邊共設四個邊門:布爾圖庫邊門、克爾索素邊門、伊通邊門、法特哈邊門。每座邊門都建門樓。門樓中間是過邊的門洞,兩邊有耳房,一邊耳房是囚室,另一邊住巡差。柳條邊的管制特別嚴厲。柳條邊各邊門都設有防禦衙門,派駐文武官員,下轄披甲(全副武裝的)兵三四十名,掌管邊門開關稽查出入人等事項。凡進出邊門者必須持有當地官廳簽發的印票(即通行證),其上寫明持票人姓名、年貌、臉色,驗證核准後方可進出。並且要從指定的邊門出入,違規者一律拿獲問罪。

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今日的仿古柳條邊邊門建築

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古畫《乾隆進柳條邊》,摘自《西豐縣志》

柳條邊除了設邊門外,還沿柳條邊修建了300餘座邊臺和封堆。用來看守和了望及對邊牆的維護。邊臺分首臺、中臺、西臺。每個邊臺設千總3~4人,下轄臺丁150至200名。對邊門、邊臺的官兵都有嚴格要求及處罰規定。極其嚴厲的軍事管制可見一斑!

清朝前期,對於柳條邊的邊禁管制的是很嚴格的。乾隆皇帝曾經曉諭軍機大臣等:“盛京、吉林為本朝龍興之地,若聽流民雜處,殊於東北風俗攸關,但承平日久盛京地方與山東直隸接壤,流民漸集,若一旦驅逐必致各失生計,是以設立州縣 管理。至吉林原不與漢地相連,不便令民居住。

今聞流民漸多,著傳諭傅森查明辦理,並永行禁止流民,毋許入境。

柳條邊是民族融合的倒退,在一個國家內,漢人居然不能自由出入。尤其遼東自戰國時代的燕國起就納入中華版圖,明末的時候,遼東地區仍然生活著數百萬漢人,然而後來遼東漢人或被後金軍隊屠殺,或被強行遷出關外,禁止漢人進出東北。

這一野蠻政策使得東北一帶漢人人口極其稀少,後來俄羅斯輕而易舉的殖民東北北部,割走了10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領土。

到了近代以來,尤其是甲午戰爭前後,清政府已經看到,日俄對東北“龍興之地”的覬覦已經越來越明顯,清政府卻束手無策,於是決定放開邊禁,大批的漢族移民開始湧入東北。這一波移民潮一直持續到民國,後來被稱之為“闖關東”。

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漢人闖關東

移民的效果也非常明顯,1897年全部開禁後,1910年關東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餘)。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大約佔全部闖關東人口(3700萬)的一半。

全國解放後,統計的闖關東後留下的山東人達到700多萬,約佔當時東北總人口(4000萬)17%,而當時全國人口為5.4億(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所以說闖關東“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東北地區總人口約122 191 792人,約佔全國人口的9.12%,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漢族。

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日本人在東北組織“拓殖團”“開拓團”“墾殖團”

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俄羅斯人在東北興建家園

柳條邊——清朝時期漢族人的禁地

日本殖民時期,大批朝鮮人移民東北

儘管俄國人夢想把中國東北變成“黃俄羅斯”,日本人在侵華戰爭期間,妄圖把東北經營為“王道樂土”,甚至大規模移民,搞“墾殖團”,日本佔領下的朝鮮也有很多人移民到東北,但都無法改變東北的人口結構。中國東北也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