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因自殘而自責,因爲它是一扇窗……

請不要因自殘而自責,因為它是一扇窗……

小冰今年二十九歲,外表看來像十多歲的年輕小女孩,說話緩慢,聲音特別微弱。起初被轉介來求助,是因為患上憂鬱症和焦慮症,她有很多自殘行為和念頭。手臂和大腿傷痕累累,情緒極度不穩定,每逢節日如中秋節,新年,親友聚頭的日子,心情會極度抑鬱,會酗酒甚或濫服藥來麻醉自己!(如有傷害自己的想法或行為,請及時告訴身邊的親人朋友,讓他們可以保護到你哦。)

由於小冰早期前來,情緒非常不穩定,戴上深色的墨鏡,不願意說話,所以早期心理諮詢重點在幫助她穩定情緒,讓她能面對一個陌生的心理諮詢師時仍感到安全。

安全感在心理諮詢中是一個基石,安全感與情緒穩定有莫大的關係。作為心理諮詢師,要有很敏銳的臨床觸覺、技巧,並要以完全臨在的狀況與當時人建立安全關係,才去觸及對方的痛處,甚或創傷經驗,這樣才不會使當事人再經歷創傷(retraumatized)。

諮詢室中,我細心傾聽小冰發生的每件事情。一面聽,一面設身處地感覺她內心的真正感受,從而瞭解導致她有自毀行為的真正原因。我們自由地討論任何話題,甚至乎我跟她討論為何要戴上墨鏡。初時她說外面陽光很猛,也說眼睛感不適,經常流眼水。在兩節討論後,她終於告訴我,她覺得這世界很醜陋,不想去看。她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她不希望被看見。

可能有人覺得心理諮詢師只是聊下天,但實際上要做的個案評估和分析,遠超平常人能想像。很多時候當事人的求助問題並非問題核心,而是因最底層的傷痛和情緒受抑壓而顯現出來的行為。

臨床經驗告訴我,小冰所呈現的,是過往曾遇到的痛苦事情甚或創傷(trauma)的經驗。這些痛苦或可能與家人有莫大的關係,否則不會往往在節日與家人相聚的日子,便成為挑起她痛苦或負面情緒的源頭,在諮詢上稱之為“觸發點”。

小冰經常說自己說話很無聊,“好無聊”成為了她的口頭禪。我不斷覺察這個“好無聊”,發覺每次她這樣說之後,就是藉此想表達自己一些自我看法。於是我嘗試回應她的立場,有時候她會顯得很高興,有時候她默不作聲只是嘆氣。

記得有次面談時小冰主動談論“好無聊”,我引導她去講一下什麼時候開始有好無聊的想法,她有點支吾以對,低下頭沉默了很久。

就是這樣,小冰意識到我願意傾聽她的故事,而且她也直接問我,我聽到她沉重的過去會不會感到害怕。當她感覺到我是有能力去跟她一起面對痛苦時,她的眼淚不斷地流。三個月後,她開始在我的陪伴下,觸碰過往很多難以啟齒和痛苦的經歷, 開始講她童年的故事。

小冰小時候很聰明,成績優異,但她父親很喜歡酗酒,每次喝酒後便跟母親吵架,有時甚至大打出手。在小冰六歲生辰那天,父母因為要為她買生日禮物而吵架,自此之後,父親每晚也喝到很夜才回家。有次當父母吵架時透露他們並不想結婚,只是因為懷有小冰而被迫結婚的,父親本來沒有打算把她生下來。

小冰跟父母親住在一個很小的單位。她與父母同床,但每當晚上聽到父親開門的聲音便發抖。漸漸父親常在家中酗酒,並藉故親近她。當時她非常害怕獨自留在家中,有時還躲在家中的衣櫃裡,她不想自己被看見。

小冰常在口中所說的“好無聊”,其實是覺得自己的出生是沒有價值的寫照。她覺得自己根本不應該存在這世界上,她認為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而她只好用“好無聊”來表達。

她把自己看成是父母關係決裂的罪人。她的童年充滿著內疚和無奈,也覺得自己的生存沒有價值,因為父母本來就不想要她。再加上父親的藉故親近,使她無所適從,一個本應自己最尊重的人但卻侵犯了她。

小冰生日那天,父母親的吵架表面上是因為要為她買生日禮物,但她卻下意識地把父母親關係決裂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她一直怪責自己。

在10 歲那年開始,她不自覺地用刀在自己的手和大腿上劃出一條一條的血痕。她告訴我完全不感覺痛。

每次她向我訴說故事時,她整個人的身體也繃緊,眼光永遠垂下。我看到她手和大腿上的疤痕,我問她可否讓我細心看一看。然後我告訴她,我相信這些疤痕未及你心裡的痛的百分之一,此時她終於正面抬頭望著我。

當患者痛楚的感受被看見時,當痛苦的存在被我們肯定時,往往就是諮詢的關鍵。在諮詢中探索痛苦的情緒和“不好的感覺”的想法是廣泛認可的心理諮詢介入方式。小冰的壓抑,自我否定,甚至用身體方法去減低內心的痛苦,只是反映了她面對這個既愛且恨的家庭很深層的矛盾,這份難以言喻的糾結,往往更令當事人變成自責和自我否決。

(當然不同的諮詢師會用不同的方式也有自己的個人風格)所以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會探討身體背後的深層情緒和糾結,透過心理諮詢師的理解和接納,幫助患者經歷,處理及逐漸接受這份深藏已久的傷心和憤慨,在這過程中才能讓當事人的情緒漸漸平伏下來,讓心理諮詢師和當事人共同重新建立在家庭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幫助當事人脫離這從家庭而來的桎梏,踏出一步,像一般成年人開展或尋找自己想過的生活。

經過十個月的諮詢後,小冰的心情明顯好轉,縱使我從沒有直接勸喻小冰不要傷害自己,但小冰也再沒作出自毀的行為了。

“面對困難,不要逃避”,這往往已成為我們的口頭禪。然而,避免痛苦的情緒是人類的天生傾向。所以,縱使你不是心理諮詢師,面對自己和別人的問題時,多一份的體諒, 少一份的批判,縱使不能雪中送炭,也不會雪上加霜。

假如你自己有自毀的行為,請不要自責,因為它們是一扇窗,告訴你內在難以名狀的痛苦,還是尋找合適的人為你貼上膠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