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蜱蟲到底有多可怕?

最近,江蘇盱眙的一家

陸續有三人被蜱蟲咬傷

結果兩人不治身亡

一人搶救了半個多月才出院

夏天正是高發季節

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人連續被蜱蟲咬傷

兩人不治身亡

江蘇盱眙的宋先生一家,今年可謂禍不單行。

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岳母先後被蜱蟲咬傷,因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最終因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身亡。

6月9日在為岳母辦喪事的過程中,宋先生的右小臂也被蟲叮咬,留下一個小傷口,他到當地衛生所簡單處理了下。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三天後,宋先生身體開始出現異樣。擔心自己也是被蜱蟲叮咬感染了病毒,他立即趕到南京鼓樓醫院。

到醫院後,宋先生已經有些神志不清楚,而且還有咳血、嘔血的情況。感染科主治醫師吳衛華介紹,他的病情十分嚴重,屬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裡面比較重症的病人。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在醫護人員半個多月的全力搶救和精心護理下,宋先生終於脫離了危險,於近日康復出院。

今年4月份以來,南京鼓樓醫院已經收治了17例遭蜱蟲咬傷的患者,其中2例死亡。

為什麼被蜱蟲叮咬後會生病

甚至引發死亡?

原來,一部分蜱蟲體內有一種可怕的病毒,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蜱蟲叮咬而傳播給人,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輕則表現為發熱乏力,重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死率達12.7%-32.6%。

目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在國內的流行主要分佈在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湖北、河北、遼寧等省份。發病季節絕大多數在5-11月,5-7月為主要高峰期,9 月份為次高峰期。

被蜱蟲叮咬後,人可以在最短2-3天后發病,也有會在1個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

醫生表示,“這種病毒感染是全身的,基本上沒有人對這種病毒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被感染非常危險,而且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僅有對症支持治療。”

其他地區也發生蜱蟲叮咬

有人身亡有人病危

■ 大連

今年5月以來,市六院感染科醫院接診了4例被蜱蟲咬傷的患者。雖經醫生全力救治,有1名患者不幸離世,另1人情況危殆。

不幸死亡的患者是65歲女性,入院當天就離世了。另一人也是女性,63歲。她在野外活動時可能遭到蜱蟲叮咬,但她毫無察覺,直到莫名出現了發燒、拉肚子、意識模糊等情況,才被送到醫院。由於延誤了救治的時機,處於危殆狀態,隨時有生命危險。

■ 杭州

因為天熱,2歲的女童楚楚赤腳在家走來走去,媽媽無意中瞄到女兒大腳趾末端竟憑空長出一顆“黑痣”,湊近一看嚇壞了,竟然是蟲子。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楚楚爸爸阻止了媽媽想摘蟲子的動作,趕緊抱著女兒往醫院趕。

醫生判斷這是一隻蜱蟲。“咬傷孩子的時間不久,蟲腿還露在外面,身子已嵌入腳趾中。”醫生邊替楚楚檢查,邊表揚楚楚爸爸行動果斷。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很多人發現被蜱蟲及叮咬後,第一反應是立即摘除。殊不知,蜱蟲吸血的口器很複雜,上面長有倒刺,摘除不當,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斷並留在皮膚裡,從而引發感染。所以,及時送醫是最保險的做法。”

鄭醫生先用酒精試圖悶倒蜱蟲,然而過去半小時,蜱蟲依舊沒有從楚楚腳上鬆口,最後只能配了麻藥,等到蜱蟲鬆口,才將蜱蟲整個取下。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據浙大兒院皮膚科副主任李雲玲統計,被蜱蟲咬傷的兒童每年都有3-4例。

被蜱蟲咬傷後這樣處理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草地林間活動需小心

蜱蟲對動物的體味比較敏感,在草地遊玩的人群尤其是兒童容易成為“目標”。

野外活動時,儘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環境長時間坐臥。如要進入此類地區,應當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勿把皮膚暴露在外,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要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蟲附著。同時,衣物表面應當儘量光滑,這樣蜱蟲不易粘附。

夏天是蟲類活躍期

除了蜱蟲

還有這些蟲子需要警惕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一家三口被叮上,兩人身亡!眼下高發,夏天一定要特別小心……

被蟲叮咬後需正確處置

發現情況不對最好儘早就醫

轉發這些防範知識收藏備用!

擴散提醒更多人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