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模化進入上升通道

禁燃第一城!深圳燃油車將徹底退出!

打造藍天保衛戰,是2018年各大城市的重要環保目標,深圳也不例外。

日前,深圳正式展開了“深圳藍”計劃的第一階段:從5月1日起,對輕型柴油貨車採取禁行 淘汰模式,將逐一替換為電動貨車。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模化進入上升通道

深圳計劃年底前淘汰兩萬輛柴油車,深圳於今年4月21日印發《2018年"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5月1日起開始執行。秉承治汙攻堅戰宗旨,全面淘汰柴油車為首的超標汙染車型。

《通知》明確,2018年5月1日起,新增營運類輕型貨車全部為純電動車。2018年12月31日前,淘汰2萬輛營運類輕型柴油車。2018年12月31日前,推動1萬輛非營運類輕型柴油貨車置換為純電動貨車。

電動貨車全面替代柴油貨車,對純電動貨車的優惠政策,不僅是替換車型這一頂。《通知》不僅要求新增營運類輕型貨車全部為純電動車, 同時還對純電動貨車進一步開放了行駛範圍。

從7月1日起,允許輕型電動貨車在除深南大道外的其他道路行駛,對車長6米以下的中重型電動貨車,參照普通輕型貨車限行規定。

同時,在福田中心片區、羅湖人民南路片區、南山科技園片區、鹽田中心片區、寶安海秀片區、龍崗龍城片區、龍華北站片區、坪山體肓中心片區、光明廣場片區、大鵬葵涌中心片區等十個片區試點設立 "綠色物流區",全天禁止柴油貨車行駛。

禁行 淘汰,柴油貨車的命運已經註定了。目前,深圳輕型柴油貨車的數量超過了10萬輛,市場十分龐大。2017年,深圳市純電動物流車銷售3.9萬輛,有近137款品牌車型進入;《通知》正式實施後,將有更多的純電動貨車進入這個龐大的市場。

深圳的政策,將成為全國的範例,電動貨車的時代,即將釆臨。

白名單獨列氫燃料電池,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動力轉型是當下清潔能源行業變革的重要趨勢。而在全球能源結構向清潔、高效轉型的進程中,一種零排放、續航長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格外引人矚目。

上個月26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佈《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暫行管理辦法》,並啟動第一批白名單申報工作。從文件名上來看,與2015年工信部發布實施《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相比,重點多了氫燃料電池,並單獨將氫燃料電池這一類型拎出來。

這個月11號,國務院總理去考察了位於北海道苫小牧市的豐田汽車公司相關零部件工廠。從各個媒體報道的一些內容可以看到,考察時最關注的就是燃料電池汽車Mirai。將這兩個新聞放在一起,而白名單又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決策部署而來,這似乎透露出了某些信號,可以預見未來新能源行業將會發生一些微妙變化。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模化進入上升通道

從官方文件來看,建立白名單的意義和作用是“為進一步加強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自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做好《規範條件》的後續承接工作”。如果僅僅作為規範條件的另一個文件替換版本並不會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17年)》(徵求意見稿)就由於產能規劃指標的問題到現在也沒有下文,所以白名單也會實際實施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導致無法達所希望達到的效果。

目前得到的信息是電池白名單跟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產生關係,那麼在當下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存在的情況下企業將會缺乏申請動力,企業自願申報的情況不會太樂觀。白名單如果後期不能實際地給申報企業帶來一些相關政策傾斜性,無異於各大媒體給企業做的一些十佳供應商排行榜的廣告。

儘管白名單是隨時申報隨時受理並實施動態管理,屆時作為下游的車企是否真的會按照白名單的推薦目錄去選擇電芯供應商會打上很大的問號。從最新批次的公告可以看到,儘管有補貼目錄的存在,一些車企還是在PHEV上開始使用韓國產電芯,也許是綜合評估後發現有無補貼無太大區別,完全可以依靠後期量去彌補前期成本。預見到外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成本優勢將會在兩年後的補貼取消後體現出來。

在目錄存在的這幾年,有些企業靠紅利而忘發展導致車企能選擇的國內電芯廠極少,一看新聞報道,合資和外資車企選擇合作的都是國內某廠。技術路線可以隨時改變,而技術水平無法一蹴而就,白名單若不能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也就是一紙空文。好在只是暫行辦法,且走且看且更新。

“當今的汽車行業正經歷著百年一遇的大變革,而引領變革的就是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中國,我們將與時俱進,全力追隨中國的發展步伐。”這是豐田章男對來訪的說的話。豐田真的是在追隨中國的發展步伐嗎,也許從大舉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上來看是,但具體到技術路線選擇上,燃料電池是中國需要學習借鑑的一個方面。

白名單文件名單獨列出氫燃料電池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水氫技術再次讓人們燃起對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新希望

中科院研究報告顯示,儘管傳統機動車尾氣中,一次顆粒物濃度不高,但很容易造成二次汙染,是PM2.5重要來源。2017年9月,工信部表示我國正在研究燃油車退市日程。與此同時,氫能燃料電池汽車被寄予厚望,成為燃油車的重要替代者。氫燃料電池零排放、零汙染的特性,被業界認為是未來清潔環保的理想技術。

儘管目前氫和燃料電池技術本身相對成熟,但拓展到民用領域,如何完善產業鏈、大規模降成本才是關鍵。氫燃料電池車加氫站基礎設施的建設、氫氣的儲藏與運輸等問題,制約著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和市場普及。誠如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很少,只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數幾個城市有,即使有“嚐鮮族”買了,也很難加氣。並且加氫站的投資建設成本極高,一座中型加氫站至少需要投資上千萬元。

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年致力於研發徹底解決燃料電池氫氣制、儲、運、成本等難題的水氫技術,利用催化重整技術,將甲醇水作為原料制氫直接發電,不再需要將氫氣壓縮裝罐或者管道運輸、通過加氫站使用。做到了“用氫不見氫”,從根本上解決了儲氫和運輸的安全難題。同時,降低了氫能製備和使用成本,整個發電過程均為電化學反應,僅排放水和少量的二氧化碳,零汙染物排放。水氫技術研發成功“燃”起了人們對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新希望。

水氫汽車是水氫技術在電動車上的應用,水氫動力模塊則是水氫汽車的心臟,也是氫能產業的核心。與原油車的結構相似,只是把原油車的油箱換為儲甲醇水罐,把燃油車的內燃機換為水氫動力模塊,只不過燃油車加油,水氫汽車加甲醇水。換言之,通過甲醇水和氧氣就可以產生電和水,電則可為人所用,驅動車輛前行,水就可以當做廢物排掉,沒有任何汙染。另外,通過單元堆疊方式還可實現水氫動力模塊規模放大,同時適用於移動動力源和分佈式發電。

水氫汽車有著續航長、燃料補給快、綠色環保等優勢,水氫技術一旦完成技術升級、配套設施建設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帶來的交通革命則將是顛覆性的能源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