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试验有效:如何能每天读书2小时也不会耽误工作

我是一名爱读书的人,养成读书习惯已经快两年了,目前基本做到每天读1本书,每天读书2-3个小时。曾经一度,我以为读书于我已经家常便饭一般,不可能忘记了。也的确,有时候难免一天会很忙,真的没顾上看书,毕竟谁也不是神仙,总有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于是经常在睡前感觉心里很愧疚,今天没有读书,所以总是明明躺着了,也要打开微信读书读上十来分钟,美其名曰坚持阅读,但实际上就是寻求心理安慰。好在,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发生。

但最近一两周,读书却遇到了很大问题,因为自己在专情投入写一篇论文,写论文就需要思绪的连续性,就是必须一直想一个东西,不能分心走神(写过论文的人应该深有体会)。所以我就想集中精力一个周完成大头,然后再继续阅读。但实际情况是,一篇论文不是一两个周能写完的,但我也不能因为论文没写完就放弃读书。尴尬的情况就出现了。

亲身试验有效:如何能每天读书2小时也不会耽误工作

我读书一般比较投入,效率也很高,只要不是大部头、哲学、宗教或过难的书籍,一般300页左右的书可以1.5-2个小时读完,但读完并不代表真的读懂了,所以基本每本书都会写1500字左右的书评、笔记、心得,你可以把这种方法称为是“写读法”,以写促读。写读书笔记我一般用讯飞语记10分钟口述口语稿,20分钟修改,30分钟写完一篇仅对自己有价值的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个人积累的过程,别人看不看是一码事,阅读量高不高是一码事,但自己读没读懂、学没学会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说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坚持读书,这种每天2-3个小时的投入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好比你天天跑步5公里,但就是瘦不下来,连续1年,你还愿意跑步减肥么?

但如果算投资回报率,应该没有什么比读书这件事是更有价值的事情了,投资自己,永远都会值得。正如每天跑步没瘦一样,但你的身体一定会很结实,你会发现可能连续1年都会生病,无形中多出了原本用来生病、难受的时间和金钱。

亲身试验有效:如何能每天读书2小时也不会耽误工作

言归正传

因为我想要读书,但实际情况是,读书难免就会从写论文的思维跳入书本故事思维,这种切换是需要成本的。所以,问题就来了,如果在保证不耽误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每天还能读书2个小时。经过多天的试验,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因为有些限制条件,可能并不适用于你,因此仅供你参考,批判式接收。

第一,两个时间段:午饭和晚饭(前提是必须一个人吃饭)

以前,听书一直是我走路、吃饭时的必备,听完一本书后,再找到原书电子版或纸质版快速翻阅,吸收重点知识形成笔记。但后来我发现吃饭的时候读书效果会更高,吃饭是本能反应,并不会因为你读书、听书就会被搁置。经过多天试验,基本做到午饭和晚饭时间在50-60分钟,正好可以分两个段读完一本书。

而且,吃的慢、消化的好,无形中倒也控制了饮食和体重。不过难点在于,可能无法保证每天都是自己吃饭,而且如果是上班的话,这种单独吃饭的行为就显得离群了。所以,如果这个时间段不适合你,就找出自己的独处时间,然后将其变成读书时间。方法不行就看道理,本质都是将个人独处的大块时间拿出来用于读书,本能行为(吃饭走路)和读书是可以并行的。

亲身试验有效:如何能每天读书2小时也不会耽误工作

第二,写读书笔记的时间段(读完后马上口述)

讯飞语记是我写读书笔记及各种文稿的利器,第一版都靠它了。而且通过长时间的联系,基本可以做到一遍成稿,改动的错别字很少(除非更改内容)。所以,建议读完书以后马上就拿讯飞语记口述。因为一般是晚饭后刚好读完后,正好在回去的路上一般需要走路10分钟,刚好饭后散步+口述笔记,1500字的笔记基本10分钟可以口述完毕,口述后如果需要修改、发布,这块时间就另算了,但因为一切已经成稿,前后再有20分钟的空档就可以完成。

所以,通过这两个时间段,我对自己以前的读书模式进行了调整,但现在还不能确认这种模式是否持久、可行、有效。但我想表明都是,没有事务是一成不变的,以前学会的方法也要随时调整。就把你自己当成一台有各种毛病的机器,只有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才能让自己持续变得优秀。哪怕只是一些细微的改进,成长,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亲身试验有效:如何能每天读书2小时也不会耽误工作

第三,降低切换成本,构建仪式感

以上仅仅是通过模式调整,让我每天有2-3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一本书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难道读完书马上就能切换到写论文的状态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以为经过10分钟口述走回自己电脑面前,马上就可以全情投入写论文的话,就too young too naive了。我也是琢磨了很久,我经常在“大类切换”的过程中浪费很多时间。

什么是“大类”任务。比如两个高难度任务的切换,从论文A切换到论文B,因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的论文,所需文献、数据、资料、方法完全不同,这种切换成本很高,这也是最低效的阶段。或者从读书切换到论文,这是从低难度切换到高难度任务,成本就很高。但从写论文切换到读书的成本几乎为0。

亲身试验有效:如何能每天读书2小时也不会耽误工作

所以,如何降低任务切换成本,经过摸索,也找到了一些并不一定非常准确有效的方法,但经过个人试验来看,至少比以前的切换成本要低。方法就是建立仪式感。比如从读书、口述完笔记,我回到了电脑前要开始写论文(或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我的思绪一定还在刚才那本书里,我需要做的就是把思绪从书籍拉回到论文里。

因此,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比如看一篇文献,我会拿出笔和纸采取手抄的模式,让自己从一个深度工作状态,慢慢的滑向另一个深度工作状态。坦白说,做不到马上从深度A切换到深度B,但在手抄、默读或其他仪式的辅助下,思绪会慢慢的向深度B转移,这也是一个预热的过程。不出半个小时的功夫,就可以进入写论文(或工作B)的深度工作状态了。从这个角度看,这手抄预热的半个小时其实并不能算是成本,因为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想进入深度工作状态都要需切换成本。

亲身试验有效:如何能每天读书2小时也不会耽误工作

来个总结:

(1)每天两个小时来自哪里:午饭和晚饭时间,各50-60分钟。前提:自己吃饭。

(2)写读书笔记的时间和方式:晚饭后散步的10分钟(顺路回家、回单位加班等),方式是讯飞语记口述笔记口语稿。

(3)降低不同工作切换成本的方法:给每一个工作建立仪式感,通过仪式也是进入深度工作的预热阶段。

(4)方法有千千万,不能保证每个方法都适合你,但可以参考、吸收、调整为适合你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