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已经开启“燥热时代”:谁将能在A股笑到最后?

炒股盈利的秘籍在于不怕踏空

你一定要在潜意识里明白,怕踏空是一切亏损的根源,怕踏空的唯一结果就是你总是不断被套牢,然后活在解套或者割肉的怪圈里,所有的抱怨都只能是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怕踏空的你总是不断追高,怕踏空的你总是不断重仓追高,怕踏空的你总是在大众情绪高扬的关键抛出时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果断满仓追高。。。当你有一天不怕踏空了,你会发现原来大平台是多么的稳固啊,突破后跌回来一定会大反弹的,你要做的只是等着就可以了;当你有一天不怕踏空了,你会发现跌了这么多了,即使我现在被套一段日子,将来总会大丰收的,因为你不怕踏空,你一定不怕套牢,这是个过程,不信你自己试一下;当你有一天不怕踏空了,你会明白,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年就那么1到2次机会,把握住,一年也就足够丰收了,没有必要天天去寻找机会。。。。。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渐渐的远离坑爹的那群人,开始走自己的盈利道路了,当然你进阶了,并不代表你问鼎了,您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眼下的大盘有可能开始新一轮的下跌,但是由于下降通道的打破,导致再度跌下去还是有涨起来的希望的,而这个地方很显然不适合操作,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跌没跌到位,不好买,而涨到位的可能比较大,平台的支撑远远大于均线,所以这个地方不适合操作,你可以不动,等待你的目标进入操作阶段。您或许被套了,或许还没买,这些都不重要,但您要明白,您的目标确定的位置在哪里?这个位置不多,却很明显,您要做的只是忍耐,这就叫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他跑了,不给你机会,那你就放弃,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给你机会的,你要做的只是等死兔子而已。


炒股上瘾容易,戒掉很难

一般而言,股市属于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投资理财渠道。纵观国外成熟市场,其股市成立多年,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相对稳健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因此,对于这些国家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更愿意把闲钱投放至股票市场,而不是存进银行,以满足自身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

然而,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国内普遍老百姓的投资渠道却长期无法实现有效地扩张。事实上,一直以来,国内普遍老百姓仍然习惯于把闲钱投放至银行,或者是购买国债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等。

不过,自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推出之后,就逐步激活了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带动了全民理财的热情。自此之后,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开始得到茁壮成长,其中包括了宝宝类理财产品、P2P、股权众筹等。

但很遗憾的是,在此期间,对于股市这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投资理财渠道而言,却始终未能得到多数老百姓的认可。对此,亦有不少人认为,炒A股如同赌博,不仅收益无法得到保障,而且还具有巨大的投资风险。

2014年下半年,可以认为是中国股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据数据统计,自2014年7月份以来,中国股市创造出多个历史纪录。其中包括日均成交量突破历史新高、券商两融业务规模屡创新高水平以及部分股票的炒作力度达到了历史之最等。

以上证指数为例,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指数就从2000点大幅飙升至最高的5178点,累计最大涨幅超过150%。而较上证指数启动更早的创业板指数,其累计最大涨幅更是达到了数倍之多!

显然,面对巨大的赚钱效应,结合各方的大肆鼓动,不少老百姓也纷纷投钱进场,试图在股市中分到一杯羹。

最近三周,无论是对新股民,还是对老股民来说,都会受到沉痛的打击。其中,有股民表示,在过去一年时间内,他轻松赚取几倍的利润。然而,随着股市赚钱效应明显增强,他的胆量也越来越大,投入的本金也越来越多。最后,他不仅把利润全部亏掉,而且还把本金亏掉过半。这确实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不可否认,在股市中,要是抓住了时机,来钱会很快,但同时,一旦贪欲膨胀,无法及时撤退,则亏钱的速度也是让人大吃一惊的。

值得一提的是,时下的中国股市,随着游戏规则的逐步改变,已然不是以往传统的玩法。

对于老股民而言,因过去股市的游戏规则相对简单,即使其在高位不幸深套,但也可以与市场比拼耐性。或许,在当时,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则解套也不会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不过,时下的中国股市,却陆陆续续地引进了不少国外市场的玩法。其中包括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而在最近半年,随着股市的持续火爆,不少民间配资机构也看准了时机,大肆推出大幅扩大资金杠杆的品种,为胆大的股民带来足够大的资金杠杆率。

显然,随着市场杠杆率的大幅攀升,市场的上涨速度会明显加快。但同时,一旦遭到重大拐点,则市场的下行速度也会大幅加快。正因为部分股民的资金杠杆率已经发生了大幅度地提升,那么在遇到市场下跌之际,他们也只能做好随时止损的准备。退一步来说,一旦市场直接大幅暴跌,股票连续跌停,则意味着他们的资金随时面临平仓,乃至爆仓的风险。

这,就是时下高杠杆资金主导的行情特征。

在中国,买卖股票一般不叫投资,而是叫炒股。显然,一个“炒”字却充分体现出中国股市的高度投机色彩。

或许,有评论认为,因为中国股市的散户占比太高,而机构投资者占比极低,由此容易引发市场的大幅波动。但是,从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大资金、大机构,还是中小散户,其操作的特征基本离不开一个“炒”字。同时,他们大多数的平均持股周期极短,交易频率相当高。

经历了近三周股市的大幅下跌,中国股市已经蒸发掉超过20万亿的资金,而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时下股民的人均亏损额度也高达了41万元。显然,此时此刻,无论是对新股民,还是对老股民而言,都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同时也给臆想一夜暴富的股民敲响了警钟。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普遍股民来说,炒股上瘾很容易,但是想彻底退出股市这个伤心地,或许就很艰难了。对此,笔者也给大家一句忠告,要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过关的,就不要进入股市。而对于已经进入股市的股民而言,炒股还是使用闲钱,切忌卖房炒股、借钱炒股,更不应该用“背水一战”的心态去对待股市。否则,会输得很惨!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类人:

他们神秘莫测,一举一动都助推股市中涌动的暗流;他们凶悍无比,以无所不用其极的违规行为和谎言,将万千股民玩弄于股掌之中;他们算度精准,拥有卓尔不凡的智慧、胆量与眼光,堪称资本界的翘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扮演了主要角色。

对于中国的股民来说,这一类人令他们既满怀期望,又充满怨恨。几乎每一个炒股的人都希望能够与他们同进同退,但在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时候,特别是在承受这些人带来的伤害时,期望便自然而然地转成了滔天怒气。如同英国小说家毛姆所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两种矛盾的哲学的战斗中:道德的那一套和成功的那一套。”

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创造神话,并因此声名远播。然而在尘埃落定、一切归于原点之后,神话的主角又无一例外地身败名裂,其中一些背负了罪名的人,还要承受无数的仇恨与唾骂。

这一类人正是本文所要记述的对象,他们有一个很具江湖气质的名字:庄家。

在我的理解中,历史是由无数人创造的,但是只有大人物才能在历史中留下名字。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短暂历史而言,庄家不是唯一留下显赫声名的人群,但每当听到“庄家”这个词的时候,大多数人内心都会为之一颤。

在股市,炒股没有捷径,就是老老实实把技术学踏实,多积累相关各个行业的知识面,数年之后一般会有小成,即使天资聪明没个七八十来年的功底,也难成为高手;即使有七八十来年功底,一般人也难成为高手。这就是股市的现实。也别说股市,难道人生不是如浮萍吗?股市里的颠簸只是将这些放大了点而已。

市场永远不缺机会,也永远没有踏空,每天都有涨停的股票,每天都有机会,能不能抓住在于能力,而能力来源于积累。这些都是现实的现实,炒股不能像做梦一样,不要天天妄想一步登天,上来就赚大把的钞票,那是不可能的。

学功夫,要先扎两年马步;学炒股,要先静心、学习、操练!一个刚练武的人说,光扎马步做不到高屋建瓴,成不了高手,换谁谁都觉得可笑的。炒股,只有技术做不到高屋建瓴,但没有技术别说高屋建瓴,连活着都没有可能。

话虽然说得不客气,但希望还有这种思维的战友要不赶快离开股市,要不就沉下心学技术、积累知识面、独立思考、认真操练总结经验。否则,每天胡思乱想最终必然成为股市炮灰。

中国股市已经开启“燥热时代”:谁将能在A股笑到最后?


适当追高忌忽视止损

如果对高位突破,涨幅已经超过1倍的股票有天然的戒心,那么起码的要求是,要买入上升通道中的股票。所谓上升通道,就是果计已有相当升幅,比如50%以上。而在K线特征上.显现出一顶高出一顶、一底高干一底的特征。这样的股票,即便上涨不快,也很少使股民被套,往上走是主旋律。

投资者即使在牛市中,也不能过于盲目乐观,更不能忘记了风险的存在而随意追高。股市风险不仅仅存在于熊市,牛市中也一样有风险。如果不注意规避牛市中隐藏的风险,即使在上涨行情中也同样会遭遇亏损。

在牛市中炒股首先要树立止损和止赢意识。有些投资者认为,止损是熊市的策略,牛市不需要止损,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其实,牛市也需要止损,当个股出现见顶迹象,或者持有的是非主流品种以及逆市下跌的股票都需要止损。特别是在基本面等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股民对行情的研判出现重大失误时,更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其次是要注意调整持仓比例。在牛市中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对持仓比例做适当调整,特别是一些仓位较重的甚至是满仓的投资者,要把振住大盘短线快速冲高的机会,将部分获利丰厚的个股.适当清仓卖出。保留一定存量的后备资金,以便应对牛市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其三是优化投资组合。牛市中通过不断调整仓位结构,留强汰弱的优化投资组合,不仅可以将获取理想的投资收益,还能有效回避牛市熊股带来的风险。

其四是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大盘止跌企稳,并出现趋势转好迹象时,对于中长线的买入操作,可以适当分散投资,分别在若干个未来最有可能演化成热点的板块中选股买入,这是控制牛市中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方法。

最后是要坚持安全的投资原则,在牛市行情的操作中,一定要遵循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原则:

停是指停止盲目的买卖操作,很多股民担心在牛市中蹄空,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股市永远都有机会,特别是在牛市中上涨趋势的形成、发展和完结过程不是朝夕之间就结束的,因此投资者不必担心踏空。

看是指选股,如今的股票数量多了,牛市行情中各类股票的上涨速度和幅度都不一样,如果没有选中真正的热点股票,就会错过大好的牛市行情。

通过指的是买进股票,这步需要注霞的是时机的选择,牛市宜追涨,但迫涨的时候要对趋势有清晰认识,对准备迫涨个股要熟悉,还要注意盘面的变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回避风险,把握机会。


赌博的故事:

以前流行赌骨牌,骨牌共有36个数字,从1到36,赌客任押其中一个数字,庄家开牌只开一个数字,如果被你押中的话,1赔35。且说有位老赌客,很久都没赢过,一天,他拿了36个赌注入场,告诉庄家说:“我不想再赌了,但在收手之前,我一定要赢一次。今天我拿了36个赌注入场,从1押到36,不可能一个数字都押不到,明天我就收手。”说完他去上厕所,途中他的怀中掉了一个红布包好的赌注,庄家乘赌客没注意,偷偷地把这一注收起来,打开一看是12。赌客从厕所回来后,把赌注全部摆上台面,只有35注,另外一注怎么都找不到。他搔着头皮说:“奇怪,我明明带了36注来,另一注掉到什么地方去了?会不会留在家里没带来?”因庄家开牌在即,回家一趟已来不及,他便说:“算了,只差一个数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关系。"庄家不愿失去这位赌客,便决定这一次开12。赌台上的人全注视着摆在台面上的35个小布包,打开第一个包,押12,第二个包,押12,第三个还是12……35个小红布包全押12!庄家就此破产。

中国股市已经开启“燥热时代”:谁将能在A股笑到最后?

在玩炒股这个游戏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游戏的规则,炒股说到底是一个概率的游戏,是一个心理的竞技场,一定要摸清对方的心理。

股市只是一场“游戏”。一个庄家,他选择一只股票进入后,就象一个商人选择了一个铺面,租下或者买下后就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买卖股票就是进货和出货。一般来说需要运作很长时间,几年或者更长时间。那么散户呢?大部分都是过客。什么意思?就是看到这个店生意好了,立即在这个店买点货就在店门口摆着卖起来,所希望的就是店铺能将经销的货物提高价格,自己也能卖上个好价格。这在生意繁荣时无所谓,因为足够的生意,店铺提价仍然可以卖出去,你批的货自然可以沾点光,赚点差价。但到生意疲软时就会怎样?自然会赔掉老本。


中国股市最致命的两大问题:

事实上,在15年那轮股灾爆发之前,却存在着不少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出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外资机构。与此同时,亦有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高管,也提前实现了资金出逃的目的。显然,即使随后的股灾风波杀伤力惊人,却并未对这类群体构成太大的冲击。

不过,与这类具有先知先觉的资金相比,普通散户却在这一时期内出现了持续性大举入场的姿态。确实,对于缺乏资金、信息以及技术优势的普通散户而言,他们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跟风操作。但是,凭借着“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跟风操作也为极少数的散户赢得了盈利的空间。不过,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散户而言,跟风操作, 盲目入场的最终结局,也就是陷入深套的尴尬局面了。

显然,这就是中国股市第一个致命性问题,即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中国股市已经开启“燥热时代”:谁将能在A股笑到最后?

回顾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股市的非理性下跌行情,实则同时具备了“下跌速度快”、“下跌力度猛”等特点。不过,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大资金大机构与普通散户的命运却大不相同。

其中,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它们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中,借助套期保值等功能实现灵活多样的操作策略。或许,在一个失去理性的下跌市场中,借助一些风险对冲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市值的损失风险。而对于极少数的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它们更可能利用期现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以及相应的做空工具进行顺势做空,并借此获取暴利。

然而,对于普通散户而言,因资金门槛的限制,他们却无法及时实现风险的对冲。退一步来说,即使部分散户具备了进入股指期货市场的资金门槛条件,却因资金规模占比太小,而轻易遭遇大资金大机构的“屠宰”。

与此同时,在股票市场中,由于普通散户只能局限于单向做多的操作模式,且只能允许采用“T+1”的交易策略。由此一来,实则也剥夺了普通散户日内纠错的机会。于是,在实际操作中,一旦散户买入了某只股票,则在随后的市场杀跌行情下,他们却是无法及时止损出局的。或许,对于普通散户而言,最好的日内风险对冲方式,就是逢低补仓,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差价的亏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