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趣味阅读取代电子游戏:芬兰人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如果说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阅读就是芬兰性格的一张明信片。尽管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被称为“游戏之都”,但芬兰的孩子并没有沉迷于玩游戏,反而更爱阅读。书籍和图书馆是他们通识教育与打开视野的一扇窗,也是他们交往最好的媒介。下文作者就向我们介绍了芬兰人是如何用阅读取代游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芬兰是教育明星国。不过上一次我到芬兰去,带着的一大疑问是:芬兰的游戏业非常发达,《愤怒的小鸟》为代表使得芬兰手游成为一个代表高品质的专属名词,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甚至被称为“游戏之都”,但是为什么芬兰的孩子并没有沉迷于玩游戏,反而更爱阅读,日阅读量全球第一呢?

平均每2000人拥有一所图书馆

用趣味阅读取代电子游戏:芬兰人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这就好比说烟草公司的员工不爱抽烟,赌城人民并不好赌一样。说起来也正常也不正常。往大里说与社会体制有关,具象来说,氛围能够改变人、带动人,这是事实。在芬兰,孩子从一出生,全民对于阅读的重视,就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

我们在芬兰特约撰稿人文丹写的文章《零岁开始,芬兰孩子的阅读生态》,抽取了其中几个要点:

1.芬兰孩子的第一本书是政府赠送的。这本书是芬兰语瑞典语双语的硬板诗歌绘本,政府希望幼儿从小就在父母的吟咏中,感受语言的韵律节奏。

2.芬兰是全世界图书馆最密集的国家。一个不到600万人口的国家,共有 300多家中央图书馆、500多家地方图书分馆、150所流动图书馆和12500多个流动图书馆停靠站,这数字想想就可怕——平均每2000个芬兰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平均每个芬兰人每年去十次图书馆,借阅18本书。

3.芬兰图书馆以及移动图书馆每周的活动很丰富,而且书的类型与材料各种各样,最重要的是,把书弄坏了不用赔,因为他们觉得书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坏了证明这个玩具的设计不尽合理。

4.芬兰小学每周都有“自由阅读课”。即放养式的阅读,学生在学校里阅读是不限场合、不限姿势、不限文体的。学生可以在教室、走道、图书馆、角落,任何他想待的地方看任何你想看而不是大人指定给你的书。

以上简单几点,就足以看到差距,和氛围的不同。没错儿,在芬兰, 一个人如果不爱阅读,Ta可能将会找不到老公或老婆。这不是坊间的传说,而是芬兰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心理学教授海奇·莱汀恩在一次国际论坛上的分享。

同样,在芬兰,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小学老师,至少得是硕士毕业。而且你还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非常热爱阅读、倡导阅读,二是倡导学以致用、跨学科实践的学习与教学理念。

阅读真的会比打游戏更吸引人?

用趣味阅读取代电子游戏:芬兰人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说完了芬兰的阅读氛围,我文初的疑问并没有回答。关键点在哪里呢,在于——难道阅读会比电子游戏更吸引孩子的兴趣吗?

答案是:是的。

在孩子可能沉迷于电视或手游之前,把其开发成为激发孩子阅读和学习兴趣的工具。

什么意思呢?在芬兰,与图书馆相对应的另一条线,是影视娱乐公司,芬兰教育部等政府机构引导这些企业或组织,提供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资源或机会。对孩子们来说,其实是利用新媒体来提升学科学习,综合素养的机会。

比如说,一部由世界名著改编的电影上映了,芬兰中小学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合作的影院,以优惠的价格观影。另外影视公司的一些专家、学者顾问什么的,有时也会受邀到学校,为孩子们开展讲座,或是工作坊。

再譬如芬兰中小学非常流行建筑课,那么在Minecraft(我的世界)以及一些游戏,老师即截取一些片段或场景,用来作为学科教学的素材,引导大家去讨论与实践。

实践课让学生们觉得探索现实世界,比对着电脑和手机屏幕更有趣。

仍以上面的话题为例。影视公司与学校合作的结果是,电影课,在芬兰学校里流行起来。首先一些电影教育素材网站上,提供了琳琅满目的课堂讨论素材,主题可能包括未来科技、爱情、友谊、生死、肥胖问题以及性教育话题等。

其次,就像《小小动画制片人》工作坊一样,网站上会列出电影史,以及一部电影或动画片如果最终面世,中间需要经过的流程,参与的角色等。从创意到剧本,从导演到选角,从声音到特效,从制作到剪辑,从预算到发行等。孩子们已经完完全全,被吸引住了,原因非常简单——参与感!

阅读是最好的社交

用趣味阅读取代电子游戏:芬兰人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芬兰孩子的天赋与兴趣被充分尊重,使得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务。而不是像中国家庭一样,在孩子“做作业”VS”打游戏”,“好好学习”VS”不务正业”的二分法当中,陷入恶性循环与冲突。

根据《赫尔辛基报》对20000名芬兰家长的调查,只有3%的芬兰父母把“学习成绩”当作自己的教养目标。而高达48%芬兰父母选择“希望孩子做最好的自己”,34%芬兰父母选择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到图书馆,或各种阅读活动与场所,是孩子们人际交往的最佳途径之一。

所以,说到这里,文初的疑问已经解开了。甚至可以说,我的疑问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电子游戏和影视娱乐等,都可以成为阅读的工具而不是天敌。芬兰人不是用趣味阅读取代孩子玩电子游戏,而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比电子游戏更好玩的事情,而趣味阅读,是其中一个氛围最浓郁的选项而已。

陪孩子打游戏的爸爸最恐怖

用趣味阅读取代电子游戏:芬兰人这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关于孩子玩游戏事宜,最后再多说几句。一是越来越多的芬兰游戏,被包括腾讯在内的全球巨头公司收购了。中国市场大嘛。二来我经常看到国内的一些爸爸,抱着手机在打游戏,或看“快手”“抖音”,孩子就站在旁边看。或者是与孩子一人一台手机,看或玩到乐此不疲。

这样的场景,真的让人心里五味杂陈。本来父爱在家庭教育上,相对母爱而言,就是缺位的,现在倒好,好不容易在一起了,能干的就是打游戏了。

在芬兰,非常值得关注的是,从1978年开始,其率先设立了“父亲假”。请注意是父亲假,不是父亲节。父亲假的意思是,孩子出生后,每年都有一段时间,爸爸可以休假,回去陪孩子。2015年的时候,全球已经有27个国家设立了父亲假。

爸爸跟孩子在一起,和妈妈是不同的。爸爸更有意无意重视孩子坚毅力和冒险精神提升。何况对北欧国家来说,他们本身就非常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爸爸更多时间回归家庭,使得“探险教育” ”(Expeditionary Education)更加流行。

简言之就是孩子跟着爸爸一起去干更刺激的事。小到爬树,大到滑雪、独木舟、荒野生存等,这些真正顺应孩子天性的项目,自然让他们对电子游戏兴趣索然。

如果说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那么阅读就是芬兰性格的一张明信片。书籍和图书馆是孩子们通识教育与打开视野的一扇窗,也是他们交往最好的媒介。

阅读是每个芬兰人从出生到死亡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有机会一定要到芬兰去,感受一下。最重要的是,我们是时候行动起来,追赶芬兰父母了。敢让孩子做自己,终身阅读救自己。(文章来源:少年商学院)

参加“‘造梦师’系列抢先读活动” 就有机会获得天鹅阅读网提供的精美图书一册。

活动流程:关注“天鹅阅读”公众号—— 进入底部“微网站”——打开“抢先读|‘造梦师’系列抢先读”页面——点击“我要参与”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