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運動忘掉初衷了嗎?

本文翻譯自7月4日發表於the Atlantic的“Is #MeToo Too Big?”一文。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2017年10月15日,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雜誌公佈他們對哈維·韋恩斯坦駭人聽聞行為的初步調查後,演員艾麗莎·米蘭諾發佈推特說:“如果你也曾受到性騷擾或侵犯,請回復‘me too(我也是)’。”這一條推特目前已經有了6.7萬多條回覆,也引發了更多的相關行動,迅速擴展了活動家和社區組織者塔拉納·伯克在十年前就提出的反性侵運動主題。

Metoo運動忘掉初衷了嗎?

2017年12月9日,抗議者在紐約特朗普大廈門外舉起寫著“#Metoo”的牌子。

而這一擴展卻逐漸讓#Metoo活動成為了美國政治領域混亂無狀態的一部分。伯克發起的反性侵運動在一開始關注性暴力的受害者和倖存者,尤其是來自低收入地區的有色人種女性,後來很快擴展到新的範圍,不僅僅關注性騷擾和性侵。這一運動更宏大的旗幟引發了社會上大大小小的討論,話題涉及到性侵共犯、名人、薪酬差距、權力結構、耳語網絡、明確同意(雙方同意發生性行為),以及美國文化千方百計地讓社會邊緣群體留在邊緣地位的問題。

這一現象也不足為奇——公眾的激動情緒使得一系列社會問題像氣體湧入越吹越大的氣球。2017年1月,席捲全美的“女性遊行”活動就是一個例子。遊行者們走上街頭,抗議社會上廣泛的性別不公平現象,包括現任總統的厭女症以及新上任的政府對移民的威脅等。他們還呼籲社會關注公民權利、性少數群體的權利、生殖權利、人權、科學、社會善意以及事實命運。而今年的“為生命遊行”活動不僅僅抗議校園槍支暴力事件,更提出了影響廣泛的問題——在這樣一個由權貴支配、男權和白人至上的政治語境下,世界還能聽到誰的聲音?

本週末的“讓家人待在一起”遊行也清楚地體現了大眾廣泛關注社會問題的主旨。參與者們在行進過程中呼籲的不僅僅是讓受“骨肉分離”政策影響的移民家庭重聚,還有對羅伊案(聯邦法院賦予婦女墮胎權)以及更大範圍內移民問題的重視。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之前,他們還呼籲人們審視“愛國”的真正含義。

#Metoo這樣一個龐大、抽象且持續的抗議活動,跟上述的那些遊行受到相似的動力驅使:社會矛盾這個氣球越吹越大,它帶來的混亂無序狀態既是希望又是危險。不過,如果一個運動涉及了社會上的所有話題,是否意味著這個活動很可能毫無意義?#Metoo作為一個試圖糾正廣泛錯誤的活動,其原意是否已經變質?它是否已經矯枉過正、轉益為害了?

塔拉納·伯克說,是的。在阿斯彭學院和《大西洋月刊》合辦的阿斯彭創意節上,伯克指出,米蘭諾那條引發#Metoo的言論關注的並不是男女同工同酬、工作領域的代表權以及生存在厭女文化中的女權主義,而僅僅是性暴力本身。“我們目前面臨的一部分挑戰,”伯克說,“就在於大家想把一切問題塞到#Metoo這個話題底下。”

當然,人們的這一嘗試以及引導嘗試的本能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對於那些被迫為爭奪自身人權發聲的人們來說,他們的怒火已經醞釀了太久,終有一天會爆發。但是,正如伯克強調的,廣泛意義上的平等和討論具體問題的#Metoo還是完全不同的。她表示,#Metoo作為一個媒體現象和由活動家發起的運動,應該重申最開始使它有意義的那份特殊性。

“我們一直忙著談論個體,”伯克說,“我們也一直忙於談論性侵者、反作用和其他各類問題。”在多種問題的混合中,性暴力本身已經被視為關鍵核心,但卻也僅僅變成#Metoo這個大傘下諸多話題中的一個。伯克表示,這是分類上的錯誤。“10月15號那天發生的只是一個人發了一條推特,它說如果有人也曾受到性騷擾或侵犯,請回復‘Me too(我也是)’。”她說,“而且我已經跟網絡上和現實生活中成百上千個人聊過了,他們都很痛苦,而且他們正在尋求幫助來解決他們在性暴力上遇見的問題。”

然而,這並不表示#Metoo所關心的所有其它問題都不關鍵、不值得關心。事實上,它們都和助長、教唆性暴力的厭女文化密切相關。“不要誤解我,我能理解這一點。”伯克對#Metoo行動混淆主題的傾向這樣說,“我能理解人們這樣做的原因。如果他們能提出這些問題、製造一個話題標籤,其他人就會更加關注。這沒什麼問題,我能理解。”但是“既然我們現在正在一個以創新為主題的大會上”,她說,“這顯示出我們不夠有想象力。”

人們只會利用#Metoo運動和它的話題標籤這樣已經存在的基礎設施,並且把額外的想法附加上去。伯克認為,這樣一來,他們對#Metoo的要求就太多了。他們給了#Metoo太多希望和期待,而正是這些希望和期待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這一切又讓#Metoo活動的初衷變得更難實現——它一開始只想防禦性暴力,這本身就已經是一大挑戰了。“作為一個正在從事相關領域工作並且熟知很多同行的人,我認為這種現象對我們來說是很不利的,”伯克說。“它正在損害我們試圖完成的工作。你沒辦法覆蓋一切問題,更何況性暴力這個問題本身就足夠宏大了。”

伯克說,讓我們談論同工同酬吧。當然,我們還應該談論分裂的社會文化,談論針對種族、性別和階級的歧視;談論那些長久以來引得無數人發出“我也是”的控告的社會問題,然後採取行動。不過,我們更應該具體地對待這些問題——抵制混為一談、過度延伸和混亂無序。在#Metoo活動中,有一個問題是比其他廣大問題更重要的。“九個月以前,”伯克說,“全世界上百萬個性暴力受害者舉起手來說,‘我也是’。他們針對的就是性暴力,而現在他們的手還在高高舉起。

【名詞解釋】

1.耳語系統

指女性之間的一種非官方消息通道,她們向彼此警告男性從性變態到性犯罪的行為。

【作者】Megan Garber

【作者簡介】《大西洋月刊》作者,負責報道文化類新聞。

圖片來源/路透社

翻譯/馬靖儀

排版/張一瑾

校對/董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