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口糧」,這些你知道嗎?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口粮”,这些你知道吗?

來源丨醫學界兒科頻道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口糧,母乳對嬰幼兒的生長、認知發育以及在預防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都有著其他餵養方式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受到人工乳製品宣傳概念和營銷手段、親子觀念的改變、產婦對身材維持的願望增加及社會支持力度減少等諸多因素影響,純母乳餵養率明顯下降,而代以混合餵養或純人工餵養,而人工乳製品仍無法取代母乳在嬰兒生長髮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將對嬰兒體質及長期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口粮”,这些你知道吗?

據報道中國中西部地區純母乳餵養率為 76. 8% ,餵養時間達到 4 個月以上的比例為 42. 7% ,但超過 6 個月者僅為 16. 4% ,平均母乳餵養時間為 3. 1 個月。而WHO《全球嬰幼兒餵養策略》推薦:嬰兒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並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繼續母乳餵養到2歲。

母乳餵養有啥好處?

一、6月齡內嬰兒純母乳餵養最符合其生長髮育所需

早期嬰兒的器官、特別是消化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功能未健全,如足月新生兒胃容量小(25 ~ 50 ml),生後10 d可增加到約100 ml,6月齡時才達到200 ml;新生兒的胃呈水平狀,胃賁門括約肌發育遲緩,吃奶後容易出現溢奶;胰腺脂肪酶活力低,肝臟分泌膽鹽少,脂肪的消化與吸收較差;4月齡前胰澱粉酶分泌少,不利於消化澱粉;但胰蛋白酶活性良好,消化蛋白的能力較強。

此外,嬰兒腎臟不成熟,腎小球濾過率僅為成人1/4 ~ 1/2,腎小管重吸收、分泌及酸鹼調節功能也較弱,對腎溶質負荷耐受有限。唯有母乳能最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在營養構成及含量上能最好的適應嬰兒腸道發育特點及消化能力。

按我國乳母產後6個月內日平均泌乳量750 ml估算,其所含能量及各種營養素,能滿足6月齡內嬰兒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如母乳中的高脂肪含量(供能比為48 %)能滿足嬰兒生長和能量儲備的需要,所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滿足嬰兒腦發育的需要;母乳蛋白質含量不高,但以α-乳清蛋白為主,有最佳的必需氨基酸組成和最佳利用率,不過多增加嬰兒腸道滲透壓和腎臟的負擔;母乳中的乳糖和低聚糖,可促進腸道益生菌在腸道定植和生長,有利於嬰兒儘早建立健康的腸道微生態環境,促進免疫系統發育;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較多,為嬰兒大腦及視網膜發育所必需;母乳中的鈣、鋅、銅等礦物質含量更適合嬰兒的需要。總之,6月齡內嬰兒純母乳餵養能保證其獲得健康的生長髮育。

二、母乳餵養可降低嬰幼兒感染性疾病風險

母乳餵養可避免嬰兒暴露於來自食物和餐具的汙染。母乳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質,可幫助抵抗多種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母乳中的乳鐵蛋白髮揮抗菌作用。母乳中含有的溶菌酶、補體、細胞因子甚至白細胞,都可促進嬰兒免疫系統的成熟。嬰兒出生後的前6個月給予純母乳餵養可明顯降低嬰兒的發病率及死亡率。

WHO 2013年報告列出了純母乳餵養對母子雙方的多種益處,如純母乳餵養4個月以上,可以降低1歲內嬰兒下呼吸道感染風險的72%,發生中耳炎的風險下降23%,並提出了“嬰兒應該純母乳餵養6 個月,以達到最佳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的全球公共衛生策略。此外,母乳餵養既可以顯著降低嬰兒腹瀉的發病率,也可縮短腹瀉的病程。母乳餵養的嬰兒壞死性腸炎發病率也顯著低於用嬰兒配方食品餵養的嬰兒。母乳餵養還有利於抵抗肺炎、中耳炎、菌血症、腦膜炎及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即使是部分母乳餵養,亦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三、純母乳餵養對子代的過敏性疾病有保護作用

純母乳餵養能有效地避免嬰兒過早接觸異原性蛋白質,減少對異原蛋白質的暴露水平。研究證明,純母乳餵養兒1歲以內極少發生過敏反應,至少可以推遲這種過敏性的發生。如果新生兒第一口食物不是母乳,而是其他食物,食物中的異原蛋白質可能會通過新生兒不成熟的腸黏膜細胞間隙進入體內,為可能發生的過敏或遲髮型過敏埋下隱患。換句話說,新生兒第一口食物不是母乳,之後即使是母乳餵養,也不是真正的純母乳餵養,也失去了純母乳餵養對嬰兒過敏性疾病,特別是遲髮型過敏的保護作用。

四、母乳可降低兒童肥胖風險

母乳餵養時間越長,兒童肥胖風險越低。母乳餵養對肥胖的預防作用,與其較低的蛋白質含量有關。相關研究證實,降低嬰兒期蛋白質攝入量可預防兒童2歲時的肥胖傾向,使青少年期肥胖風險降低13%。

五、母乳餵養非常有利於嬰兒智力和心理行為以及情感發展

多項薈萃分析表明,母乳餵養兒神經系統發育狀況比配方粉餵養兒更好。而且母乳餵養時間越長,成年期IQ得分越高:母乳餵養7 ~ 9個月者IQ為106,而母乳餵養不足1個月者IQ為99 . 4。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兒童早期營養不良還會導致成年期肥胖、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而母乳餵養有利於預防營養不良的發生。

六、母乳餵養還對母親近期和遠期健康都有益處

循證醫學研究證據顯示,母乳餵養可促進母親產後體質量恢復到孕前狀態,可降低母親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風險。

什麼情況下不適合母乳餵養?

1.懷疑或確診為半乳糖血症的患兒;

2.母親患活動性結核病;

3.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CMV(鉅細胞病毒)感染;

4.母親正接受同位素放療,或曾暴露於放射性物質下(乳汁內含放射活性物質);

5.母親正接受抗代謝藥物或可通過乳汁分泌的藥物,及其他化療藥物治療(直至完全清除);

6.母親正吸毒、酗酒;

7.乳房HSV(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另側無感染可繼續餵養);

8.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的母親,所生的寶寶出生時經過了正規預防(生後12小時內注射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並按要求進行乙肝疫苗的接種),可以進行母乳餵養。

如何添加輔食?

母乳餵養能夠滿足0-6月寶寶所需要的所有營養,6月齡後寶寶快速成長需要更大量的營養,需要從其他食物中獲取,同時也需要通過吃輔食來練習咀嚼、吞嚥的飲食技能。食物添加應該在添加泥糊狀食品的原則下循序漸進,同時應該從一種到多種 ,從少量到多量,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少鹽不甜,忌油膩。

母乳餵養的正確姿勢

沒有所謂的最正確的姿勢,媽媽和寶寶怎麼舒服怎麼來就好了,當然有一些姿勢是可以借鑑的。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口粮”,这些你知道吗?

影響母乳餵養的因素

一、母乳不足

母乳不足者,鼓勵讓嬰兒勤吸吮,雙側乳房交替吸吮。告訴母親嬰兒不吸吮乳房,乳房就會停止泌乳,增加乳汁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排空乳房。做到按需哺乳及掌握正確的哺乳方法,多喝營養湯水,均衡營養,不吃刺激性、煎炸及影響泌乳的食物,適當吃新鮮蔬菜、水果及豆製品,指導母親應與嬰兒同步休息,保持心情舒暢,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母乳。

二、乳頭皸裂

乳頭皸裂者,主要是餵奶方法不當所致,指導並協助母親取正確的哺乳姿勢及嬰兒銜接姿勢,做到“三貼”,即胸貼胸﹑腹貼腹﹑下頜貼乳,嬰兒嘴含乳頭及大部分乳暈,母親用 “C”型手勢託扶乳房,並注意嬰兒鼻部不要受壓。哺乳時先吸吮損傷輕的一側乳房,以減輕另一側的吸吮力,每次哺乳結束,不能強行拉出乳頭,可輕壓嬰兒下頜,使嬰兒自己張口乳頭自然脫出。由於乳汁含有抗感染物質、脂肪和蛋白質,具有抑菌、滋潤、促進表皮修復功能,指導母親喂完奶後,擠出少許乳汁塗抹在乳頭和乳暈上,有助於皸裂的乳頭康復,下次餵奶時用溫開水擦洗乳頭。乳頭皸裂比較重、乳頭疼痛劇烈者,可暫時停止母乳餵養 24 h。但要定時排空乳房,以防乳汁淤積。

三、乳頭凹陷或扁平

乳頭凹陷或扁平者,主要是因為嬰兒銜接乳頭困難,哭鬧不止,造成母親緊張、害怕、恐懼,最終放棄哺乳。指導母親做 “十字”操,即乳頭的伸展練習:將兩拇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由乳頭向兩側方向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凸出,然後將兩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側,由乳頭向上下縱形拉開。以上步驟重複多次,每次練習持續 5 min,使乳頭凸出,再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乳頭輕輕向外牽拉數次。輕輕外拉乳頭,可促進乳房血液循環,利於泌乳,指導母親餵哺時讓嬰兒先吸吮扁平或凹陷明顯的一側乳頭,因為飢餓時嬰兒的吸吮力較強,易吸出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必要時配戴乳頭罩。

四、乳房脹滿和脹痛

乳房脹滿和脹痛者,最主要的原因是產後頭幾天沒有充分做到有效的母乳餵養,即使做到早吸吮,頻繁吸吮,也可能是餵養姿勢不正確沒有做到有效哺乳導致乳汁的淤積、乳房過度充盈所致。還有些母親認為嬰兒睡眠時不會飢餓,不給嬰兒哺乳而使乳汁積聚過多,發生奶脹或嬰兒吃奶後多餘的乳汁不願擠出而存留過多發生淤積、脹痛、甚至發硬。指導母親發生乳房脹痛時,哺乳前溫熱敷3 ~ 5 min,並按摩乳房,頻繁吸吮,排空乳房,即加強哺乳。餵哺時,先餵奶脹明顯的一側,因為飢餓的嬰兒吸吮力量大,利於吸通乳腺管,同時指導產婦正確的擠奶方法,嬰兒吃不完的奶要全部擠空,以防乳汁淤積。如果乳房很痛,可先熱敷、輕拍、按摩乳房,然後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使乳房舒服,至腫脹消失為止。按摩不僅能使乳腺管疏通,乳竇開放,乳汁分泌增多,還可以防止乳房腫脹結塊,同時指導母親哺乳結束後,在兩次哺乳間隙配戴合適的棉質胸罩,以托起乳房,改善乳房血液循環。

五、急性乳腺類

急性乳腺炎是由於乳頭損傷或乳汁淤積導致乳腺管阻塞乳汁沒法排出時,繼發細菌感染,引起炎症。主要表現為乳房疼痛、局部皮膚髮熱、紅腫,也可有全身不適和發熱等表現。急性乳腺炎多數發生在缺乏哺乳經驗的初產婦,如感染不重,全身反應輕微,指導母親可繼續哺乳,一般不要停止母乳餵養,因為停止哺乳不僅影響餵養嬰兒,而且還增加乳汁淤積的可能。所以在乳房疼痛、腫脹甚至局部皮膚髮紅時,不但不要停止母乳餵養,而且還要勤餵奶,讓嬰兒儘量把乳房裡的乳汁吸乾淨。當乳腺局部化膿時,指導母親患側乳房應停止哺乳,以常用擠奶手法或吸奶器將乳汁排盡,促使乳汁通暢排出,並指導母親及時到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婦幼人群指南修訂專家工作組. 6月齡內嬰兒母乳餵養指南的科學依據[J]. 臨床兒科雜誌, 2016, 34(8):637-640.

2.景匯泉, 楊暘, 杜娟,等. 中國母乳餵養與兒童體質指數、超重及肥胖關係[J]. 中國公共衛生, 2017, 33(1):91-94.

3.陳秋蘭. 強化早期產後訪視提高母乳餵養率[J]. 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19):2944-2946.

4.WHO Global Strategy on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J]. 2002.

5.花靜,吳摧春,鄧偉,等. 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村純母乳餵養影響因素研究 [J]. 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0,18 ( 3 ) :189 - 1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