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明星”,你想不到的代言最佳模式

5月28日,京东与上百个品牌的官方微博进行联动,共同发布了100多张卡牌形式的明星海报——这样大手笔的投入,显然是在为即将到来的618购物节提前铺垫关注热度。

但这次大赛前的常规热身却显得并不那么“常规”:虽然并不缺乏明星的加盟,但在整个电商行业中,“明星”一直是很难被利用好的推广资源。这次京东的大手笔投入,是否代表着电商行业已经找到“明星营销”的最佳方式?

被重新唤起的“明星营销”

“电商”一度和“明星”的绝缘,可以从百事可乐当年的巨星策略说起。

当年为了追上可口可乐,在味觉提升上见效有限的百事选择在“品牌形象”这条赛道追赶可口可乐。于是从国外巨星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和贝克汉姆,再到国内的张国荣、周杰伦和古天乐,几乎每个时代最带流量的明星都成为过他们的代言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明星策略”在2010年前后戛然而止了。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巨星策略贯穿的“电视主导注意力”时代,在2010年前后被社交网络打破后,品牌们的推广策略也随之转向“缩小距离感”,而不是让天皇巨星们托着自己“高高在上”。

有先天互联网基因的电商行业,显然会对这样的趋势更加敏感。所以他们更愿意把推广资源交给所谓的垂直网红、自媒体,期望通过相同的“互联网属性”实现导流。

只是新的问题随之诞生:比如随着新流量的挖掘殆尽,导致流量单价越来越高、让推广成本被大部分套牢;其次不完善的推广环境,让网络推广渠道在数据上也存在着极大的造假空间,导致广告主们的有效获客成本过高。

总之,当电商行业用完互联网红利,不少人开始怀念起“明星代言”策略的来之即战,最起码“明星代言”至少能保证一点:

明星的粉丝们肯定希望多见到自己的偶像,哪怕只是一条广告。

但明星代言有点难

明星们其实很欢迎来自互联网行业的邀请,因为能够和电商等这类有互联网代表性的行业合作,相当于找到了被网友接受的捷径。

另一方面,喜欢明星、进而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产品或品牌,这是一种常见的情感迁移的心理现象,俗称“爱屋及乌”。这个广告效应最早在美国烟草公司身上得到应用:在邀请明星代言后的短短两个月内,该公司的红光牌香烟上涨了47%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从20%上升为38%。

而具体到中国,随着“伴随着追星”长大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者群体的主力人群,市场消费行为中“因爱好或娱乐需求”所产生的消费比重正在增加:2017年尼尔森发布的《2017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指出,30%的90后有过“追星经历”,成为驱动他们消费的首要兴趣因素。

但在使用“明星资源”之前,有两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首先,与渠道换量的模式本质相同,想要对产品上有明显的销售量提升,这就要求所选择代言的明星需要有足够大的影响力,才能给有限的转化率创造足够大的基数。

但在传统经纪公司的定价模式下,能够带来“对互联网公司胃口”的数据的明星,价格也往往不是普通企业所能轻松接受的。

其次,明星影响的人群和领域都是有限且指向明确的,这就给准备邀请明星代言的电商带来了更多课题:这个领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整体体量够不够大,明星配合度高不高。

而这样的“猜”,总是会存在“猜错”的几率的。

所以即使人们能够准确地预估到“明星代言”能够达到什么效果,让投入回报比变成一个浮动区间非常小的准定量,但“创业公司占互联网行业的主体”这个基本事实,还是让很多公司很难用上“明星代言”。

共享明星:最佳营销策略

毫无疑问,作为在电商行业中拥有专属于自己主场的京东,总会选择在618购物节来展示阶段性的发展成果,以及对新电商行业的新发展新理解——所以作为电商行业的头号玩家,京东这次对“明星营销”的投入显然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电商行业已经有了新的办法,对品牌营销、平台形象与推广起到理想的提升效果。

“共享明星”,你想不到的代言最佳模式

首先来看看京东这次对“明星营销”的布局策略:

在线上营销方面,除了开头提到的百位品牌代言人海报联动,京东还在站外渠道上,选择了和超级星饭团等粉丝垂直APP将明星影响力放大等动作;而在站内平台中,用户还可以通过站内搜索,发现明星彩蛋,不仅增强了用户的互动性,还通过发放品牌优惠券的形式,调动了用户的购买积极性,拉动了站内销售。

“共享明星”,你想不到的代言最佳模式

在线下营销方面,明星资源主要集中在LCD、地铁和公交候车亭等高频曝光展示位上,并以此为主要场景,进行一系列借助明星影响力的活动。

“共享明星”,你想不到的代言最佳模式

其次,虽然“聚集明星资源”是每个电商广告主都曾经有过的想法,但正如上面所说的成本、领域等条件的限制,让这个任务只能交给有足够实力的大平台来完成。

很显然,京东在这次的618“明星营销”的过程中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作为已经在行业内沉淀了多年口碑的电商购物节,品牌们看到了京东对于618的重视、认真与投入,而618已经是京东的绝对主场,超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也让品牌商更愿意付出更多的信任,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与其进行合作。于是每个品牌原本相对于整个行业相对薄弱的资源体量,在被“京东做东”的聚合后具备了通过“明星营销”提升数据的可能,从而实现了共赢。

这很容易想起共享经济对人们的启发。

共享经济能立足市场的基础在于,虽然某些需求被满足后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个体需求被满足所带来的提升也终究有限,也常常会以投入产出比的考虑而被暂时搁置,而共享经济则通过“聚集资源”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具体到京东528明星营销事件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同样的策略:

-当明星参与数量足够多,“个体明星所影响的人群有明确指向性”的特点反而成为了优势,

让明星代言不仅考虑到了广度、也同时兼顾到了深度,满足了多品类商品的同时推广需求;

-当明星参与数量足够多,所叠加的影响力会让“明星代言”从单一品牌的商业行为成为公共的热点事件,在放大明星效应的同时也给二次传播打下了基础;

-当京东的平台资源、品牌的明星资源进入到了同一个运营闭环中,参与者可以更灵活地配置这些资源,规避了选择有限情况下需要考虑的“试错成本”问题,而消费者们也可以在618期间的更多条活动线上看到明星资源的应用;

-当明星、品牌、京东三个因素相结合,人们对于618购物节的关注驱动力已经不再限于简单的“购买需求”,而是扩散为了兴趣、爱好、日常生活习惯、职业、年龄等各个层面。

我们不难预见地是,京东在针对性地用“共享明星”的模式解决了“品牌的推广需求”和“明星的代言困境”后,被撬动的粉丝经济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共享明星”模式则会以即将到来的京东618购物节为起点,成为调和品牌、平台和消费者三方需求的理想解决方案。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专注于互联网文化、营销、产品。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帐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微信:melodyf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