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牽羊賣羊

這種遊戲有6個幼兒即成,人越多越熱鬧。一人扮老闆,一人扮賣羊人,其餘跟在賣羊人後面扮羊,雙手扶著前面人的腰組成羊隊,老闆不動,賣羊人領頭,與後面扮羊的孩子一道唱:“牽羊賣羊,一賣賣到荷葉塘,問老闆,買羊不?”老闆說:“買!買頭羊。”賣羊人:“頭羊冇得角。”老闆:“買二羊。”賣羊人:“二羊冇得腳。”老闆:“買三羊。”賣羊人還未回答,身後的“羊”們即緊張起來,因為賣羊人會說:“三羊、四羊隨你捉!”老闆立即繞過賣羊人捉羊,賣羊人左右遮擋,身後的“羊”隊扭動如蛇,躲閃著、驚叫著、笑鬧著。一旦某人被捉住,則被捉的與老闆調換角色,繼續遊戲。

抬花轎

這種遊戲有3人即行。甲小孩用右手握自己的左手腕,左手握對面乙小孩右手腕;乙小孩用相同方法握住甲小孩。丙小孩扮新娘,雙手扶住甲乙的肩,坐在兩雙小手搭成的轎凳上。甲乙將丙抬起向前走,邊走邊念:“轎咕嚌,嚌咕轎,新娘子,莫屙尿。嚌咕轎,轎咕嚌,新娘子,莫打屁。”抬累了便輪換角色。有時十幾個小孩組成眾多的花轎伴以“轎咕嘰,嘰咕轎”的口號聲和嘻笑聲,充滿童趣,十分熱鬧。

洋菩薩

“洋菩薩”指的是一種一寸多長的、矩形的紙質小畫片,背面有一些相關的文字。如梁山好漢108將、隋唐演義中的草莽英雄、《白蛇傳》中的人物、《劈山救母》的故事等。小孩到小攤上買洋菩薩,攤主用剪刀按顧客的意思剪一排、或一大塊、或挖天窗,剪出你所中意的畫片。買價不貴,小孩買的目的大都是觀賞、增加知識。而一些調皮孩子則於觀賞之餘去“賭博”

“賭博”一般兩人之間進行。以“銅坨、剪刀、布”定勝負,輸家先放一個洋菩薩在地上,贏家用自已最“信任”的一個洋菩薩向對方的洋菩薩的側下方“戳”去,其效果有三種:把對方的弄“翻”個身;“戳”到對方的下面;連“翻”帶“戳”。第一種情況贏一個洋菩薩,第二種贏2個,第三種情況贏4個。

三角板

三角板是用香菸紙盒折成的,又叫“油板”,它和“洋菩薩”一樣可以“賭博”,玩法和“洋菩薩”差不多。甲童將自己的油板用力向下擲,利用風力將乙童的油板吹翻邊者為勝,可繳獲乙童的油板。

滾鐵環

鐵環直徑一尺左右,用一隻手持一長柄鐵絲鉤,推著鐵環前進。玩法有左右轉彎,繞環,扭8字,人從鐵鉤上跨過,胯下推環前進,把鐵環推出10多米再追上去繼續推,撞倒別人的鐵環而自己的正常運轉等,玩法簡單,深受少年兒童喜愛。

躲摸子

躲摸子又叫“玩摸子”。先以“銅坨、剪刀、布”定角色,輸家便是“摸子”。如果是一間房內玩,“摸子”便被人用折成條形的手帕矇住雙眼,然後去“摸”著尋找躲起來的玩伴。“摸”到一個人後,便互換角色繼續玩。另一種規則是“摸”到一個人後,要猜被“摸”的人是誰,“摸子”便用手去摸對方的腦袋、五官,而其他人則千方百計製造種種假象讓“摸子”判斷失誤——此間笑聲不斷。

還有一種是戶外的。“摸子”面牆閉眼,其他人各自尋找藏身之處,都藏妥帖了,便叫一聲:“好噠!”“摸子”便明眼找人,找到一個後,便互換角色繼續遊破。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兒時的遊戲

跳橡皮筋

這是一種小女孩的遊戲,有大體相同的規則。橡皮筋有長至一丈多的,也有用橡皮箍套接成的。兩人各執橡皮筋的一端,由其他人跳橡皮筋,一邊跳,一邊合著節奏唱:“你拍一,我拍一,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跳的動作是先抬一腿壓下橡皮筋,再按口訣邊唱邊做些平地的舞蹈動作。完成一個段落,橡皮筋就要升高一個檔次。橡皮筋的高度分膝、腰、肩、耳、頭頂、舉手幾個檔次。

當小女孩邊唱邊跳而且抬腿壓下一根別人舉至頭頂的橡皮筋的時侯,連路過的成年人也會停下腳步來觀看,不時加以讚歎。

打陀螺

長沙縣稱“陀螺”為“得螺”。陀螺多用雜木做成,把它車成圓柱體,再把一頭車成圓錐形,過去小孩都是自己動手做,用刀慢慢切削而成。圓錐頂安上一鐵釘,鐵釘的帽子一分厚,因為陀螺旋轉時靠它與地面接觸,必須耐磨。

打陀螺須備一根鞭子——在一根兩尺來長的小棍前端綁牢一根長布條。布條纏緊陀螺,再將陀螺的釘帽與地面接觸,然後把竹棍沿水平方向往右一揮,陀螺便旋轉而不倒下,然後用布條不斷地抽打.陀螺便不停地旋轉。

有的高手將陀螺用布條纏好後,直接沿水平方向將陀螺甩出去,陀螺沿拋物線旋轉落地而不倒。還有的用中指和拇指夾住陀螺在地上一轉,陀螺也可以旋轉而不倒。

有時兩人將自己的陀螺相向抽動,當一方撞倒了另一方的陀螺時,自有一種勝者的得意。有時放學後,一塊空地上有十幾根鞭子在叭叭的抽動,伴以陀螺旋轉與地面摩擦的吱吱聲,陀螺之間的碰撞聲,勝者的歡呼聲,好不熱鬧。

打彈子

打彈子即玩玻璃球的遊戲。玻璃球直徑一釐米多。最常見的玩法是在地面上畫一等邊三角形,邊長不到一尺。三角形內每人放入一顆玻璃球,如果5個人玩則有5顆玻璃球。然後5個人站在一條線外向另一條一丈來遠的線拋滾出自己的“打子”,也是玻璃球。“打子”停下的位置距遠端線最近的排第一號,其餘類推。接著按排號次序打彈子,站在線外手拿“打子”瞄準三角形內的彈子擲擊,距離一般有兩米多。擊中目標後滾出三角形的玻璃球則歸擊中者所有,所以排第一號的是最有利的。

跳房子

跳房子是女孩子的遊戲,男孩偶爾也參與。玩之前先得在地上畫出8 間房子,一間房比一平方尺大一點。從近往遠看,8間房的排列次序是縱向2間,再橫列2間,再縱向1間,又橫列2間。最後頂上1間半圓形的。整體上看,很像一個黑體的“幹”字頭上加一半圓。

跳房子用的“算盤子”是用繩子將七八個算盤珠串成一圈。把算盤子丟中第一間房,單足立於房子中將算盤子撥出起點線,這第一間房便有了“產權”。最難跳的是頂上第8間,一是要將算盤子丟中,丟不中算失敗;第二是要單足跳到第8間,然後循7、6、5、4、3、2、1的順序單足將算盤子一間一間地踢中,最後踢出起點線。幾個小孩輪著跳,誰先跳完第8間算勝利者。還有在特定位置允許雙腳著地的。

其他遊戲

點點班班:兒童數人平排坐好,一人用食指點各人的膝蓋,唱道“點點班班,南嶽南山,南山泰斗,一點二斗。豬蹄馬蹄,醬油炒蹄,不準縮腳,縮腳豬蹄”。最後一個“蹄”字落在誰的膝蓋,誰就接受處罰表演節目。

種蓮子:兒童數人排坐,雙掌合攏置前胸,另一人雙掌合攏,掌中藏一紙團,一邊唱一邊將紙團偷偷放入某一兒童手掌中,要另外一個兒童來猜。唱詞為:“種蓮子,開荷花,不種籽,到老家。點點墨,莫開拆,莫等對門黃狗子曉得。黑狗子噢噢——來吃屎;黃狗子噢噢——來尋紙”。

抓手指:一兒童右手前平伸,掌心朝下,參加者將右手食指頂住對方掌心,伸掌的兒童唱道:“一抓金,二抓銀,三抓四抓抓茶葉,五抓六抓抓個人。”唱到最後一個抓字,手掌用力一抓,被抓的兒童認輸受罰。

猜打屁:如果孩子們在一起有打屁的,小孩唱道:“狗打屁,生牛痢,牛痢不開花,打屁就是他。”最後一個“他”字落在誰,誰就是打屁的人。

丟八馬:將4根香棍子向桌面或地面拋擲,四根香棍成兩個互不相連的×,叫“八馬”,可獲3分,疊一個×的叫“中馬”,可獲2分;四根香棍相互平行而不粘連叫“筷子”,獲1分。不含上列條件的不計分。

五子飛:用5顆小石頭或小沙袋,自然拋在桌面或地上,然後拾一顆向上拋,並急忙用手連同其它小石頭(小沙袋)抓住,以抓多少決勝負。有的鄉村稱“吃子”。

此外,20世紀60年代前,城市尚存一些以兒童為消費對象的攤擔,如看“西洋鏡”、汽槍打氣球、小人書攤等,孩童們都樂此不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