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牵羊卖羊

这种游戏有6个幼儿即成,人越多越热闹。一人扮老板,一人扮卖羊人,其余跟在卖羊人后面扮羊,双手扶着前面人的腰组成羊队,老板不动,卖羊人领头,与后面扮羊的孩子一道唱:“牵羊卖羊,一卖卖到荷叶塘,问老板,买羊不?”老板说:“买!买头羊。”卖羊人:“头羊冇得角。”老板:“买二羊。”卖羊人:“二羊冇得脚。”老板:“买三羊。”卖羊人还未回答,身后的“羊”们即紧张起来,因为卖羊人会说:“三羊、四羊随你捉!”老板立即绕过卖羊人捉羊,卖羊人左右遮挡,身后的“羊”队扭动如蛇,躲闪着、惊叫着、笑闹着。一旦某人被捉住,则被捉的与老板调换角色,继续游戏。

抬花轿

这种游戏有3人即行。甲小孩用右手握自己的左手腕,左手握对面乙小孩右手腕;乙小孩用相同方法握住甲小孩。丙小孩扮新娘,双手扶住甲乙的肩,坐在两双小手搭成的轿凳上。甲乙将丙抬起向前走,边走边念:“轿咕哜,哜咕轿,新娘子,莫屙尿。哜咕轿,轿咕哜,新娘子,莫打屁。”抬累了便轮换角色。有时十几个小孩组成众多的花轿伴以“轿咕叽,叽咕轿”的口号声和嘻笑声,充满童趣,十分热闹。

洋菩萨

“洋菩萨”指的是一种一寸多长的、矩形的纸质小画片,背面有一些相关的文字。如梁山好汉108将、隋唐演义中的草莽英雄、《白蛇传》中的人物、《劈山救母》的故事等。小孩到小摊上买洋菩萨,摊主用剪刀按顾客的意思剪一排、或一大块、或挖天窗,剪出你所中意的画片。买价不贵,小孩买的目的大都是观赏、增加知识。而一些调皮孩子则于观赏之余去“赌博”

“赌博”一般两人之间进行。以“铜坨、剪刀、布”定胜负,输家先放一个洋菩萨在地上,赢家用自已最“信任”的一个洋菩萨向对方的洋菩萨的侧下方“戳”去,其效果有三种:把对方的弄“翻”个身;“戳”到对方的下面;连“翻”带“戳”。第一种情况赢一个洋菩萨,第二种赢2个,第三种情况赢4个。

三角板

三角板是用香烟纸盒折成的,又叫“油板”,它和“洋菩萨”一样可以“赌博”,玩法和“洋菩萨”差不多。甲童将自己的油板用力向下掷,利用风力将乙童的油板吹翻边者为胜,可缴获乙童的油板。

滚铁环

铁环直径一尺左右,用一只手持一长柄铁丝钩,推着铁环前进。玩法有左右转弯,绕环,扭8字,人从铁钩上跨过,胯下推环前进,把铁环推出10多米再追上去继续推,撞倒别人的铁环而自己的正常运转等,玩法简单,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躲摸子

躲摸子又叫“玩摸子”。先以“铜坨、剪刀、布”定角色,输家便是“摸子”。如果是一间房内玩,“摸子”便被人用折成条形的手帕蒙住双眼,然后去“摸”着寻找躲起来的玩伴。“摸”到一个人后,便互换角色继续玩。另一种规则是“摸”到一个人后,要猜被“摸”的人是谁,“摸子”便用手去摸对方的脑袋、五官,而其他人则千方百计制造种种假象让“摸子”判断失误——此间笑声不断。

还有一种是户外的。“摸子”面墙闭眼,其他人各自寻找藏身之处,都藏妥帖了,便叫一声:“好哒!”“摸子”便明眼找人,找到一个后,便互换角色继续游破。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儿时的游戏

跳橡皮筋

这是一种小女孩的游戏,有大体相同的规则。橡皮筋有长至一丈多的,也有用橡皮箍套接成的。两人各执橡皮筋的一端,由其他人跳橡皮筋,一边跳,一边合着节奏唱:“你拍一,我拍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跳的动作是先抬一腿压下橡皮筋,再按口诀边唱边做些平地的舞蹈动作。完成一个段落,橡皮筋就要升高一个档次。橡皮筋的高度分膝、腰、肩、耳、头顶、举手几个档次。

当小女孩边唱边跳而且抬腿压下一根别人举至头顶的橡皮筋的时侯,连路过的成年人也会停下脚步来观看,不时加以赞叹。

打陀螺

长沙县称“陀螺”为“得螺”。陀螺多用杂木做成,把它车成圆柱体,再把一头车成圆锥形,过去小孩都是自己动手做,用刀慢慢切削而成。圆锥顶安上一铁钉,铁钉的帽子一分厚,因为陀螺旋转时靠它与地面接触,必须耐磨。

打陀螺须备一根鞭子——在一根两尺来长的小棍前端绑牢一根长布条。布条缠紧陀螺,再将陀螺的钉帽与地面接触,然后把竹棍沿水平方向往右一挥,陀螺便旋转而不倒下,然后用布条不断地抽打.陀螺便不停地旋转。

有的高手将陀螺用布条缠好后,直接沿水平方向将陀螺甩出去,陀螺沿抛物线旋转落地而不倒。还有的用中指和拇指夹住陀螺在地上一转,陀螺也可以旋转而不倒。

有时两人将自己的陀螺相向抽动,当一方撞倒了另一方的陀螺时,自有一种胜者的得意。有时放学后,一块空地上有十几根鞭子在叭叭的抽动,伴以陀螺旋转与地面摩擦的吱吱声,陀螺之间的碰撞声,胜者的欢呼声,好不热闹。

打弹子

打弹子即玩玻璃球的游戏。玻璃球直径一厘米多。最常见的玩法是在地面上画一等边三角形,边长不到一尺。三角形内每人放入一颗玻璃球,如果5个人玩则有5颗玻璃球。然后5个人站在一条线外向另一条一丈来远的线抛滚出自己的“打子”,也是玻璃球。“打子”停下的位置距远端线最近的排第一号,其余类推。接着按排号次序打弹子,站在线外手拿“打子”瞄准三角形内的弹子掷击,距离一般有两米多。击中目标后滚出三角形的玻璃球则归击中者所有,所以排第一号的是最有利的。

跳房子

跳房子是女孩子的游戏,男孩偶尔也参与。玩之前先得在地上画出8 间房子,一间房比一平方尺大一点。从近往远看,8间房的排列次序是纵向2间,再横列2间,再纵向1间,又横列2间。最后顶上1间半圆形的。整体上看,很像一个黑体的“干”字头上加一半圆。

跳房子用的“算盘子”是用绳子将七八个算盘珠串成一圈。把算盘子丢中第一间房,单足立于房子中将算盘子拨出起点线,这第一间房便有了“产权”。最难跳的是顶上第8间,一是要将算盘子丢中,丢不中算失败;第二是要单足跳到第8间,然后循7、6、5、4、3、2、1的顺序单足将算盘子一间一间地踢中,最后踢出起点线。几个小孩轮着跳,谁先跳完第8间算胜利者。还有在特定位置允许双脚着地的。

其他游戏

点点班班:儿童数人平排坐好,一人用食指点各人的膝盖,唱道“点点班班,南岳南山,南山泰斗,一点二斗。猪蹄马蹄,酱油炒蹄,不准缩脚,缩脚猪蹄”。最后一个“蹄”字落在谁的膝盖,谁就接受处罚表演节目。

种莲子:儿童数人排坐,双掌合拢置前胸,另一人双掌合拢,掌中藏一纸团,一边唱一边将纸团偷偷放入某一儿童手掌中,要另外一个儿童来猜。唱词为:“种莲子,开荷花,不种籽,到老家。点点墨,莫开拆,莫等对门黄狗子晓得。黑狗子噢噢——来吃屎;黄狗子噢噢——来寻纸”。

抓手指:一儿童右手前平伸,掌心朝下,参加者将右手食指顶住对方掌心,伸掌的儿童唱道:“一抓金,二抓银,三抓四抓抓茶叶,五抓六抓抓个人。”唱到最后一个抓字,手掌用力一抓,被抓的儿童认输受罚。

猜打屁:如果孩子们在一起有打屁的,小孩唱道:“狗打屁,生牛痢,牛痢不开花,打屁就是他。”最后一个“他”字落在谁,谁就是打屁的人。

丢八马:将4根香棍子向桌面或地面抛掷,四根香棍成两个互不相连的×,叫“八马”,可获3分,叠一个×的叫“中马”,可获2分;四根香棍相互平行而不粘连叫“筷子”,获1分。不含上列条件的不计分。

五子飞:用5颗小石头或小沙袋,自然抛在桌面或地上,然后拾一颗向上抛,并急忙用手连同其它小石头(小沙袋)抓住,以抓多少决胜负。有的乡村称“吃子”。

此外,20世纪60年代前,城市尚存一些以儿童为消费对象的摊担,如看“西洋镜”、汽枪打气球、小人书摊等,孩童们都乐此不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