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2014年,长沙县举办“民厨争霸”活动,经过海选、复赛和决赛三轮角逐,最终产生了开慧烤全羊、双江红烧黑猪肉等十二道长沙县地域特色菜。这十二道菜,用的都是长沙县特色食材,具有地域特色的味道。品尝这十二道地方名菜,能从多角度了解长沙县风土人情、饮食文化。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开慧镇:开慧烤全羊

原料:黑山羊

特色:优质黑山羊、口感外焦内嫩、滋补养身

做法:精选上等羊肉,逾四十种香料腌制;用炭火烤制四小时;待表皮微焦,肉质有嚼劲,放秘制佐料;趁热食用,肉香扑鼻,口感甚佳。

开慧乡,又名板仓,是开国领袖毛泽席夫人杨开慧的家乡。现在,许多人来到板仓,除了一睹开慧故里的风采,缅怀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还会来到飘峰山下,品尝农家山庄的 “天下第一美食——烤全羊”。

烤全羊,是从元代宫廷宴飨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又称“诈马宴”。“诈马”即蒙古语“珠马”或“招木”的异译,指的是用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法杀之后,热水煺毛,去掉内脏,收拾干净的白条绵羊烤制的一道名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蒙古肉食中最讲究烹调技艺的上乘大菜。烤全羊在清代颇受宫廷青睐,常用来招待蒙古王公,乾隆皇帝曾写诗赞美。

开慧烤全羊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因为羊的品质好以及烧烤的专业手法。所选山羊都是天然放养、日食百草的黑山羊,现场宰杀,用逾四十种香料腌制。然后炭火烤制,等羊的水分烤干后,涂上一层菜籽油继续烤,待羊熟透后,再放入秘制的佐料。整个过程要4小时以上。

烤熟的黑山羊金黄油亮,表皮微焦发脆,内部绵软鲜嫩,羊肉清香扑鼻,放秘制佐料,辅以香菜点缀,膻味极小。除了口感更胜一筹外,更是滋补养身的佳品。趁热食用,肉香扑鼻,口感甚佳。

走进烤全羊的烧烤厅,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厅内食客如云,欢笑声此起彼伏。十几个烧烤台上,炭火正旺,铁丝肉上架着烤好的整只山羊,有的桌上还摆着不少本地农家菜。大家各自围在烧烤台边,或坐或立,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用手撕下一块热乎乎、香喷喷的羊肉,边吃边赞:果然名不虚传,外焦内嫩,口感很韵味。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春华镇:大鱼塘水煮活鱼

原料:水库活鱼、青椒

特色:原生态,纯天然的雄鱼;营养丰富,口感细腻。

做法:热锅,烧热菜籽油,鱼入锅,中火煎至两面金黄,表皮微焦;待散发焦香后,再倒入山泉水;大火烧开,转中火熬汤;待鱼汤呈乳白色泽,香气扑鼻,适量青椒点缀,出锅即可。

《大清食话》记载:光绪年间,清朝宫廷兴起食鱼热潮,一位来自长沙府的李姓御厨制作的“酸菜鱼”因“器具绝、工艺绝、配方绝”和“鱼绝、味绝、营养绝”受到了皇宫贵族的倾爱,被圣旨御封。自此300多年间,李姓家族代代为厨,并将此道菜肴传承下来。现在,大鱼塘水煮活鱼为李姓烹鱼世家的十二代传承人烹饪制作。

 大鱼塘水煮活鱼这道菜,离不开产自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塘村水库的鱼,由于水库中水质清澈,不给鱼喂养饲料,采取放养方式,从大鱼塘村水库中捕捞的鱼不仅没有腥味,而且鱼肉Q弹有韧劲。

 有了好的食材,烹饪口感鲜美的水煮活鱼也就相对容易了。配料只需姜、紫苏、青椒和盐就行。先将鱼两面煎一下,同时放上姜,然后放水煮,待水变成乳白色的汤时,加上青椒、紫苏和盐即可。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先用猛火将水煮开,然后文火慢熬,这样保留鱼的原汁原味,做到鱼汤清香、鱼肉鲜美无腥味,鱼汤的清香和鱼肉的鲜美久久留于唇齿之间,令食客难以忘怀。

春华镇: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原料:土鸡、姜片、料酒

特色:鲜辣老姜、农家放养土鸡,温和滋补

做法:取适量猪油,热锅,老姜切片爆炒;待姜片香味四溢,放鸡肉煽炒;入少量料酒,提香;加入没过鸡肉的泉水,大火烧开,小火熬制;待鸡汤黏稠,出锅即可。

在长沙县,每到盛夏三伏,民间就有吃鸡的习俗,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因此,老姜煨鸡、路边荆煨鸡等菜品也就成为市民必选的美食。长沙人起伏吃鸡也挺有讲究,一是要吃叫鸡(即公鸡),而且还要是正儿八经当天买当天杀当天吃;二是要用路边荆熬水,炒鸡时与酒同下,再加生姜,有的一只鸡加半斤姜,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初伏吃鸡即这个道理。另外,烧鸡时加入生姜等,还可起去湿强身的作用。

春华镇的老姜煨鸡,食材和做法与别处不同。选用的鸡都是农家喂养的土鸡。烹鸡的配料:姜、谷酒等都在本地采购,保证了食材的安全和天然味道。

老姜煨鸡的做法很简单,只需鸡、猪油、酒、盐、姜等食材。先用猪油爆炒生姜,然后放入鸡肉爆炒至出油;放酒,炒至待酒味挥发后,放入淹没过鸡肉的泉水;待鸡汤变黏稠后即可。这样做出来的老姜煨鸡肉质更鲜、汤汁更浓更黄。

古代神话中,流传着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这就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

现在的长沙县春华镇,将甘甜醇净的泉水和农家放养的老鸡,用文火慢慢炖到酥烂,不仅温和滋补,更有散寒去毒的功效。最好三个伏日都吃上一碗老姜炖鸡,如果条件不允许,一般也要吃一个伏日。。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高桥镇:香菇肉丝

原料:香菇、白蘑菇、土鸡

特色:口感顺滑,营养均衡,鸡汤滋补,多汁Q弹

做法:新鲜香菇与白蘑菇,去蒂,清水洗净;鸡肉入清水,大火烧开,小火煨汤,待汤计浓郁;香菇与白蘑菇,翻炒,即可出锅。

香菇,又称香蕈,素有“蘑菇皇后”之称。栽培历史要追溯到南宋时期何澹所编《龙泉县志》:古人取橄榄木,砍倒仆地,用斧斑驳木皮上,候淹湿,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或清明向日处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

2007年,长沙县高桥镇,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的美称。食用菌产品畅销27个省市,并出口日韩。在高桥的食用菌农耕园,田间有不少白色大棚,棚里种的都是食用菌,汁鲜肉嫩,味美价廉。到高桥,可以亲自体验在大棚采摘中国最美味食用菌的快乐,吃到最新鲜最营养的食用菌。

香菇是食用菌中的上品,原是明代宫廷名菜,后流传于民间。相传明代建都金陵(南京)时,正遇天下大旱,灾情严重。明太祖朱元璋祈神求雨,带头吃素数月,胃口不佳。军师从家乡带来香菇,制成一道“烧香菇”给朱元璋品尝。朱元璋未及下筷,就闻到一阵阵香味,吃后感到此菜香味浓郁,软熟适口,滋味异常鲜美,连连这是一道少见的好菜。从此朱元璋在宫中经常食用此菜,故香菇又称“长寿菜”。

要想吃到高桥镇这道“香菇肉丝”,可去食用菌农耕园内摘取新鲜香菇与白蘑菇,去蒂,淘清水洗净;文火熬制浓郁鸡汤,将香菇与白蘑菇放入高汤,稍煮,沥干后,入锅翻炒,美味即成。这不寻常的美味,口感顺滑,多汁弹牙,每一口,都是诸般鲜味的蓬勃而出,完美的呈现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一)

黄花镇:水鱼炖牛鞭

原料:水鱼、牛鞭、老母鸡、猪头肉

特色:色泽浓郁,香气弥漫,入口爽滑,汤汁粘稠

做法:将老母鸡和猪头肉煨制三小时,熬浓汤;把牛鞭和水鱼,冷水入锅焯烫过凉两次;开大火,将牛鞭用猪肠油和姜片煸制八分钟,将水鱼加入高汤中,煮二十分钟即可出锅。

水鱼,又名鳖,《逸周书》载,所谓“长沙鳖”跻西周成王贡物之列,距今三千余年。及至晋代,亦有文记“长沙黄鳖特大而美,故贡”。水鱼具有鸡、鹿、牛、羊、猪五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好水出好鱼,山青水秀的黄花镇水鱼,更是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牛鞭又叫牛冲,清宫满汉全席中,牛鞭被列为第十二道菜肴。富含雄激素、蛋白质、脂肪,胶原蛋白含量高达98%,乃珍贵进补之食,也是女性美容驻颜首选之佳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牛鞭补肾壮阳,固本培元。水鱼炖牛鞭,阴阳调和,味美滋补。

水鱼炖牛鞭,实在颇为讲究。水鱼,为野生水鱼,吃的是不喂饲料的小鱼仔,这样喂5-8年后才可上桌。而牛鞭选用的是老黄牛牛鞭。由于食材可靠,

用正宗黄牛鞭和老水鱼搭配成一锅,加入高汤,与老母鸡和猪头肉煨制一起3小时,再煮个20分钟即可出锅。单个水鱼汤非常鲜嫩,而牛鞭汤会比较浓、稠,都是滋补珍品,两者“强强联合”,不仅口感肉软爽滑,汤汁浓郁,而且营养价值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