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煙霞洞的美麗傳說

在咸陽市禮泉唐昭陵九嵕山的腳下,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煙霞洞。遠在西漢武帝時,有一位名震京師的高士鄭子真,慕名隱居,棄官從田,離開繁鬧京城,來到綠樹成蔭、雲霧繚繞的九嵕山下。

咸陽煙霞洞的美麗傳說

高士鄭子真像

九嵕山乃天下名山,海拔1188米。虎踞渭北,氣掩關中,九梁拱舉,一峰獨秀。另以浩浩渭水縈帶其前,滔滔涇水逶迤其後,襯托得陵山主峰更是孤聳回絕。難怪一代英主唐太宗把九嵕山做為自己的歸宿之地。

咸陽煙霞洞的美麗傳說

話說這鄭子真領略九嵕山的風光後,就在九嵕山麓的南面,鑿洞為室,隱居耕讀。早晨,旭日東昇,朝霞滿天,透過樹林,霞光入室,因之,鄭子真便把他的窯洞稱為“煙霞洞”。

咸陽煙霞洞的美麗傳說

隋朝有人曾用煙霞洞前的泉水釀出純正爽口的上等米酒,稱作“醴酒”,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煙霞洞泉為“醴泉”。

煙霞洞勝蹟,引來歷代許多名人學士的尋訪。

明代一位詩人,前來昭陵遊覽,曾在鄭子真的洞室題詩一首:“柴門流水曲曲斜,青山有洞鎖煙霞,野人不知當年事,笑到有洞鎖煙霞,野人不知當年事,笑到村無姓鄭家。”到了清代,聞名全國的愛國教育家劉古愚先生,也在此辦了一所“煙霞書院”,舉世聞名的昭陵博物館也建在離煙霞洞不遠的煙霞鎮。

咸陽煙霞洞的美麗傳說

煙霞洞地極幽靜,洞前泉水西流,清秀如帶,斗轉蛇行,猶如世外桃源,真是旅遊的一個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