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苏主导了会议进程,而英国靠边站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其实,看看照片就明白,英国根本没资格坐在中间,而是被挤兑到一边去了。

为什么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苏主导了会议进程,而英国靠边站了?

(雅尔塔会议之三巨头)

一、为什么美苏英三国要召开雅尔塔会议?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945年时,很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德意日法西斯都进入了困兽犹斗、垂死挣扎的最后阶段。

在欧洲,苏联红军踏上了德国的领土(想必苏军将士定然感慨良多,1941年德军踏进了苏联的领土,现在翻过来了)。在亚洲,美国海空军一步步靠近了日本本土。

事情总是两面性的,当法西斯如日中天时,反法西斯力量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自然会同仇敌忾,现在,法西斯日薄西山,外在压力小了,内部矛盾就凸显出来。

为了加速打败法西斯,就战后国际政治格局进行安排,同时也为了瓜分胜利果实,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苏英三大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这就是著名的“雅尔塔会议”。

哪个国家都想争取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战后的国际秩序,这是很自然的,要不怎么对得起本国军人和老百姓的血汗?

那么,为什么说美苏两家才是会议真正的主导者,英国只是配角?

让我们看看各大国的军事实力、军工生产和战场表现就略知一二。

二、各大国的军事实力、军工生产和战场表现

1、美国

为什么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苏主导了会议进程,而英国靠边站了?

(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谢尔曼坦克)

美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兵工厂,在战争期间生产了8万辆坦克、25万门火炮、近30万架飞机、近240万辆卡车和包括100多艘航母在内的几万艘各种舰艇,为苏联和英国、中国等都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资源。在战争结束时,美国拥有1200万军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就战场表现来看,美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在亚洲则是打击日本海空军的主力。

2、苏联

为什么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苏主导了会议进程,而英国靠边站了?

(苏军的骄傲——喀秋莎火箭炮)

苏联的表现也很抢眼,在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联军民以血肉之躯,几乎以一己之力顶住了希特勒的疯狂进攻,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中坚力量,并在转入战略反攻之后歼灭了德军的精锐。

苏联的工业力量尤其是军工实力也让全世界为之惊叹:战争期间生产了9万多辆坦克、51万门火炮、14万架飞机和近20万辆卡车。

在1945年,苏联坐拥1100万雄狮,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军事大国。

3、英国

英国则是另外一番风景:战争期间,由于本国实力急剧下降,无法和美苏两国平起平坐,只好在某种程度上靠着美国这颗大树狐假虎威,尽可能与美国保持一致。

英国则是另外一番风景:战争期间,由于本国实力急剧下降,无法和美苏两国平起平坐,只好在某种程度上靠着美国这颗大树狐假虎威,尽可能与美国保持一致。
虽然,英国生产了12万架飞机、48万辆卡车和12万门火炮,但是坦克生产数量却少得多。


此外,老奸巨猾的丘吉尔此时也许才明白,战场上的不得力和偷奸耍滑是没有好处的。500多万英军始终在保存实力,并没有打出像样的仗来,也就没有相应的威信,没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要好处。何况英国的军事、经济和工业力量比美苏都已经相形见绌。

英国的陆军和美苏两国相比不值一提,海军比美国差的远,空军实力与美苏两国也有相当差距。

总之,美国和苏联主导了会议进程,“大英帝国”则“无可奈何花落去”,极不情愿的靠边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