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对粘豆包情有独钟?

伊296308694


东北的粘豆包起源于清代满族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粘食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粮食主要的种植品种还是黄米为主。有文献记载当时宁古塔地区“开辟来,不见稻米一粒,有粟,有稗子,有铃铛麦,有大麦。稗则贵者食之,贱则粟耳。近亦有小麦,卒不多熟,面麦亦堪与小麦乱也。”可见当时粟米是百姓吃的东西,而稻米在东北地区种植的是非常少的,粟米磨面,就是蒸粘豆包用的黄米面。

除了粮食来源的原因,再有一个就是气候原因。东北的冬天是天然大冰窖,很多食物都需要在冬季冰冻保存,但是即便是零下四十度,但每天中午到晚上温度差别变化还是很大的。如果是质地酥松的食物,即便是冰冻状态下,温差变化也会让其变质,而粘食因为其致密的结构,内部凝胶一般,水分和面的结合程度也很好。冰冻之后放在坛子里,保存两三个月拿出来,上锅一蒸口感完全不会有变化。

一方水土滋养一域民风,而饮食习惯都是顺应环境特点而来的,数百年的流传,哪个人又不是眷恋着自己儿时家乡的味道呢?


东北爷们儿的厨房


说起粘豆包,那可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特别是一进腊月,“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说的就是粘豆包,每逢这时妈妈就开始张罗着做粘豆包了。

东北的小孩喜欢吃甜的,刚出锅的热豆包,诺诺粘粘的,蘸上白砂糖,甜蜜Q弹,相信这个味道是很多人都忘不了的。

又称黄豆包或豆包。它是一种源于满族的豆沙包类食物。满族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砍柴等。目前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是东北一道传统食品,别看它土里土气的不起眼,却曾经是老东北人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角。粘豆包总是和北方的冰天雪地联系在一起,南方人是很难体会出它的神韵的。

与这片粗犷的白山黑水一样,东北人的粘豆包之风格也是粗砺的,和酸菜、冻豆腐、腌咸菜、杀猪菜等一起,成为东北人的食物图腾。其实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粘豆包一切工艺源自于天然,属传统天然食品的典范,一点也不土呢!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

有着寒冷的天时,粘豆包是东北每户人家必备的速冻食品;利用热炕头的地利,粘豆包还是邻里间互助聚会的由头之一;占尽中国传统家庭的人和,粘豆包更是祖孙三代共同劳动彼此依赖的亲情交融。

黏豆包主要成分是黄米面,黄米属于消化慢的粮食,所以,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粘豆包成了抗饿的主要食品,有其客观原因。同时,粘豆包作为春节期间的民俗食品,深受大家的喜欢,在年节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挺讨喜的。究其原因,可能粘豆包团团的,圆圆的,又体量娇小,像极了鸡蛋,加之外面是黄米面皮,里面是红小豆做的馅儿,黄皮红心,应和了咱们中国人的精气神吧!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粘豆包已从许许多多人家的餐桌上消失,人们已不再把粘豆包做为一种抗饿食品了,而把它作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具有北方特色的风味食品,但很多老东北人还是忘不了粘豆包及其背后的回忆,农贸市场上卖粘豆包摊位前的顾客总是不会少,其中以老人居多。而许多从农村迈入城市的人在内心都蕴藏着对粘豆包的一种特殊的怀念,忘不了这种家乡的味道。小时候,做粘豆包是家里的一件大事。秋冬之交,长辈就开始忙碌了。

现在到吉林很少能吃到正宗的豆包了,现在都用粘大米包豆包,已经味道不如从前了。其实豆包就是用黄米磨成粉末做皮,里面包上豆类的馅用大锅蒸熟而成的冬令食品。

正宗的东北粘豆包,其实是包完之后冻在外面的。吃的时候就从零下20好几度的室外捡回来,上锅蒸。

“熟啦”!

再烫,也乐意忍一会儿吃到嘴儿。(ss)


新文化报


东北有句老话“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东北著名笑星潘长江还跟女儿潘阳拍过同名电视剧。可见东北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对这个小小的粘豆包爱的深沉。

其实论起对粘食和甜食的偏爱北方人不如南方人,要不怎么会有粽子、豆腐脑等食品的“南甜北咸”之争呢?而且北方多产小麦而不产糯米,要知道糯米是做粘性食物最关键的食材。所以在口味和食材都不占优势的前提下,粘豆包这个又甜又粘的食品能成为东北人的心头好是见多不容易的事儿~

1、东北人爱吃粘豆包是有历史由来的 其实东北在古代并不是汉人的聚居地,而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人善骑射,野外长时间的打猎需要干粮,东北的冬天寒冷,而且天气干燥。普通米面做成的干粮在寒冷干燥的气候里水分大量流失,因此往往又干又硬口感不好。而粘食软糯锁水的特点恰恰弥补了这点不足,因此深得满族人喜爱。据说当年努尔哈赤挥师南下入主京城,军队冬季口粮的主力就是粘豆包,因此这军功章的一半还说他这个小小的粘豆包。

2、粘豆包有饱腹感 粘性食物由于不好消化,因此能为人们带来持久的饱腹感,并提供大量能量。东北冬季寒冷,人们往往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大量热量来抵御严寒,而粘豆包满足了东北人这一需求,因此受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

3、物以稀为贵 在东北的传统美食中粘食不多,而粘豆包作为少数粘食中的佼佼者自然成为东北老少爷们中的实力“团宠”,尤其是受小孩子们的喜爱。

4、冬季美食寓意好 东北由于冬天气候寒冷,因此有很长的农闲期,要知道这时候地里粮食的产出是很少甚至没有,所以人们往往要准备过冬的食物。粘豆包用黄米面和玉米面做皮儿,红豆沙做馅。成为了冬天白山黑水中的一抹暖色自然让人看了心生欢喜。而且豆沙香甜软糯的口感也十分讨喜。尤其是过年的时候,金灿灿的粘豆包端上桌,像一个个金蛋蛋,这么喜气的事物谁不爱呢?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讨论


甜糖不苦话三农


确实东北人非常喜欢吃粘豆包,就像喜欢吃猪肉酸菜炖粉条一样。东北的粘豆包起源于祖先的饮食习惯,由于当时没有大米种植,全是粟米也就是粘米。把粟米磨成面,用热水烫一下,和好里面包上红豆馅加糖,上锅蒸熟。非常好吃,粘粘糯糯的。还有一个原因,这个粘豆包好保存,还耐饿!!!


一叶幽兰9


东北的粘豆包其实是这样的,我们小的时候,食物匮乏,农民大多不种黄米,因为黄米产量小,故而黄米不是很多,只有过年大家才能用黄米来做成粘豆包,凉了以后把它储存起来,留着慢慢的吃。

这个粘豆包也分人做,一样的黄米有的人家就能做出好吃的粘豆包,有的人家就做的比较不太好吃,现在的粘豆包做的讲究点的在豆包底下放上包米叶子做铺垫,豆包上会有包米叶子的清香,每一个豆包都圆滚滚的,胖嘟嘟的,沾上白糖,好吃极了。因为小时候的零食少,所以大家都比较喜欢吃粘豆包,在东北,把粘豆包冻上,来不及热的时候就冻着啃豆包吃,往往咬一口豆包上几条白色的痕迹。就那样一口一口的吃到里面的豆馅,能吃到粘豆包的都是农村的人,城里没有人家有黄米,所以小的时候,就盼着过年,盼着邻居家的亲戚送来粘豆包,然后我们也跟着解解馋,


二十四桥明月30


粘粘的豆包深藏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想起故乡的时候就会想起黑色的土地,绿色的庄稼,黄色的粘豆包......



小的时候就盼望冬天快些到,只有这时长在田里的糜子才能收获,黄澄澄的像金子般漂亮,这个物种因为奇特的原因每家都不会有很多。而火红火红的芸豆也粒粒饱满的收获了,数量也很有限,但只要有了它们,粘豆包就有促成的希望!



东北人爱吃粘豆包那是因为能在第一时间品尝到最原始,最正宗,最稀缺的最佳口味,新面儿,新馅儿,加上老人们多少代人传承的手艺和柴火铁锅生成的味道,是让人痴迷的,难忘的!



一锅新蒸的粘豆包出来,老远就闻着香,一口咬下去,一定是皮中带馅儿的,绝不会像其它主食三口两口咽下去,粘粘的,糯糯的,其程度要小心牙齿的坚固度,而馅儿又是软软的,面面的,综合起来,能够完美的体会到,只有新粮所含元才能素释放出的香甜美味!



黄色食物尤为健脾,而红色芸豆更是养心,心脾相合,美丽多多!



忘不了家乡的土地,忘不掉长在心里的粘粘味道!尽管越来越少!


石后1


在东北的农村,特别是到了腊月的时候,人们的脸上便扬起了喜悦,人们见面打招呼都透着喜庆:“淘米啦!”“淘了,你家呢?”“也淘了!”眼看着年关将至,人们都开始准备着过年的食物了。而他们口中说的“淘米”其实就是粘豆包,热乎乎的粘豆包可以说是东北人最爱的美食之一。每到这个时候,当北风呼啸起来,大雪纷飞,东北的人们就开始包起了豆包。

人们把粘豆包看的很重要,包豆包在东北已经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在东北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据说,豆包是满族人祭神、祭祖时上供的食品,好吃可口而且还抗饿,久而久之,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各民族也喜欢上了粘豆包。

以前的时候,农村人们的生活很苦,大米和白面很少能吃到,粘豆包就成了东北人家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好食物。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努尔哈赤带兵打仗时,粘豆包是军队冬天里的口粮。努尔哈赤的军队打到哪里,粘豆包也吃到哪里。可以说,清朝的半壁江山里也有粘豆包的一份功劳。暂且不论出处如何,在这么多年的传承下来,粘豆包已经成了东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

现在在市场上,粘豆包已经到处都有,而且包装精美,不再像以前的人们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粘豆包了。会吃的人就会知道,好的粘豆包有四看,一看外形,二看色泽,三看馅质,四看底垫。烧火也十分讲究,大了会糊,小的则半生不熟。

千百年来,粘豆包养育了东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现如今,它已经以自己甜香的口感,美丽的外形,受到东北乃至全国食客们的欢迎。

Cola


亚洲食学论坛


粘豆包,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没人不知晓是我们那嘎嗒家家过年必不可少的食品。东北人对它情有独钟!每到年关,家家户户的女主人都要亲自动手制作粘豆包,以此来迎接新春的到来。粘豆包包得好意味着这家女主人贤惠、能干,预兆来年家道兴旺。每到年关,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粘豆包,我妈包的粘豆包那才叫一个好吃,面发的不软不硬,配上自己家烀的饭豆,捣碎捏成豆馅,放点白砂糖。

每年到了腊月,妈妈和爸爸,就开始准备包粘豆包。那时家里都泡两缸粘玉米,发酵一个月后,淘米,然后爸爸就到磨米厂碾成面子,妈妈则是发好面,叫上邻居婶子过来帮忙,包着豆包,唠着嗑,那是东北冬天最常见的风景。因为辛苦了一大年,又逢年关,家里正月里都备好豆包充当主食,代表团团圆圆,也是招待亲朋好友的最传统的小吃。后来嫁到西北,很少能吃到正宗的东北粘豆包,前两天,妈妈给我快递了一些粘豆包,看着一颗颗黄澄澄,金灿灿的豆包,又勾起了许多对家乡的思念和热恋,放到锅里蒸十来分钟,拿出来,沾上白砂糖,香糯可口,妈妈的粘豆包,家乡的粘豆包,还是我儿时记忆中那最香最甜的美味食品,如今再次吃上它,满满的都是爱的味道。



尘世竹喧


粘豆包对于东北人来说那是不可可缺少的美食,以前家里都很穷,东北的白面比较少,都吃玉米面大饼子,每天都吃也烦啊,到了冬天聪敏的东北女人想到把大黄米加上玉米面豆馅做成粘豆包,糯糯的在沾点白糖甜甜的,吃了以后还抗饿,因为粘的东西吃了不好消化。东北人到冬天都是一天吃两顿饭,所以粘豆包非常适合东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