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復

員工不滿意薪酬,績效激勵不夠大,怎麼辦?員工關注的績效模式,才是老闆真正想要的模式!點擊右上角“關注”“老闆與員工共贏”頭條號,領取學習資料一份,掌握豐富、創新的薪酬績效激勵技巧。


前言:國內有一個這樣的企業老大,從1983年開始做慈善,累計捐款約80億,所建立的企業,成為全球第一大廠商,那就是福耀玻璃老闆曹德旺,號稱玻璃大王,據說曹德旺的個人身家110多億。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奇怪:非常有錢而且經常做慈善的曹德旺,卻不願意給員工加工資?

對於這樣的質疑,曹德旺倒是很霸氣且又非常正義的表示:“員工有這樣的要求可以理解,因為這是人之常情,那如果我給你加工資,還要考慮到其他企業能不能承受,因為其它企業不能承受,就我一家企業這樣做,就會打破企業的行業規則。”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對於曹德旺的主張,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討論一下。

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一是表示贊同的:員工的工資已經很高了,企業多賺的錢拿出來捐贈給社會,扶危濟困何樂不為。一方面可以消除貧富差距、不會引起行業與企業薪酬競爭,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到很多有需要的人,這是大愛和大格局的表現。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二是有保留意見的:企業應該對員工更好一點,員工的薪酬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而且企業價值是員工創造的,應該優先讓員工分享,這樣員工才能更有創造力和歸屬感。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三是提出建設性意見的:

企業有好的盈利能力自然是好事,可以做好分配規劃,企業拿出盈利的一定比例捐贈給社會做慈善,同樣也要拿出一定的比例與員工一起分享。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這種意見其實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是,如何分享才是合理的?如何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分配機制?

比如:格力股份去年利潤淨增長35%,於是董明珠決定2018年給每位格力員工人均加薪1000元,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我有一位學員在2015年,公司多賺了1000多萬元,他拿出了其中的300多萬元給員工加了工資,員工人均工資增長了30%多,但是2016年、2017年公司業績大幅下降,2017年企業還陷入虧損。從這個事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1、傳統的加工資模式並不能改善績效。

2、固定加工資只會增加人力成本。

3、公司過去利潤好,不等於未來利潤也會好。

4、加工資不是獎勵,分紅與一次性獎金才是獎勵。

5、為過去的表現加工資只會增加經營成本。

很多人都可能進入這樣的誤區:公司業績好、員工表現好當然要加工資。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1、不是公司業績好才給員工加工資,而是員工加了工資、公司業績更好。員工的薪酬模式與企業要的績效結果是相互融合的,員工賺到了更多的錢,企業獲得更高的盈利。

2、員工過去表現好,不等於未來表現會更好,而且,加工資是持續、固定的薪酬變動結果,並不能保證和激勵到員工在未來持續、更好的表現。事實上,很多員工固定加了工資,只是表示願意留在企業繼續服務,而沒有因此獲得更努力工作的動力。

3、如果加工資只是表達對員工過往表現的認可,卻不能激勵員工在未來創造更高的價值,這樣的加工資很可能會增加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本。

4、企業、老闆一定要懂得給員工加工資,願意持續為員工加薪,這是大勢所趨,但是構建激勵性的、有創造力的加薪機制尤為重要。

馬雲曾經說過,世界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只有好的機制,讓員工變得更好,不好的機制會讓員工變壞。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我們企業通常會有《員工手冊》、《崗位說明書》、《考勤制度》、《工作實施細則或流程圖》等等。但對於員工狀態、主動工作而言,這些它們只是管控員工的行為,卻不能激發員工的熱情。

那麼,怎樣設計薪酬模式才能激發員工的鬥志,讓他為自己拼命地幹?同時還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用利益來統一員工的思維,實現薪酬=工作量=價值+產值,讓員工為自己而做,多勞多得,不讓雷鋒吃虧,雷鋒也要是富裕的,這樣人人才想當雷鋒。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此時,我們需要深入的分析一下老闆和員工他們到底想要什麼?

毫無疑問,老闆們想要的是利潤,商人無利不起早是幾千年來的規律。而員工想要的吶?漲工資!!!簡單又實際。而KPI模式的績效考核,其重點在於考核,激勵作用幾乎沒有,在多數員工心中,KPI就是用來扣錢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所以在設計績效考核時,必須要考慮如何才能既讓企業利潤增長,又讓員工得到激勵從而工資增加,讓老闆和員工達到利益趨同,才能雙贏,而KSF模式可以有效解決此問題。

什麼是KSF?

KSF又稱為“關鍵成功因子”(key successful factors),是指決定崗位價值的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關鍵性指標。

KSF的重要理念:

1、決定崗位成就的只有少數的關鍵因素;

2、這些因素具有規律性、決定性、成長性、關聯性等特點;

3、聚焦這些因素,並視其為核心目標;

4、每一個因素代表一份特定價值,並與員工薪酬、晉升、獎勵相關;

5、以激勵為主,實現員工與企業共贏發展。

KSF的原理是什麼?

1、員工的核心價值不在於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將重要的事情做好!

2、這些重要的事情並非完全是員工自己認為的,而是職責定位或由上級決定的!

3、將崗位重要的職責及公司所需要的結果進行歸納梳理,並形成目標或標準,就是決定崗位價值的關鍵因子!

KSF與KPI的區分,如圖示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KSF與KPI的區別一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某餐飲店長KSF方案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KSF薪酬設計步驟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數據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第三部:指標和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和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要把所有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部:歷史數據支持

去年全年營業額多少?月營業額?平均利潤,毛利率,員工流失率,成本費用率等。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都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為支持參考。

第六部: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好平衡點把選好的崗位指標,個分配不同比例工資額。

實操案例分析: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這是一個人事主管的KSF薪酬設計表:

1、選取了7個崗位K指標

2、這幾個指標在工資中的佔比

3、設置平衡點為595萬,每個指標對應平衡點要求

4、保健線:達標595萬銷售額的話,工資全發(1、每超過銷售額5000元,就獎勵1.4元);激勵線:銷售額達到714萬,每多目標5000元,獎勵2.4元。如果銷售少於595萬,沒下降5000元就少發0.7元。

每個K指標都對應著相應的平衡點和核算要求,比如招聘,沒 多招一個人多發50元,沒減少一人少發26元等。詳細的數據都是體現在表內的。

所以KSF薪酬績效是一個科學的模式,它要求有數據的支持的。

我們總結12個字就是: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KSF薪酬全績效設計的具體操作: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數據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曹德旺、馬雲、董明珠那麼有錢,都不願意給員工加薪,他們神回覆

某生產主管薪酬全績效模式工資方案


  •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 更多行業案例內容,歡迎關注“老闆與員工共贏”,持續分享更多幹貨!
  • 如您正面臨企業識人用人、薪酬績效以及合夥人方面的問題,歡迎隨時和我私信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