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回憶錄

不寫回憶錄

記得有一次,看羅大岡寫的《羅曼·羅蘭小傳》,書中提到在一大堆羅蘭的手跡中,發現了一張小字條。

這字條是他十四五歲時寫的,答應媽媽要好好用功,努力去投考法國最負盛名的理工學院……

看了這段記載,就感到人生實在有趣。一個孩子寫的便條後來都成了墨寶。

哪家孩子沒寫過這樣的條子?人真得出名才行呢!

成了名家之後,當年的垃圾都成了寶。後人會千方百計從雞毛蒜皮的小事中去發掘資料,以便撰文立傳,或寫研究報告。

可是立傳對象當年的感情生活或內心世界,又有多少人可窺透?

人心是個無底的洞,探之不盡,人往往連自己都不瞭解,更何況去了解別人?

這世上有多少傳記是真實無HAND欺的?實在很難說。

歷史是透過長距望遠鏡觀察所得的內容,孰真孰假,難以確定

傳記是運用顯微鏡放大的圖像,難保沒有誇張誼染的成份。

除非是傳記家貼身迫隨立傳的對象,為他記下詳細的起居注,就像“約翰遜博士”的傳記一般。即便如此,也不見得一定準確無誤。

人生處處都有"羅生門",各人眼中看到的事物,必然會因角度不同而有所偏差。

所以有些人既不讓立傳,也不願意寫什麼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