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富戶街和大乘寺的變遷

榆次老城的富戶街位於現老城東大街以南,西起南大街,東到佛爺巷(這條小街巷現已經不存在),是一條和東大街並列的東西走向的大街。榆次老城最具特色的民居大多分佈在這一帶。

榆次老城富戶街和大乘寺的變遷

民國榆次縣城圖中的富戶街

明清以來,這裡大戶雲集,富商廣聚,街道兩側,富麗堂皇的門樓一座接著一座,是一條具有當時時代魅力的大街。“富戶街”在歷史上本來是叫“戶府街”意思是“戶部尚書的府第就坐落在這條街上”,這位戶部尚書指的是明朝嘉靖到萬曆年間“戶部尚書”——褚鈇。後來由於人們發音不清,以錯傳錯在先,而又將錯就錯在後,所以就叫成了“戶富街”,再後來,才又變成了現在的“富戶街”。

榆次老城富戶街和大乘寺的變遷

九十年代的富戶街

榆次老城修復前的富戶街,雖然已經沒有了明清時期當年的光輝,但其整齊氣派的氣象卻不僅依然存在,而且非其它街道可比。在這條明清兩代曾風光數百年的大街上,門牌號數一直排到60號之多。從富戶街的西口往東走約100多米,有一個坐北朝南的磚砌門樓,門楣上書“宮保第”,這就是戶部尚書褚鈇的府第後門。

榆次老城富戶街和大乘寺的變遷

上書“宮保第”的褚鈇府第後門

褚鈇的府第的東邊是晉通花店,始建年代與創建人不詳。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主體為磚木結構的仿歐式風格建築,它用水泥外牆裝飾,高大規整、中西結合。現存建築為民國時期,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閻錫山為壟斷棉花貿易而設立。該店以經營棉花為主要業務,規模在榆次棉花行業位居首位,為當時著名的棉花經營場所。剛解放時這棟樓曾是榆次專區的辦公樓。

榆次老城富戶街和大乘寺的變遷

晉通花店

長不足三百米的大乘寺街是榆次老城最南端的一條街,因街南有大乘寺廟群而得名。大乘寺位於原大乘寺小學院內,始建於宋天禧年間(1017~1021年),是一座佛教寺院。

榆次老城富戶街和大乘寺的變遷

位於原大乘寺小學的大乘寺

明清時期,大乘寺街上既有商人的高門深院,也有小商販的獨房矮戶。身處院內,也能聽到寺院傳來的木魚聲。如今,真正的大乘寺已成了僧尼住宿的地方。2003年新修的大乘寺位於清虛閣廣場東側,佔地100餘畝。寺廟區建有山門殿、圓覺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大乘寺現為五臺山普壽寺下院,有200餘名尼眾在此學習修行。

榆次老城富戶街和大乘寺的變遷

改造後的大乘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