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一,盤庚遷殷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毫。然而由於這裡地處黃河下游,多次河水氾濫,人民的生活很沒有保障。當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的時候,他決心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因而要率領部族遷都。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然而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耐心地勸說他們:“昔高後成湯與爾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則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從前先王成湯和你們的祖輩們一起平定天下,他們傳下來的法度和準則應該遵循。如果我們捨棄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麼能成就德業呢?”)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做殷商,或者殷朝。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二,國人暴動

國人暴動發生在周朝。當時周厲王對百姓實行高壓政策,禁止人們討論國事,又命令衛巫監視民眾,發現有違法的就逮捕。在這種高壓下,百姓都不敢出聲了,在路上碰見了也不敢打招呼,只能“道路以目”。周厲王覺得自己的政策發揮了作用,因而得意洋洋。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當時有個周朝的大臣叫邵公,他看到了這種行為的危險性,因而苦口婆心地對厲王說:“防止民眾說話,就像是防範水災一樣。一旦水衝破了堤壩,那麼造成的傷害一定非常大,對人民也是一樣。”然而周厲王不聽。後來的事情果如邵公所預言的那樣,民眾忍無可忍,於公元前841年,舉行暴動,攻入王宮。周厲王只得倉皇逃奔到彘(今山西省霍縣),而周朝從此也逐步地走向了衰落。

三,烽火戲諸侯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他在位期間不理朝政、任用奸臣、賦稅嚴重,導致民不聊生。周幽王尤其喜歡女色,凡是臣子有勸說的,都被他關進了大牢,而凡是能貢獻美女的,他都予以重賞。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周幽王後來迷上了一個美女叫褒姒,褒姒卻皺著眉頭,連笑都沒有笑過一回。周幽王想盡法子引她發笑,她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後來在大臣的建議下,周幽王就搞了一次“烽火戲諸侯”。一天夜裡,他下令點燃烽火臺。烽火一點起來,滿天全是火光。鄰近的諸侯看見了烽火,趕緊帶著兵馬跑到京城來救駕。然而當他們到了京城後,連一個敵人的影子也沒發現。他們知道了實情後,敢怒不敢言,只得又領兵回去了。褒姒見到他們受到了愚弄,終於笑了起來。然而過了一些時間,敵人真的打了過來,看到烽火的諸侯以為這次又是周幽王開的玩笑,因而誰也沒動。由於城中兵力空虛,周幽王被殺死,褒姒被擄走,西周從此滅亡。

四,負荊請罪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負荊請罪講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大臣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當時趙國有一寶物叫和氏璧,秦國想以15座城堡交換,趙王命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到秦國後,發現秦心意不誠。他發揮聰明才智,使和氏璧“完璧歸趙”。趙王為了獎勵藺相如,封其為大夫。然而這卻引起了趙國大將廉頗的不滿,他認為自己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到頭來官職卻沒一個文官大。他很不服氣,處處找藺相如麻煩。藺相如的下人很為主人抱不平,這時藺相如對他們說:“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創造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後來這話傳到廉頗耳中,他羞愧得無地自容,就脫光上衣,背上荊條,來到藺相如家裡請罪。兩人遂上演了“將相和”的好戲,同心協力保衛國家。他們在世期間,秦國對趙國始終無可奈何。

五,焚書坑儒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幹公元前2 1 3年和公元前2 1 2年焚燬書籍、坑殺術士儒士事件的合稱。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國土雖然統一了,社會中卻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思想,很不利於國家的統治。後來在李斯的建議下,秦始皇下令銷燬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六國史書和私藏於民間的詩書,只有醫學、占卜、等少量的書籍可以保留,這就是“焚書“。第二年,兩個術士侯生和盧生暗地裡誹謗秦始皇,並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調查,將有關聯的460人全部坑殺。此即為“坑儒”。

秦始皇本意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在短時間內也得到了成功。但他的政策過於殘忍暴戾,不利於國家長治久安,不利於社會發展,而且對後世也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文化損失。

六,指鹿為馬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秦二世當政時期,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為了摸清朝中到底有多少人依附於他,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上朝時,趙高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裡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變得將信將疑。趙高遂問起下面的大臣。面對這一情況,大多數人都立刻附和說這就是鹿,一些人想說實話卻又畏懼趙高的權勢只能低頭不語,只有少數人敢於以真情表上。

通過這一事件,趙高摸清了大臣的底細,後來他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可憐的是,趙高的這一舉動本想加強自己的權勢,卻加速了秦國的滅亡。因為他忘記了也沒能力測天下人的心意。

七,陳勝吳廣起義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是爆發於秦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和吳廣本是帶領一批民眾奉命到漁陽去守衛。當他們走到大澤鄉時,天下起了滂沱大雨,隊伍行進的速度非常慢。按照秦朝的規定,凡誤期者論罪當斬。左右是死的他們揭竿而起,打著

“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組成一支農民起義軍。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就這樣爆發了。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起義初期,他們勢如破竹,連續攻克了很多地方。然而由於自身經驗不足,起義者戰略上出現了一些失誤,再加上取得些許成績後起了自滿之心,有些人甚至自立為王,起義軍難以齊心協力。秦國派大批軍隊來鎮壓,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最後還是走向了失敗。陳勝吳廣也均被下屬所殺。

雖然失敗了,但此次起義的意義的難以估量的。它顯示了農民自身的偉大力量,嚴重地打擊了秦朝的統治根基。在這次起義的影響下,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秦朝顧此失彼,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

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這種思想是西漢董仲舒提出來獻給漢武帝作為治國國策的。西漢建立後,統治者吸取了秦朝迅速滅亡的教訓,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在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學說受到重視。到漢武帝時,國家的經濟在經過“文景之治”後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因而漢初的政策已經不符合形式的需要了。於是,

主張積極進取、尊卑有序的儒家終於取代了道家的統治地位。漢武帝的這一舉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可以說,它獨霸中國思想家2000餘年,至今它仍然在現實社會中影響著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等各個層面。

九,張騫出使西域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隨著漢朝國力的恢復,漢武帝改變了漢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而改以武力討伐。衛青、霍去病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戰將。為了更大程度地爭取友邦共同抗擊匈奴,公元前1 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的大月氏。張騫率領100多人出發,可行進到匈奴管轄的河西走廊的時候,他們一行人被扣押。當張騫回到中土時,距離他出發已經13年了。

從最初目的來看,張騫出使西域並沒有完成任務,但張騫這次行動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軍事或者政治作用。張騫出使西域是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很多新鮮事物得以傳播到中原,中國的先進技術也得以外傳,尤其是絲綢等中原特有的物品得到了中亞和西方人民的大力追捧。張騫所走的這條道路後來被稱做“絲綢之路”。

十,黃巾起義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激化。黃巾起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與陳勝吳廣起義不同的是,黃巾起義是經過了長期的準備而有預謀地發動的一次起義。張角本是太平道的首領,自稱“大賢良師”,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民中宣揚教義,進行秘密活動,10年間發展了教眾幾十萬人。公元184年甲子年,他們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奮然起義。

起義初期,黃巾軍攻城奪邑,焚燒官府,取得了很大勝利。但黃巾軍各自為戰,缺乏戰鬥經驗,以致東漢王朝能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當時的很多官軍如袁術、曹操等人都是鎮壓這次起義的主力。黃巾起義歷經了近1 0年,沉重地打擊了東漢的統治。各地官軍在鎮壓過程中實力逐漸發展壯大,他們已不受東漢王朝的調遣,因而這時的東漢朝廷已經是名存實亡。

十一,三顧茅廬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重大事件連載一(商朝——東漢末年),短小精悍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劉備為了招攬賢才,親自到了諸葛亮所居住的隆中請諸葛亮出山。前兩次諸葛亮都因事外出而未得見,劉備等人毫不氣餒。第三次去的時候諸葛亮倒是在家,可正在睡覺。劉備又在旁耐心等候,直到其醒來。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打動,遂決定出山輔佐劉備。出山後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幫助弱小的蜀國逐漸發展,實現與魏,吳三足鼎立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